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素養變教學內容 教師難跟上

一○八課綱強調核心素養,且近年來不論國中會考或學測等大考試題都素養化,考題題幹愈來愈長。新課綱上路一年,但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師培中心教授劉世雄昨天在教育部主辦的一場演講上指出,訪談發現不少中小學教師不知如何將素養變成教學內容,且跟上教改腳步的教師不算多,對學生影響甚巨。
教育部昨起在高雄舉行師資培育大學主管聯席會議,邀集學者專家、師資培育大學討論及分享新課綱教學等實務經驗,劉世雄以「素養導向課程教學與評量」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分享如何透過引導,落實素養導向的教學。
教育部指出,核心素養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讓學生活用所學知識、技能並實踐於生活中。但劉世雄不諱言,近期訪談第一線國中小教師,不少老師表示參考國教署素養導向教學四原則,都知道什麼是素養,就是不知道怎麼教。
劉世雄也提到,現職教師分成三類,兩成教師積極參與素養導向設計研習,但有六成教師仍在觀望,另有兩成對素養導向教學相當抗拒。隨政策上路,積極的教師雖然變多,跟上教改腳步的教師不算多。
一名師培中心主管也透露,學校師培較專精於做實驗,若不是因為研究師培,根本不會把素養當成一回事。老師跟學生不知道什麼叫素養導向,若單從教育部或課綱文字來解讀,還真的不容易懂。也有老師覺得考試是學生的事情,態度相當消極,素養就像是「高層次」的能力。
劉世雄建議教育部,要推動政策,需蒐集教師教學現場困境,再做政策微調;或開增能課程協助教師,因為素養永遠都像是高層次的能力。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老師若不會用素養教學,確實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成效,還包括因應素養考題的能力。但老師也不是教了馬上就會,學校可結合社區資源,或找外部資源來協助教師,若有人對素養教學有疑問,教育部也可設計網站,讓學生、家長上網練習,多面向教學,補足不足之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