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小教室」-淺說航管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設在桃園市大園區的北部飛航服務園區,為臺北飛航情報區最重要的飛航管制單位之一。 圖/桃園國際機場 提供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設在桃園市大園區的北部飛航服務園區,為臺北飛航情報區最重要的飛航管制單位之一。 圖/桃園國際機場 提供

機場是飛機的家,也是旅客往來必經之地,旅客能夠平安完成旅程,幕後有整個團隊共同努力付出。
「桃園機場小教室」介紹機場空側(A­i­r­s­i­d­e)設施與飛航作業過程,揭開神秘面紗,讓大家更瞭解機場運作。

飛機在空中飛翔,和地面車輛一樣有交通規則,機師必須按照空中交通規則安全地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執行空中交通規則任務就落在各國飛航管制員(A­i­r T­r­a­f­f­i­c C­o­n­t­r­o­l­l­e­r)身上。

不論是軍用還是民用飛機,飛上天就要受到飛航管制。軍機簡稱「戰管」,民航機稱為「航管」,依照軍、民空域劃分,全天候24小時監控、管理天上的飛機。

桃園機場新塔臺內部景觀。 圖/桃園國際機場 提供
桃園機場新塔臺內部景觀。 圖/桃園國際機場 提供

航管程序分為機場管制、近場管制、區域管制3大區塊。機場管制(俗稱塔臺)以目視方式搭配場面搜索雷達等輔助工具,管制機場周邊5浬(海里、每浬等同1852公尺)至7浬範圍,高度3000呎以下航機,也監管地面航機後推、滑行、起降動態,以及在跑道與滑行道活動的勤務車輛。

近場管制範圍為距離機場半徑50至60浬以及2萬呎以下的航機,稱為近場臺,負責航機離場爬升或到場下降,隔開高度及距離確保安全,讓飛機依先來後到順序排隊起降。

航路管制單位稱為區域管制中心,負責飛航情報區內2萬呎以上航機隔離管制,與鄰近飛航情報區相鄰的區管中心交接,讓航機繼續往返目的地。

從桃園機場北側遠眺新塔臺(右二)及舊塔臺(右)。 圖/桃園國際機場 提供
從桃園機場北側遠眺新塔臺(右二)及舊塔臺(右)。 圖/桃園國際機場 提供

3大類航管作業,配置了多個管制席位,每個席位管制員透過專屬的無線電頻率與航機通聯傳達指示。整個飛行過程,機師會接受10個以上或更多的不同席位管制員指令。

機場管制分工由許可頒發席、地面管制席、機場管制席3類管制席位執行。旅客及貨物都登機後,機師會呼叫許可頒發席取得航管許可,管制員口述核准的飛航計畫內容,從哪一條航路、飛行高度多高、飛往哪一個機場,最後配賦1組由4個數字組成的電碼,成為這架飛機在航管系統內身分識別工具。在新一代的航機中,也具備數位化的航管許可傳送能力,管制員與飛行員可不用透過語音,以類似大家在通訊軟體的介面,更有效率地完成航管許可的頒發與確認。

航機完成準備,無線電轉到地面管制席申請後推、開車、滑行許可,滑行途中交接給機場管制席位(俗稱塔臺)進跑道滾行起飛。起飛後依序交接給近場臺、區管中心等不同席位,抵達目的地前整個程序反過來交接,直到降落停妥。

裝設在桃園機場北跑道旁的終端雷達。 圖/桃園國際機場 提供
裝設在桃園機場北跑道旁的終端雷達。 圖/桃園國際機場 提供

飛航管制服務最主要的工具是雷達及無線電,雷達分為終端雷達及航路雷達,桃園機場南、北各有1座終端雷達。為了因應能見度不佳天候,還有1座場面搜索雷達,輔助塔臺管制員無法目視地面狀況時的不足。

透露1個小知識:飛行路徑(航路)各航空公司可以自行選擇,飛行高度卻無法自行決定,因為牽涉到不同的區管中心權責,只有在申請飛航計畫時盡量爭取較有利的飛行高度,俗稱的「要高度」。較高的高度相對有利,拿到高空層的飛行高度,通常氣流較平穩,可以達到舒適、省油的飛行效果。不過,飛機能飛多高也受到載重的影響,長程班機載油多,飛機重,剛起飛時只能飛較低的高度,但隨著航程油漸漸消耗,重量越來越輕,就會請求爬升到越高的高度,所以一趟航程不見得是一個巡航高度飛到底喔!

航機飛行幕後依賴龐大的作業體系支援,最重要就是準時,萬一延誤起飛,原先申請的飛行高度就可能會取消,後續連鎖效應會如滾雪球般擴大。下次搭飛機時務必準時或提前抵達登機門口上飛機,因為一旦延誤,可能會影響整個飛行作業的舒適度與安全性。

桃園機場EC滑行道旁的場面搜索雷達,被機場工作人員暱稱為「竹蜻蜓」。 圖/桃園國際機場 提供
桃園機場EC滑行道旁的場面搜索雷達,被機場工作人員暱稱為「竹蜻蜓」。 圖/桃園國際機場 提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