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BA/搶七大戰前震撼彈!杜蘭特轉戰火箭 「2+6」交易籌碼曝光

【食堂外的產地】神的果實在濁水溪邊跳舞

文字 何立翔╱攝影 薛穎琦╱照片提供 思惟巧克力工坊、尚唐坊

「因為我爸經營的木藝加工店啦。」二〇一九年,林政弘開始經營思惟巧克力工坊,設址同一處,所以門庭前巧克力與木藝店招牌並列,「木、鐵、電工我爸都學過,他四十歲之後自己創業開木藝店。原本店裡專賣木藝品,你看像茶桌、聚寶盆、狀元筆……巧克力很可憐,最初只放在角落的一個小冰箱試賣。」林政弘笑說:「現在木藝還是有在做啦,只是店面已經被可可給『奪舍』了,大門一進來,就是巧克力專櫃,哈哈。」

可可花非常小,也是直接長在樹幹上。
可可花非常小,也是直接長在樹幹上。

未看到可可工作坊,反而先見到木藝工具。
未看到可可工作坊,反而先見到木藝工具。

使用可可果外殼,以木藝加工技術製作出獨具一格的裝飾。
使用可可果外殼,以木藝加工技術製作出獨具一格的裝飾。

夢回可可產地 巧克力從心出發

一九八八年次的林政弘,熱情而風趣,就讀霧社的國立仁愛高農時,認識了同學陳怡文;退伍後到臺中學習鏟花機械加工技術,廿二歲返家幫忙木藝店,隔年與陳怡文結婚。說著,陳怡文端上兩杯白色飲料讓我們試飲,並請猜是什麼?入口微潤,清淺甜味混合淡淡的酸,有點像山竹或釋迦……「是可可果汁喔!」哇,完全超乎想像,不曾體驗過的口感與風味。

問林政弘「思惟」二字,是來自「Sweet」的諧音嗎?「大家都覺得巧克力是甜的嘛,想藉中文諧擬翻轉大家對巧克力的既定印象。」聊起巧克力,滿口可可經,問他是否從小有務農經驗?「完全沒有!」林政弘坦言,雖然外公在樟普寮種茶、舅舅種咖啡,但自己並未傳承絲毫,「種可可我完全是新手,就是到處問、四處學,像名間鄉陳哲雄、屏東賴錫賢老師那邊,我都有求教過。唐貫榮應該有告訴你吧?我們的經歷很像。會種可可算是誤打誤撞,因為我媽媽的心臟不好。」

林政弘的母親胡麗瓊,因心臟有二尖瓣脫垂問題,長年進出醫院看診、領藥,難解的頭暈症狀,嚴重時讓她無法站立,甚至昏倒;後來一位朋友得知情況,建議她不妨試試看吃黑巧克力。陳怡文會在冰箱門架上定時貯有黑巧力,讓她可以每天吃一點,吃著吃著也就成了習慣。

風味獨特的可可茶,只能說:真香。有機會一定要喝喝看。
風味獨特的可可茶,只能說:真香。有機會一定要喝喝看。

美味的巧克力杏仁脆片,也有包覆整顆杏仁的隱藏版本。
美味的巧克力杏仁脆片,也有包覆整顆杏仁的隱藏版本。

林政弘(右起)、胡麗瓊與陳怡文常為客人導覽、解說可可與巧克力各種知識,都是達人。
林政弘(右起)、胡麗瓊與陳怡文常為客人導覽、解說可可與巧克力各種知識,都是達人。

翻轉可可加工既有思惟

「黑巧克力不會很甜,酸苦酸苦的,和人生很像,還滿好吃的,我都吃百分之八十五或百分之百的唷。」胡麗瓊分享長期吃黑巧克力也注意身體保健,感覺負擔減輕許多,上醫院拿藥的次數也越來越少,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沒回診,後來安排檢查,「醫生見到我媽第一句居然是說:『哇,你還在啊?』」林政弘故作傻眼表情。

一試成主顧的因緣下,讓他下定決心投入可可種植,「幫我媽找黑巧克力的過程中,發現臺灣在地生產的黑巧非常稀少,進口的居多,又聽人家說種可可其實不難……」真那麼簡單?「當然不,寒害、颱風、蟲害都是難題,因為是自己要吃又希望使用有機農法……但那時候不知道嘛!剛好家在附近的濁水溪堤防外有塊空地,就想說不如自己來種種看,做巧克力給我媽吃!」

就這樣,從二〇一五年十株可可苗開始,本只打算種一點夠吃就好,到現在整整四分地都種滿了可可樹。林政弘笑說:「不小心種太多,頭都洗了一半,為了銷貨只好連加工、製作巧克力都卯起來做。」聽他說得輕鬆,但可可樹一種下去,得經過三年才會開始結果。

二〇一八年第一批可可果收成,夫妻倆開始摸索、鑽研可可豆發酵與烘焙等各種加工技術,過程不斷試錯,耗去了將近兩百公斤豆子,才終於踏上從可可樹到巧克力,Tree to Bar的偉大航道,看見後續自製黑巧、生巧、巧克力杏仁果片、可可茶、牛軋糖、護唇膏等產品的曙光,甚至,還能有餘裕提供原料給如尚唐坊等食品廠商,支持客戶實現在地Bean to Bar 的理想。

可可豆日晒中。
可可豆日晒中。

林政弘示範摘果:很簡單,喀嚓一聲剪下來,我們的果園使用有機肥,所以可可都很肥。
林政弘示範摘果:很簡單,喀嚓一聲剪下來,我們的果園使用有機肥,所以可可都很肥。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鄉間小路粉專》。

※本文由鄉間小路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去年颱風衝擊濁水溪治沙 因應今年汛期中央再開處方

彰化溪州首次發現石虎 影像顯示已有族群

啓碁小森林導入碳匯計算 估年獲14公噸碳權

雲林3大溪仍存在汙染 縣府發動淨溪喚起守護河川

相關新聞

【鄉間工藝課】存放生命美好經驗的檳榔葉鞘盒

劉大衛(Yawi Akin)與林駿逸(RahicLa'om)共同經營的「拿鞘 Nature」將在二○二六年滿十年了。曾在淡水開設的原住民部落生活選物店,販售各種部落風格選物,後搬回花蓮專注發展檳榔葉鞘商品;疫情過後的如今,已拓點至日本的京都、神戶、和歌山等地,進而發現日本對各式特殊材質的喜愛,開啟檳榔葉鞘作品輸出國外的契機。倆人深居花蓮鳳林,貼近產地採集每一片檳榔葉鞘素材,以懷抱世界觀的經驗,潛心手作每一樣商品。

【鄉間工藝課】種蕉取絲 織回噶瑪蘭之名

沿臺十一線南下進入花蓮縣豐濱鄉,看到臨海的梯田,就代表來到了以噶瑪蘭族為大宗的新社部落。還沒走進漆成海藍色的「LALABAN新社香蕉絲工坊」,便看到路邊有幾棵香蕉樹,出來迎接我們的工藝師潘靜英說,噶瑪蘭人到哪裡都會種香蕉樹:「我們噶瑪蘭的香蕉樹不只種來採香蕉吃,整棵香蕉樹都可以利用:它的葉子可以包食物或放祭品,乾燥後是阿嬤驅除病魔的法器,莖幹中間的香蕉芯可以涼拌或煮湯,當然還有我們的香蕉絲工藝。」

【鄉間工藝課】在生活裡 留一縷竹香:老字號竹編工廠的翻轉路

天赦庄,座落嘉義縣溪口鄉,被稻浪環抱的小聚落。這裡不產竹,卻曾有近千人以竹編為業,憑藉一雙雙巧手,造就享譽全臺的竹編王國。蔬果籃、雞籠、竹桌椅……強韌耐用的竹編用品,相伴臺灣人的日常起居,見證蔬果出口榮景,但難敵被紙箱、塑膠取代的命運。走過半世紀輝煌,「新日益竹器」是當地碩果僅存的竹編工廠,為老技藝注入新靈魂,創造需求、開拓市場,延續竹件在生活裡的存在價值,凋零中的產業,才有機會回血續命。

【鄉間工藝課】用月桃編織傳統部落的未來

「桃布里文化創作空間」創辦人潘雅莉,信手捻來為我們示範編月桃蓆,展現編織工藝師的流暢技藝,但看到攝影師不斷抓拍手部特寫,忍不住大笑自嘲:「讀者看到會不會覺得,哈囉這個工藝師怎麼這樣……編月桃還作美甲ㄋㄟ。」四十歲出頭仍保有二十多歲熱情、活力的她,親和個性顯現言行之間,自小被屏東豔陽晒亮的奕奕笑容,成為她以月桃編織守護部落文化傳承、延續的個人標誌。

【食堂外的產地】神的果實在濁水溪邊跳舞

「那時我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臺灣可可豆,有人跟我說竹山的林政弘有在種。一聊之下理念契合,出發點都是為了健康,就想說合作看看。他的可可品質、風味都好,我跟他說好,只要你不放棄(種植),我就會繼續(挺在地)。」依循尚唐坊唐貫榮提供的線索,我們來到位於竹山鎮南雲路,「思惟巧克力工坊」的所在地……可是,怎麼店門口掛的招牌是「明德奇木藝品店」?

【鄉間食堂】一切為心跳──可可果與巧克力雙重拍

位於新北中和的「尚唐坊」,以逾十多年的時間投身研發巧克力食品;位於南投竹山的「思惟巧克力工坊」,則致力在島嶼種植可可樹、推廣臺灣出品的可可──是什麼樣的因緣際會,讓兩位年輕創辦人唐貫榮與林政弘,在各自生命與創業的路途中雙線交會?這段可可對上巧克力的奏鳴曲,不約而同都與「心跳」的重拍有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