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異己?4國中師怒辭課審會 新版名單未補第一線代表

國家語言發展法規定,111學年起本土語言納中小學必修,超出108課綱規畫範疇,教育部課程審議會正為此修改課綱。課審會上月底傳出4名國中教師因不滿決議離職,加上多名委員任期屆滿,教育部近日提出26名新版委員名單,竟無中小學教師入列。教師憂心,此名單若通過,加上仍在任的委員,具第一線教學經驗者不超過5人,審議結果恐與教學實況脫鉤。
語發法通過後,中小學本土語納必修一事屢成課審會爭議焦點。國家教育研究院提議在國一、國二、國三每周各列一學分的本土語必修,但要刪除搭配新課綱上路的彈性課程。4名任教於國中的委員不滿新課綱規畫受影響,也憂心國文、英文學分因此被排擠,上月底在會議進行中當場離席並離職,致原有48人的課審會因人數不足,休會至今。
此外,課審會有17個非政府代表委員任期屆滿,教育部近日提出26名新名單,要經課審會遴選21名新委員上任。名單包括台灣師範大學教授鄭慶民等八名教育領域學者、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等兩名教師組織代表、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等五名教育組織成員等。
針對這份新名單,一名有教學經驗的課審委員指出,任教於學校的教師辭職,卻完全沒補第一線代表,日後具第一線教學經驗者不超過五人。各項有關課審會的決議都已定案,只剩國中本土語教學時數擱置,教育部的名單也讓外界質疑是要「排除異己」,盡快促提案通過。
另一課審委員表示,課綱是訂來給各級教師遵循的規範,最清楚教學現場情況的一定是教師。課審會成立之初,標榜增加來自中小學現場的委員人數,這份名單與課審會的精神扞格。
但也有課審委員指出,有些委員雖未在現場教過書,也認同新課綱理念,不一定支持語發法強壓在新課綱之上。目前擱置的國中本土語提案包括僅國一列必修、國一與國二列必修,以及三年都列必修三案,即便委員將換,哪一案會通過還很難說。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課審會有21名非政府代表約占四成五,還是有納入教師、校長和各領域專家。如果涉及專業議題,會由委員另行召開諮詢會議,請外部代表列席提供專業意見。教育部長潘文忠擔任課審會總召集人至今,已召開多次諮詢會議。
除第一線代表驟減,不具名的課審委員細數,新名單也無特殊教育背景人士;地域分布上以六都代表為主,無離島人士,恐讓偏鄉聲音被忽視,背離課審會廣納多元意見的目標。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