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颱瑪娃緩慢前進 今天東、西半部天氣兩樣情

一人失能全家破產 「零家庭照顧者」危機來臨

整理包/這些國人常出遊的國家 撐過兩年疫情風雨「你好嗎」

圖為2022年3月,日本東京淺草區的購物商場,民眾配戴口罩逛街情形。美聯社
圖為2022年3月,日本東京淺草區的購物商場,民眾配戴口罩逛街情形。美聯社

新冠疫情(COVID-19)首宗感染個案於2019年12月1日在中國武漢市發病,這項嚴重傳染病自此擴散全球造成大量人口感染及死亡,重創世界各國的政經局勢,邊境封鎖阻礙了人類移動,也改寫了型塑現代文明社會的地球村(Global village)概念。

儘管2022年以來歐美非各國Omicron疫情趨緩,卻又輪到亞洲數國再陷水深火熱。台灣堅守防線2年多來,確診人數和經濟表現堪為國際間的疫情模範生。衛福部長陳時中近日表示入境檢疫可望放寬縮短為7天,為出國旅遊觀光開啟一道曙光。「聯合新聞網」帶大家回顧幾個國人在疫情前經常觀光旅遊的國家,看看這兩年多來,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美國:疫情爆發升溫成最嚴重國家 政府防疫中途換舵手

圖為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看表演的人群。法新社
圖為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看表演的人群。法新社

美國自2020年1月21日出現首例新冠確診病例後,於同年3月單日確診數開始破千,並在同月內飆至單日萬人確診,超越中國和義大利,成為疫情最嚴重國家,全美50州皆有案例,無一倖免。全美疫情一度居高不下,2021年1月單日確診一度飆升至30萬人,至2022年2月單日確診數一度達逾93萬人,再度創下新高,近日明顯下降,但每日仍有6000多人確診。

圖為美國自2020年3月2日~2022年3月13日新冠疫情單日確診人數變化。擷自Google
圖為美國自2020年3月2日~2022年3月13日新冠疫情單日確診人數變化。擷自Google

2020年1月16日,美國發布一級警報(監視級別),同月內將旅行健康建議提升至2級並擴大機場篩檢,次日建議更新到三級警告,並在同年2月暫停飛往中國和香港的航班。時任美國總統的川普,卻稱冠狀病毒是民主黨的「新騙局」,並一度拒戴口罩,自己卻在同年10月宣布染疫入院治療,美國在同年3月因疫情爆發進入國家緊急狀態,4月21日暫時禁止獲得永久居留權的移民入境美國,為期60日。

2021年1月21日,拜登接任總統,美國旋即頒布多項行動指令抗疫,包括要求民眾在未來百日內戴口罩、入境強制檢疫、增加疫苗產量及供應量等重大措施,試圖扭轉國人對防疫的警覺性。但在同年5月中旬,對全美發布已完成接種的人無須戴口罩、也無須保持社交距離的新指南,拜登並於7月4日國慶日當天對全國信心喊話,讓美國防疫新生活露出曙光。

好景不常,在證實接種疫苗後仍易染疫後,各州不願再重新執行口罩令,此舉突顯拜登的口罩令游移不定,即便免費提供快篩試劑及大開疫苗接種站試圖拉高接種率,疫情仍在2022年年初再度來到更高峰,也讓拜登在2022年的周年民調明顯下滑。

美國在疫情爆發第一年,通過規模達2.2萬億美元的冠狀病毒2型救助計劃,讓美國股市開盤後大漲,道瓊指數創下史上最高上漲點數,其後包括向各界提供總額2.3萬億美元的貸款、補助航空企業250億美元、190億美元的食品援助計劃。在拜登上任後,再簽署1.9萬億美元的經濟救助計劃及2萬億美元的「美國就業計劃」。

▌延伸推薦:自由了!拜登帶頭摘口罩 白宮全「脫了」

▌延伸推薦:瞻前顧後 紐時揪出拜登防疫3大問題

日本:郵輪群聚引爆疫情 共頒4次緊急事態宣言仍辦東奧

2020年1月,日本首傳確診個案,一名家住神奈川縣的30多歲中國籍男性從武漢返回後確診。同一時間,「鑽石公主號」在1月20日搭載逾50個國家或地區的旅客,自日本橫濱港出發返回橫濱港時,船上因有乘客染疫,日本政府開始進入船內檢疫。2022年2月,日本疫情來到目前最高峰。單日確診人數飆破10萬人。死亡人數也來到有史以來最高峰,單日死亡人數也來到有史以來最高峰,最高達322人,直至3月單日確診仍有3萬到7萬例。包括東京都、大阪府、神奈川縣、埼玉縣,及愛知縣,為疫情爆發累計確診數最多的區域。

圖為日本自2020年2月21日~2022年3月13日新冠疫情單日確診人數變化。擷自Google
圖為日本自2020年2月21日~2022年3月13日新冠疫情單日確診人數變化。擷自Google

日本為疫情迄今共發布4次緊急事態宣言,分別於2020年4月、2021年1月、4月及7月發布。從零罰則、呼籲民眾商家自律的強烈期望用詞,到祭出餐廳限酒令,至第3次要求提供酒類及卡拉OK設備的餐飲店停業,超市等連鎖商家「除生活必需品銷售區」外的部分也須停業,公共交通工具在周末大幅減少班次,各類型體育活動則採無觀眾模式舉行。

逾七成日本民眾並不希望東奧如期舉行,日本政府最終延後至2021年7月23日舉辦,東奧至該年8月8日閉幕。日本疫情則在7月31日起連續4天全國單日皆新增上萬人。閉幕後不久的8月20日,單日確診數再度飆破兩萬人,但日本首相和國際奧委會都否認此波疫情與東奧有關。

日本至2022年3月起放寬邊境管制,計畫讓留學生在5月底前入境,也已著手研議為民眾施打新冠肺炎第四劑疫苗,預計從今年夏天開始施打,同樣由國家預算支應。日本政府也於2020年4月及2022年春天分別向所有國民派發10萬日圓的特別定額給付金(約新台幣2萬4850元),做為疫情支援措施的一環。

新冠疫情衝擊日本當地產業。其中以餐飲業者首當其衝。美聯社
新冠疫情衝擊日本當地產業。其中以餐飲業者首當其衝。美聯社

帝國資料調查公司(Teikoku Databank)調查指出,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從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總計已有1900間公司因此倒閉。從倒閉業者類別發現,其中以餐飲店314間居冠、建築及工程業190間居次、106間飯店及旅館業則排名第3;且倒閉的公司集中在東京及大阪等大都會區。

▌延伸推薦:日本疫情仍處高檔 單日確診增逾6萬例、死亡188例

▌延伸推薦:日本再放寬入境限制 每日上限增加到7,000人

南韓:兩次宗教群聚點燃疫情之火 2022年疫情突加劇

引爆南韓大規模疫情的導火線為宗教群聚,由於第31例確診者為新天地教會教徒,2020年2月「新天地教會」爆發極為嚴重的群聚感染,一共造成5200多名信徒染疫,占南韓累計確診病例約36.5%,同年5月夜店群聚感染爆發後,8月出現第二波的宗教群聚感染,升高疫情。疫情在2022年再度急遽升溫,包括單日確診數、重症和死亡人數皆飆破以往紀錄,新確診數近日急追近40萬大關,尚未見緩解之象。

圖為南韓自2020年2月20日~2022年3月13日新冠疫情單日確診人數變化。擷自Google
圖為南韓自2020年2月20日~2022年3月13日新冠疫情單日確診人數變化。擷自Google

一開始是因宗教群聚爆發,南韓在2020年開始限縮人民宗教活動,並在疫情爆發處大邱和慶尚北道地區採取最大程度封鎖。在法規上,於同年2月26日擬定「冠狀病毒三法」,包括《傳染病預防及管理法》、《檢疫法》、《醫療法》,包括口罩等防疫物品禁出口令、染疫民眾的規範等皆有法規約束。但輿論認為處罰力度太弱未收實效。

同年3月,南韓發布全球入境管制。並在5月起先是要求全國夜總會等娛樂場所停業一個月,並發布民眾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應強制配戴口罩命令。8月因再次因疫情升溫,擴大關閉範圍,包括娛樂場所、大型學院、自助餐廳等12類防疫高危場所及室內公共場所,同時全面禁止室內50人、室外100人以上規模的集會和活動,口罩強制令也從公共運輸擴大到在室內外皆須戴口罩。

南韓政府宣布放棄檢測和追蹤。專家認為,南韓疫情已進入頂點,約一到兩週後就會下降。圖為首爾的臨時疫情採檢站。美聯社
南韓政府宣布放棄檢測和追蹤。專家認為,南韓疫情已進入頂點,約一到兩週後就會下降。圖為首爾的臨時疫情採檢站。美聯社

針對商家,南韓從2020年下令首都圈的連鎖咖啡店不得提供內用,餐廳晚上九點後僅供外賣,並實施實名制,直至該年年底,全國禁止5人以上聚會聚餐,包括滑冰場、滑雪場等設施皆需關閉。

2021年7月9日,南韓首都圈升至最高警戒第4級,直至同年12月仍持續。但南韓也於同年11月起選擇「與病毒共存」(With Corona),南韓政府也決定在2月19日起取消實聯制,在3月7日更宣布放棄檢測和追蹤,並將重開邊境,自3月21日起,打完兩劑疫苗滿14天至180天內,或完成第三劑接種者,入境南韓可免隔離。專家認為,南韓疫情已進入頂點,約一到兩週後就會下降。

▌延伸推薦:南韓疫情大反彈!確診數「首破5000例大關」創歷史紀錄

▌延伸推薦:南韓重開邊境!3月21日起完成疫苗接種旅客可免隔離

新加坡:2022年2月單日確診首破萬人 疫情升溫中

新加坡在2020年全球陸續爆發疫情之時尚未有明顯的疫情,雖有群聚感染,確診人數多控制在50人以下,直至2021年10月單日確診升至逾4000人首創高峰;2022年2月單日確診飆升至兩萬人再創高峰,近日則有下降趨勢,但單日仍有9000多人染疫。

圖為新加坡自2020年2月29日~2022年3月13日新冠疫情單日確診人數變化。擷自Google
圖為新加坡自2020年2月29日~2022年3月13日新冠疫情單日確診人數變化。擷自Google

星國政府於2020年1月起釋出520萬個免費口罩,一家憑證可領取4個,並逐步針對疫情嚴重的國家宣布禁止入境令,3月起便規定自國外返國的人士必須居家隔離14日。期間並多次取消超過250人以上的聚會和活動,嚴守社交距離外,也規定雇主須採取遠距辦公模式。

圖為擁有20年歷史的新加坡牛車水美食街,在疫情下生意慘澹,美食街於2021年10月22日結束營業時,僅剩2個攤位情景。歐新社資料照
圖為擁有20年歷史的新加坡牛車水美食街,在疫情下生意慘澹,美食街於2021年10月22日結束營業時,僅剩2個攤位情景。歐新社資料照

隨著疫情的爆發,新加坡當地一度出現「口罩荒」,甚至出現哄抬口罩價格的情形,旅遊業和購物商場也受到重創,包括擁有20年歷史的新加坡牛車水美食街,在疫情下生意慘澹,於2021年10月22日不得不結束營業。

新加坡直至2021年9月開始「與病毒共存」的防疫模式,將新冠肺炎視為「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藉由高疫苗覆蓋率、大規模檢測,及輕症在家隔離不住院三大方法持續防疫,並在2022年2月放寬入境旅客檢疫規定,試圖挽回國際旅客。

▌延伸推薦:星國夫婦因疫情忍兩年終遊歐 42歲妻竟莫名7天病逝異鄉

香港:第五波疫情大爆發 禁足令引發搶購及逃離潮

香港疫情嚴峻。圖/新華社
香港疫情嚴峻。圖/新華社

自疫情爆發之初,原本每日皆不超過百例的香港,在今(2022)年2月農曆年後大爆發,來到第五波疫情。3月初為該波疫情最高峰,單日確診一度逾5萬例,死亡率為0.36%,大部分是長者或未接種疫苗的人。旋即雖有下降趨勢,但單日仍有逾萬人染疫。

圖為美國自2020年3月2日~2022年3月13日新冠疫情單日確診人數變化。擷自Google
圖為美國自2020年3月2日~2022年3月13日新冠疫情單日確診人數變化。擷自Google

面對疫情大爆發,香港民眾計畫在3月中旬開始全民普篩,加上可能祭出「小禁足令」,引發民眾一陣恐慌性搶購潮,並大舉逃離香港,2月淨流出人數達至71,000人,寫下疫情爆發以來最高水準。香港醫療體系已在崩潰邊緣,社交媒體不斷流出病人塞爆醫院的影片,在疫情中也傳出不少憾事,包括一名79歲婦人在確診後於公廁輕生身亡。面對嚴峻疫情,特首林鄭月娥於3月9日宣布除週二外,每日召開防疫記者會,直至戰勝疫情為止。

▌延伸推薦:香港新增3.1萬例確診 官方:疫情高峰可能已過

▌延伸推薦:香港疫情嚴峻 林鄭將率官員每日召開疫情記者會

中國:武漢封城震驚世人 演變成全球瘟疫後今年3月疫情增溫

圖為武漢封城時,居民爬上椅子從封鎖社區外,屏障後面的小販購買雜貨情景。美聯社資料照片
圖為武漢封城時,居民爬上椅子從封鎖社區外,屏障後面的小販購買雜貨情景。美聯社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於2019年12月在湖北武漢首度被發現,被稱為「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群聚案,於2020年1月正式宣布此病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隨後演變成一場全球大瘟疫。觀察中國疫情,雖是疫情起源國但並非是迄今最嚴重的國家。2020年2月疫情創下最高峰,單日確診一度達逾13,000人,但同年3月疫情大幅被控制住,結束首波疫情高峰,直至2021年12月Omicron病毒爆發第4波疫情,於2022年3月疫情有增溫之勢,單日確診一度來到2000多人。

圖為中國自2020年1月24日~2022年3月14日新冠疫情單日確診人數變化。擷自Google
圖為中國自2020年1月24日~2022年3月14日新冠疫情單日確診人數變化。擷自Google

疫情爆發之初,中國針對首度爆發疫情的武漢採取長達76天的封城措施,成為近代公衛史上首次對1100萬以上的人口封鎖的城市。疫情還爆出包含李文亮在內的醫師群於2019年12月搶先「吹哨」未果,年僅34歲的李文亮在2020年2月7日對抗病毒時不幸感染身亡的憾事。中國在2020年1月啟動二級應急,同年3月宣布疫情高峰已過,中國單日確診人數在同年3月8日首次降至2萬人以下,脫離全球最嚴重、排名第一的國家。

中國在脫離第一波疫情的襲擊後,於2020年3月28日暫停外國人入境,並於2021年3月開始推動大規模疫苗接種,每日公布接種情形。為盡速恢復受重創的經濟活動,近期中國也出現檢討「動態清零」聲音,但近期疫情升高,蔓延十多個省分,是否影響政策備受關注。

▌延伸推薦:陸疫情再起 創武漢後單日最高

▌延伸推薦:大陸日增1,100例本土新冠感染 逾六成無症狀

法國:歐洲最早疫情爆發國 雖疫情升溫仍頒布解禁政策

2020年1月24日,法國境內出現首宗確診個案,成為歐洲首例確診患者。隨著義大利等歐洲諸國開始出現大量個案,法國因而成為歐洲受疫情波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2020年3月17日單日確診首破千人、數日後於19日破萬人大關,11月3日逾7萬人確診創首波高峰,2021年4月再創新高峰後,於2022年1月25日單日確診數突破50萬大關,創下自疫情以來的單日新高,如今疫情有明顯下降趨勢,但單日確診數仍有近6萬人。

圖為法國自2020年3月5日~2022年3月14日新冠疫情單日確診人數變化。擷自Google
圖為法國自2020年3月5日~2022年3月14日新冠疫情單日確診人數變化。擷自Google

法國疫情解禁政策在3月14日上路,正式邁向新的階段。包括進入餐廳等不須再出示疫苗通行證,也不用拿出手機掃描通行碼。強制配戴兩年的口罩也終於解禁,但除非有緊急醫療事故,否則進入療養院等醫療院所仍須出示通行證或檢測陰性證明。不過總理卡斯特克斯在專訪稱疫苗通行證「暫停」,似乎指疫情惡化,將可能再次啟動。有民眾開心得以解放,但也有人認為目前疫情回溫,解禁令人不安。

圖為因疫情一度關閉的羅浮宮,於今場外設有需持健康通行證才能進入場館情形。法國政府自2021年年中開始推出健康通行證,該制度將延續到2022年7月31日。美聯社
圖為因疫情一度關閉的羅浮宮,於今場外設有需持健康通行證才能進入場館情形。法國政府自2021年年中開始推出健康通行證,該制度將延續到2022年7月31日。美聯社

2020年3月疫情在法國升溫時,包括羅浮宮、凡爾賽宮、艾菲爾鐵塔等著名景點皆宣布全天關閉。全國集會活動的禁令,由1000人以上限縮到100人以上的集會活動,該封禁政策於同年5月解除後,隔2021年3月又再宣布把已在法國部分區域內實施的新冠防疫限制措施擴大至全國,實施為期至少15天的封城措施,關閉法國所有學校、企業可推遲稅收,該禁令隨後被不斷延長至5月結束。同年10月,法國政府又再發布二次全境封鎖至12月1日,法國二次封城後,該國單日新增個案數逐步減少。12月15日起,法國以宵禁取代封城。

疫情發生之初,法國國民生產總值在2020年首季下降6%。法國共有690萬名員工受到「部分失業」措施的保護,當中涉及約62.8萬家企業。

2021年1月29日,法國政府對歐盟以外國家關閉邊界,於同年6月9日推出健康通行證,該制度將延續到2022年7月31日。2022年1月8日,法國各地超過10萬人發起反對疫苗通行證的抗議活動,衝擊總統馬克宏的聲望。

▌延伸推薦:法國新增確診數破50萬大關 創單日新高

▌延伸推薦:法國兩年強制戴口罩政策告終 解放、憂心兩樣情

英國:疫情爆發三度封城 確診高峰下仍解除防疫措施

英國自2020年1月起,共經歷三波疫情,2020年3月初每日確診數破百人,隨後傳出首相強生和查爾斯王子確診,於2022年1月初一度達逾20萬人單日確診,2月更傳出伊莉莎白二世確診,英國疫情雖於2月緩降,但至3月起再升溫,每日仍有逾7萬人確診。

圖為英國自2020年3月4日~2022年3月14日新冠疫情單日確診人數變化。擷自Google
圖為英國自2020年3月4日~2022年3月14日新冠疫情單日確診人數變化。擷自Google

英國受到疫情影響,於2020年3月起歷經了三次大規模的封鎖措施,其中兩次為全國封鎖。期間因為疫苗被快速接種,開始放寬限制性的管控措施,但英國變異病毒傳至澳洲及義大利等國,讓各國不得不暫禁英國旅客入境;英國也在第三波疫情時,面對Omicron的來勢洶洶,曾短暫恢復室內配戴口罩的強制規定。

然而,英國卻於2022年2月宣布解除防疫措施,視新冠病毒為流感,放棄要求疫苗護照、不追蹤接觸者,欲圖開啟與新冠病毒共存的防疫新篇章。首相強生強調:「新冠病毒不會突然消失,政府仍會繼續監測變種病毒,並保持醫療設施到位,因應任何病毒的突變。」英國政府也將自3月18日英國時間凌晨4點起,取消所有COVID-19入境限制規定,入境英國的旅客不再需要事先填寫旅客追蹤表格,入境前後也不需要任何病毒檢測,將成為首批取消所有COVID-19國際旅遊限制的主要經濟體之一,為國際旅遊與航空業開啟一個新的里程碑。此外,英國也預計自4月1日開始,不再提供免費快篩,檢測將僅集中在如醫院和長照機構等高風險族群場所。

英國本土航空業受到疫情影響,廉航弗萊比航空(Flybe)也因此於2020年3月宣布破產倒閉。歐新社資料照
英國本土航空業受到疫情影響,廉航弗萊比航空(Flybe)也因此於2020年3月宣布破產倒閉。歐新社資料照

2020年12月,由於英國疫情確診數居高不下,全球數十個國家暫時禁止英國客機入境,英法海底隧道也暫時關閉數日後開啟,英國本土航空業受到疫情影響,包括英國航空、維珍航空等公司要求員工放無薪假,廉航弗萊比航空(Flybe)也因此於2020年3月宣布破產倒閉。

英國政府為此公布財政紓困措施,凡經濟有困難人士將有為期三個月的緩交房貸期,也將向各行業商戶提供價值3300億英鎊的貸款紓解疫情所帶來的虧損。首相強生強調,在今年2月後,英國的經濟等各方面不需再為了疫情付出代價。

▌延伸推薦:英國18日起 取消所有COVID-19入境限制

▌延伸推薦:紐澳英日以疫情可控 一張圖看邊境解封「準備好了」

延伸閱讀

日本政府擬為民眾施打第4劑疫苗 最快今年夏天開始

英國18日起 取消所有COVID-19入境限制

南韓重開邊境!3月21日起完成疫苗接種旅客可免隔離

日本防疫擬再鬆綁 邊境4月再放寬、廢除活動人數上限

相關新聞

初夏限定美景! 樹林人想私藏的「山佳荷花池」打卡秘境 漂流木鞦韆必合影

又來到了荷花盛開的季節! 新北大漢溪左岸山佳荷花池的荷花正綻放中,佇立於池畔中婆娑搖曳著,與池面相互輝映,是夏日高灘地限定的河畔景致,把握美景「荷」家光臨來賞花。

南台灣親子住宿盤點!球池遊戲室、兒童賽車場、繽紛積木樂園超讚統統有

帶著孩子一起出遊,除了找尋適合親子住宿的房型之外,飯店內部的遊樂設施和布置設計都是需要列入親子住宿考量的因素之一。如果剛好有計劃到台灣南部來趟親子行,不妨參考本文介紹的這 6 間適合親子住宿的飯店、民宿。不僅親子景點,讓親子住宿都能和孩子一起留下美好的家庭回憶!

60座「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看爆!漫威、星際與迪士尼統統都看得到

每年夏天必拍的海邊景點「福隆沙雕」即將盛大登場!今年的主題為「迪士尼百年慶典」,在福隆海灘將呈現精彩沙雕展覽,包含展出主題沙雕作品,其中包含米奇、白雪公主、復仇者聯盟等迪士尼經典角色。展覽將於6月9日正式開幕,並持續四個月至10月22日,給予旅客充足的時間來一同沉浸在這個夢幻的迪士尼世界中,拍下美好的回憶,準備揪團了!

住宿千元起、環島套票6千送6千!小鹿文娛線上旅展開跑

「2023 TTE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5/26至5/29登場,小鹿文娛旅宿集團今年主打「島內遷徙」、「漫遊台北」兩大經典...

下殺搶便宜! 2023TTE台北「線上旅展優惠」懶人包 5星飯店自助餐券免千元、住宿券買1晚送1晚

下殺搶便宜! 2023TTE線上旅展必收 5星飯店買一送一、最低2千2入手

新臺馬輪、澎湖輪「類郵輪」新體驗!全新營運模式打造「TAIWAN Hi」藍色公路品牌

「新臺馬輪」於4/16首航,亮麗簡潔的外觀、內部木質調的質感設計,宛如小型豪華郵輪般,航港局特別委請台灣設計研究院協助規劃新臺馬輪船身外觀設計,提升公共運輸之美學設計,打破過去大家對交通船的既定印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