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瘋寫小論文 抄襲創新高

有高中教師指出,一○八課綱要求高中生建置學習歷程檔案,不少高中生為了「軍備競賽」,端出「厲害的」檔案,紛紛瘋搶參加每年舉辦兩次的高中小論文競賽,去年就吸引近一點八萬人參賽,出現「為了小論文而小論文」的現象,但因高中生學術倫理仍薄弱,有兩百多件被抓出抄襲、創新高。
小論文除可參賽,還能作為學習歷程檔案作品,上傳前要經教師認證。教育部主辦的高中小論文競賽也成兵家必爭之地,去年一梯次就達九千多人報名。但高中小論文競賽承辦單位表示,抄襲是高中小論文競賽最常見的違規樣態。
經常指導學生小論文的鳳山高中生物教師吳家進說,小論文競賽不到一成能拿優等以上,三成七參賽生可得甲等。但高中生學術倫理仍薄弱,有些學生分不出課堂報告和小論文的差別,以為整合他人的話「換句話說」,就非抄襲,或引用其他報告時忘記標註來源,最後被列為抄襲。
教育部一○九學年起修改競賽規則,從原本抄襲後永久停權不能參賽,改成抄襲後停權一次,被指疑是放水抄襲。
競賽承辦單位解釋,高中生還不清楚學術倫理,部分教師反映「抄一次停三年」太嚴格,一○九學年起才會修改競賽規定,參賽生若抄襲,只有下一梯次停權,之後仍能「敗部復活」重新參賽,擁有更多練習寫論文和投稿的機會。
吳家進說,比起自然科,涉及主觀分析的人文、歷史科小論文更常抄襲。小論文包括前面的文獻整理和後面的分析報告,文獻整理要綜合既有研究成果,並標註引述來源,目的是導出自己研究問題,不只是拼貼他人說詞。最多學生在這一塊沒處理妥當,誤踩抄襲地雷。
一項研究統計指出,最常見的四種抄襲樣態占了八成四,第一是改寫,也就是像翻譯機直譯其他語言內容;第二是混搭,也就是整理多人言論並加入自己的詮釋;第三是將他人產出內容重新組織;最後是拼貼,指將多人內容湊合一起,當作自己的作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