斷送羽球選手轉為體態教練 陳昭蓉:接受不同的情緒,就能樂在其中

因為一句「運動的小孩不會變壞」,開啟陳昭蓉11年的運動員生涯,歷經多方努力終於成為羽球甲組球員,卻因為運動傷害結束選手生涯。
回歸平凡生活後,因為追求乾扁瘦的身型開始過度節食,卻一度陷入昏迷,如今健康的運動體態教練,她是如何達成的?
九分努力一分天賦
陳昭蓉接受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的採訪,分享她當運動員時是如何消化負面情緒,並在身體亮起紅燈時,是如何找回健康。
家中有四個小孩,因為父母工作繁忙,又堅信運動的小孩不會變壞,陳昭蓉在父母的鼓勵下,小學三年級進入羽球隊,開啟她11年的運動員生涯。
因為愛好挑戰,加上表現越來越好,她進入羽球校隊拿到雲林縣冠軍,並以全國雙打比賽第一名保送羽球界的明星學校,台北大同高中附屬國中部,國小畢業後,她獨自離開家鄉,來到台北讀書、精進球技。
學會與傷痛共存
有一次練習不小心重摔,導致腰椎受傷,被救護車抬進醫院,但面對接連不斷的賽事,即使身體還沒完全康復也得上場,因為對運動員來說,只求一個舞台。
她沒有時間抱怨身體的不適,只要抱怨就會被打入冷宮,不只失去表現機會,還會拖累全隊,所以即使受傷、有壓力也不敢有怨言,她告訴自己,必須忍耐,並學會與自己對話,消化負面情緒。
有苦說不出
成為羽球選手的過程是艱辛的,學校軍事化的教育訓練讓陳昭蓉無法適應團體生活,但因為從小離開父母,她找不到對象訴苦,所以在求學過程中,她時常感到孤單,常常哭泣。
國三那年比賽非常激烈,當時她與高三生對打,只要贏得決賽,就能從原本的羽球乙組球員,晉級為甲組參加國際賽事,眼看離目標越來越近,最後卻以兩分之差輸掉比賽,陳昭蓉大受打擊,陷入低潮,身心靈一直無法調整回最佳狀態,直到高三才成為羽球甲組球員。
結束運動員生涯
好不容易成為羽球甲組球員,但因為身體有太多運動傷害,沒有停止過復健,升上大學後,她放棄運動員身份,好好休養身體、體驗更多人生,11年的運動員從此劃下句點。
卸下運動員身份的陳昭蓉,開始注重外表、節食,結果狂掉髮、時常發燒、生理期大亂,甚至昏倒在健身房,這讓她決定放棄減重,好好調整自己,找回健康的身體。
懂得愛自己
畢業後因為有體態需求,她透過朋友介紹開始接觸有氧、健身,因為身份不同了,不再背負運動員的競爭和成績壓力,讓她懂得愛自己,重新愛上運動、控制飲食。
運動後,內分泌不再失調,從小患有的鼻竇炎也不再復發,體態甚至比當選手時還要好,她心想,如果有一份工作可以邊運動,邊變漂亮,還能幫助更多人,她覺得非常有價值,於是決定成為運動體態教練,把這份價值傳遞下去,幫助更多人找回健康、美麗。
透過「有肌勵」陳昭蓉想鼓勵更多人:
人生就像遊樂園,每體驗一項遊樂設施,就獲得一個經驗值,而遊樂園就是要體驗越多,才越好玩,把挑戰與挫折當成遊樂設施,接受過程中不同的情緒感受,就能讓自己樂在其中。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