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經濟撐不住 選擇重啟開放
身處全球最嚴重新冠肺炎疫區的東南亞各國,已逐漸意識到再也無法承受損害經濟的防疫限制與措施,紛紛選擇重新開放、病毒共存的策略。
無論是在越南和馬來西亞的工廠、或是在馬尼拉的理髮店和新加坡的辦公大樓,監管機關正推動重新開放的計畫,尋求在控制疫情以及維持人員和資金流動之間取得平衡。
東南亞的疫苗接種率低,使其成為全球最容易遭Delta病毒侵襲的地區,而且隨著前幾輪刺激措施導致國家財政吃緊,貨幣政策的火力也減弱,嚴格的封鎖措施已逐漸行不通了。
東南亞工廠停工也波及全球,導致供應鏈出問題,包括豐田等汽車製造商大幅減產,服裝零售商Abercrombie & Fitch也警告情勢正在「失控」。
疫苗接種速度緩慢,但官員日益擔心,若限制措施持續過久會嚴重影響經濟。馬來西亞將今年成長預測砍半至3%-4%,泰國期盼旅遊業復甦帶動經濟反彈的希望正迅速落空。
越南面臨的風險也很高,嚴格的封鎖措施使得製造商和出口商付出昂貴代價,越南貿易部警告,關閉工廠的嚴格防疫措施,可能會損失海外客戶。
因此,許多國家仿效新加坡,學習「與病毒共存」。印尼專注長期策略,例如強化長年戴口罩的規定,而非斷斷續續實施流動性限制,以及只有持疫苗接種卡者才能進入雅加達的商場和禮拜場所。菲律賓正尋求更具針對性的區域封鎖,將限制範圍縮小到街道甚至家戶。越南也在測試這種策略,例如在河內設立旅行檢查站,根據各地區的染疫風險實施不同程度的限制。這些策略將減少對整體經濟的損害。
彭博資訊報導,疫情仍不會在半年後結束,全球各地病例在下降後,很可能在秋季或冬季又再攀高,因為在所有人都接種新冠疫苗之前,新的變種病毒不斷出現、以及全球加緊接種疫苗的競賽,都不會結束,要等到絕大多數民眾,因免疫接種或先前染疫而具有免疫力,疫情才能得到控制。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