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重閱讀力 兒福聯盟點出偏鄉小校三困境

108課綱上路,課程素養導向,偏重情境描述的題型變多,閱讀力必須更提升。但兒童福利聯盟調查152所偏鄉、15所都市小學,回收共1245份問卷,發現偏鄉兒童遇到三大困境。有超過三成偏鄉孩子家中沒有電腦和平板,僅有7.1%偏鄉孩子每天花30分鐘使用電腦或平板準備作業,城鄉差距明顯;家長陪伴和引導閱讀活動是養成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因素,但無論是詢問、陪伴、或是檢查作業,偏鄉兒童皆明顯缺乏,且學校缺乏館藏與電子書,亟需資源挹注。
兒福聯盟今發表「台灣兒少閱讀學習力與資源之城鄉比較調查報告」,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兒盟長期關心偏鄉的兒少生活狀況,也關注孩子學習力,為了解偏鄉兒少的閱讀習慣與周邊資源,兒盟在今年10月16日至10月30日進行調查,施測對象分為偏鄉與都會區國小五至六年級學童。
根據兒盟調查結果,偏鄉五成兒童家裡書本不到10本,甚至有三成兒童連書桌都沒;數位素養方面,有三成偏鄉家庭沒有平板跟電腦,但卻有五成五城市家庭有三台以上,資源明顯有落差。此外,「閱讀素養能力國際性評量」(PIRLS)也指出,若學生每天使用電腦做功課達30分鐘,有助提升其數位閱讀成績,但偏鄉兒童家中缺少相關設備,僅有7.1%的偏鄉孩子每天花30分鐘使用電腦或平板準備作業,而都會孩子則有21.9%,差異達3倍。
兒盟調查也發現,不論是偏鄉或是都會孩子,近9成都非常同意「從閱讀中學到很多」,有4成5偏鄉孩子「非常喜歡讀一些能思考的東西」,超過都會孩子。但偏鄉孩子閱讀興趣並未反映在課後的閱讀頻率,與都會孩子相比,偏鄉孩子課後自主閱讀的比例較少。
兒盟調查指出,每天自主閱讀超過30分鐘的都會孩子達49.2%,但偏鄉孩子僅25.4%。根據「閱讀自信量表」,偏鄉孩子也較沒有閱讀自信,都會孩子的閱讀自信高分組有60.6%,偏鄉孩子僅45.9%,且有31.2%的偏鄉孩子認為自己就是不擅長閱讀。
家長陪伴和引導閱讀活動是養成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因素,兒盟調查發現,不論是偏鄉或城市,有超過六成以上家長會每天詢問功課完成度,但在檢查作業方面,城市47.4%,偏鄉僅27.4%,兩者差異達兩成。依據兒盟歷年調查與服務經驗,約有2成5偏鄉孩子為隔代家庭,(外)祖父母有心關切孫子女的課業與學習表現,然而當孫輩課業不懂時,長輩也受困於教育能力和資源有限,無法予以指導。
PIRLS也指出,學生閱讀成績與學校館藏量呈正比,台灣已有七成學校圖書館藏書量超過1萬本,但兒盟調查發現,僅有4成偏鄉小學館藏量超過1萬本;而在電子資源方面,雖有大部分學校使用平板或電腦教學,但僅有1成5的學校擁有電子書資源,亟需資源挹注。
台中市明正國小教務主任周美吟表示,偏鄉孩子家中多務農為生,有時農務忙到很晚,若孩子沒留在學校課後輔導到傍晚,家長可能就是丟手機給孩子,用3C養小孩。她認為,偏鄉學校硬體設備仍要加強,如增加電子書、圖書館藏書量。偏鄉教師也可將閱讀延伸入課程,比如音樂課唱英文歌,就可以找跟英文有關的書來教學,但優化硬體設備仍是第一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