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哈利波特」鄧不利多離世享壽82歲…家人悲痛證實 死因曝光

亞運圍棋/AI時代棋士 21歲許皓鋐希望自己像「棋靈王」一樣

加拿大醫療系統快崩潰 加媒呼籲向台灣取經

曾經獲得國際高度評價的加拿大全民健保醫療制度,如今出現資源嚴重不足的重大危機。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專文報導台灣健保優點,稱過去台灣取經加拿大而創建健保體系,如今加拿大需要向台灣學習。

CBC報導,80年代的台灣積極改善醫療保健系統,成立一支由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蕭威廉(WilliamHsiao)領導的專家小組,對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和日本共6個國家的醫療系統進行研究,結果台灣決定採用加拿大的單一付款系統來建構自己的全民健保。

文章說,台灣醫療健保系統最成功之處就是「善於控制成本」。

2017年,台灣的國民健康支出(NHE)為GDP的6.1%;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當年的平均水準為8.8%,加拿大的NHE則高達10.4%。加拿大的支出不僅高,而且效率低。過去20年來被民眾詬病醫療等待時間太長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相反地,台灣不僅成本控制好,看病治療的效率也非常高。

家住溫哥華的張太太用「糟糕透頂」一詞來形容加拿大醫療問題。她對中央社說:「我左手肘疼痛一年多了,排隊看骨科專科就等了3個月,接著照超音波竟要等上10個月時間,小病也變重症了。如果在台灣,整個看診檢驗療程只需幾天就可以搞定了。」

更離譜的是現在許多加拿大人連家庭醫生都找不到,原來的家醫可能退休了、搬家了,但新畢業的醫學生最不願意當家庭醫生。

卑詩大學口腔健康醫學院教授山人幸琪也是受害者之一,兩年多來都找不到家醫。

她對中央社說:「加拿大醫療系統問題很多,成本高昂但資源分配不均,例如醫生、護士可能算高薪一族,但是其他的護理師、檢驗師等人員薪資差一大截,他們會選擇轉行。」

「隱性階級化也是一個弊端,例如同樣是醫生,家醫地位最低。此外,醫生會看不起護士,所以爆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初期時,醫生用的口罩質量優於護士用的,引發軒然大波。」

加拿大醫學會主席拉芳田(Alika Lafontaine)也說,系統面臨崩塌危機。

山人幸琪呼應CBC文章的建議,加拿大要仿效台灣取經他國的過程,依靠多元化專家團隊制定有效的政策。她說:「加拿大的醫衛系統流動性嚴重堵塞,必須重新集結經濟、政治與醫衛人員來改革。不能只讓一群醫護人員關起門來討論研究,公共衛生需要醫衛、社會、經濟學家和政治人物一起來集思廣義。」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28日報導了台灣對抗疫情的傲人成果。即使在Omicron變異株廣泛傳播的期間,台灣每100萬人的死亡率為456人,加拿大1185 人,美國3135人。

文中並讚揚台灣的疫情數據非常透明,稱許台灣民眾都能自發性地戴口罩,不像加拿大還曾為了口罩和疫苗政策而發生大規模的抗議衝突。

新冠肺炎 COVID-19

延伸閱讀

Tesla電池故障遭鎖車外!想開門先拿60萬維修

口罩禁令要到何時?王必勝給出答案

公開譴責軍政府暴行 緬甸佳麗獲加拿大難民身分

加拿大10/1解除所有入境防疫 檢疫、口罩、疫苗證全免

相關新聞

歐洲恐出現新一波疫情!世衛:人們出現「疫苗疲勞」情況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12日表示隨著歐洲地區的新冠確診病例數開始增加,當地可能已經開始...

泰國今起COVID-19降級 入境免打疫苗、免隔離

泰國從今天起取消因為COVID-19疫情而實施的2年半緊急狀態,且旅客進入泰國不再需要出示疫苗證明或檢測結果。COVID...

日本開放 台客shopping「入境1皮箱 出境變2箱」

日本昨天全面放寬入境管制措施,各機場出現久違的熱鬧人潮;由於日本是國人熱愛的旅遊地點,加上日圓狂貶,國籍航空前往日本航班...

新加坡單日確診又破萬 提前開打莫德納雙價疫苗

新加坡今天新增1萬1732人確診COVID-19,時隔2個多月再度破萬。另外,星國當局今天也宣布將提前開始為民眾接種莫德...

不能鬆懈!佛奇:冬天恐出現「更危險的變異株」 可能更易傳播

白宮首席防疫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近日向美國民眾提出警告說,如果今年冬天出現一種新的、更危險的COVID...

WHO:歐洲恐已爆新一波COVID疫情 全球猴痘破7萬例

世界衛生組織和歐洲疾病預防管制中心今天表示,隨著歐洲各地病例開始增加,歐洲可能已經開始出現新一波COVID-19疫情。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