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退休夫妻陷卡債危機…想靠老家5000萬資產翻身 銀行回應讓他們瀕臨破產

MLB/大谷暌違663天重返投手丘 大聯盟宣布免費轉播管道

消失演藝圈10年!女星拒演妓女、丫鬟 爆移民當月嫂

【食堂外的產地】文青花生農 創作新世界

文字 林玠芷╱照片提供 好好手作

張谷榕回到雲林種花生約十五年,除了了解各品種特性,管理上注重合理化施肥,他為更了解種植用藥,還考取農藥管理人員證照,「雲林縣農作分成東邊(內陸)和西邊(海線);我們西邊多種花生,輪耕稻米或玉米,東邊則是稻米居多。花生有兩季收成,過年左右種,梅雨季後採收,然後農曆六月底種,農曆十月底收,花生品種特性不同,採收時間也略有不同。」花生成果看重量,越大顆越重收益越好。

玫瑰紅花生為有色豆,油脂含量較低。
玫瑰紅花生為有色豆,油脂含量較低。

花生品種與日常運用

走入田中,張谷榕介紹臺南14號是目前主流品種之一,「品質穩定又好種植,可以炒、煮、炸還有加工,像麵筋罐頭、滷花生還有粽子裡面的花生,都是這個品種居多。油脂含量高,又稱油豆,香氣佳,很適合榨油。」當然也適合做花生醬,「做花生醬的花生一定要有油脂,沒有油脂就沒有香氣,做不成醬。當然也有人用油脂比較低的品種做,但就要額外添加花生油。」

提及花生加工,他表示過往因為花生價格浮動,決定不再將花生交給盤商,創立品牌「好好手作」,將種植的花生加工成自己喜歡的產品。

從文青到務農,張谷榕皆專心挑戰。
從文青到務農,張谷榕皆專心挑戰。

新鮮花生剛採收,還帶著土的飽滿狀態。
新鮮花生剛採收,還帶著土的飽滿狀態。

因為花生而「好好」生活

「目前我們有做鹽酥花生、牛軋糖、牛軋餅、米香還有花生糖等等,盡量少油、少糖讓大家沒有負擔,像我們的花生糖就使用玫瑰紅花生和臺南14號混合,口感和油量就不一樣,糖也使用虎尾產的三溫糖,比較沒那麼甜。」

他自信介紹著自家花生之餘,問我好奇為什麼品牌叫作好好嗎?「我有四個可愛的小朋友,兩男兩女,他們加起來就是好好哦。」

張谷榕常到不同單位進行花生食農教育。
張谷榕常到不同單位進行花生食農教育。

手工花生米香製作,少糖健康不黏牙。
手工花生米香製作,少糖健康不黏牙。

好好手作品牌推出的低糖花生糖。
好好手作品牌推出的低糖花生糖。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鄉間小路粉專》。

※本文由鄉間小路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廢棄豬舍改造文青蛋糕店 嘉義青年返鄉推客製減糖蛋糕

買黏鼠板只黏到「腳印」 內行人曝:買花生口味搭配1物效果好

古早味製法!北農限定3種端午粽 狂銷19萬粒

養生健康風潮 退休嘉大校長、耐斯集團二代媳婦各創花生、茶飲品牌

相關新聞

【鄉間工藝課】存放生命美好經驗的檳榔葉鞘盒

劉大衛(Yawi Akin)與林駿逸(RahicLa'om)共同經營的「拿鞘 Nature」將在二○二六年滿十年了。曾在淡水開設的原住民部落生活選物店,販售各種部落風格選物,後搬回花蓮專注發展檳榔葉鞘商品;疫情過後的如今,已拓點至日本的京都、神戶、和歌山等地,進而發現日本對各式特殊材質的喜愛,開啟檳榔葉鞘作品輸出國外的契機。倆人深居花蓮鳳林,貼近產地採集每一片檳榔葉鞘素材,以懷抱世界觀的經驗,潛心手作每一樣商品。

【鄉間工藝課】種蕉取絲 織回噶瑪蘭之名

沿臺十一線南下進入花蓮縣豐濱鄉,看到臨海的梯田,就代表來到了以噶瑪蘭族為大宗的新社部落。還沒走進漆成海藍色的「LALABAN新社香蕉絲工坊」,便看到路邊有幾棵香蕉樹,出來迎接我們的工藝師潘靜英說,噶瑪蘭人到哪裡都會種香蕉樹:「我們噶瑪蘭的香蕉樹不只種來採香蕉吃,整棵香蕉樹都可以利用:它的葉子可以包食物或放祭品,乾燥後是阿嬤驅除病魔的法器,莖幹中間的香蕉芯可以涼拌或煮湯,當然還有我們的香蕉絲工藝。」

【鄉間工藝課】在生活裡 留一縷竹香:老字號竹編工廠的翻轉路

天赦庄,座落嘉義縣溪口鄉,被稻浪環抱的小聚落。這裡不產竹,卻曾有近千人以竹編為業,憑藉一雙雙巧手,造就享譽全臺的竹編王國。蔬果籃、雞籠、竹桌椅……強韌耐用的竹編用品,相伴臺灣人的日常起居,見證蔬果出口榮景,但難敵被紙箱、塑膠取代的命運。走過半世紀輝煌,「新日益竹器」是當地碩果僅存的竹編工廠,為老技藝注入新靈魂,創造需求、開拓市場,延續竹件在生活裡的存在價值,凋零中的產業,才有機會回血續命。

【鄉間工藝課】用月桃編織傳統部落的未來

「桃布里文化創作空間」創辦人潘雅莉,信手捻來為我們示範編月桃蓆,展現編織工藝師的流暢技藝,但看到攝影師不斷抓拍手部特寫,忍不住大笑自嘲:「讀者看到會不會覺得,哈囉這個工藝師怎麼這樣……編月桃還作美甲ㄋㄟ。」四十歲出頭仍保有二十多歲熱情、活力的她,親和個性顯現言行之間,自小被屏東豔陽晒亮的奕奕笑容,成為她以月桃編織守護部落文化傳承、延續的個人標誌。

【食堂外的產地】神的果實在濁水溪邊跳舞

「那時我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臺灣可可豆,有人跟我說竹山的林政弘有在種。一聊之下理念契合,出發點都是為了健康,就想說合作看看。他的可可品質、風味都好,我跟他說好,只要你不放棄(種植),我就會繼續(挺在地)。」依循尚唐坊唐貫榮提供的線索,我們來到位於竹山鎮南雲路,「思惟巧克力工坊」的所在地……可是,怎麼店門口掛的招牌是「明德奇木藝品店」?

【鄉間食堂】一切為心跳──可可果與巧克力雙重拍

位於新北中和的「尚唐坊」,以逾十多年的時間投身研發巧克力食品;位於南投竹山的「思惟巧克力工坊」,則致力在島嶼種植可可樹、推廣臺灣出品的可可──是什麼樣的因緣際會,讓兩位年輕創辦人唐貫榮與林政弘,在各自生命與創業的路途中雙線交會?這段可可對上巧克力的奏鳴曲,不約而同都與「心跳」的重拍有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