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偏鄉醫療告急還敢買房? 他憂地區醫療萎縮將致「死城化」

拋伊朗政權改變論!川普稱有何不可 高呼「讓伊朗再次偉大」

只會對台灣和中國說謝謝?南韓李在明逃避台海問題

【鄉間食堂】一瓶隨遇而安、珍藏風土的臺味果醬

鄧聖強(左)與鍾文平這對伴侶共同奮鬥多年,終獲厲害成績。
鄧聖強(左)與鍾文平這對伴侶共同奮鬥多年,終獲厲害成績。

文字 郭正偉╱攝影 吳尚鴻╱照片提供 果食男子

「準備煮果醬前,我會先整理、清潔水果,按照不同果醬的需求,分切出果皮、果膜跟果肉,或直接切成合適大小。」採訪前擔心自己話不多又容易緊張的鄧聖強,聊起屬於專業技藝的煮醬過程,不自覺開始侃侃分享,顯現手藝匠人的專業自信。「以『柴焙龍眼琴酒葡萄柚』果醬的葡萄柚來說,會連皮整顆使用,切除的部分或內膜也不會丟掉,可以煮果膠。」

臺灣風土滋味的食果創意

從二○一五年鄧聖強與鍾文平嘗試販售第一瓶果醬起算,剛好在跨過十年的如今,於歡慶二十週年的世界柑橘果醬大賽(The Dalemain World MarmaladeAwards),以柴焙龍眼琴酒葡萄柚得到「搭配鹹食雙金獎」最高獎榮譽,同時獲「有趣食材」、「添加酒類」兩類別金獎,成為二○二五年臺灣唯一有世界大賽三冠加持的創意果醬。

「你吃吃看。這瓶果醬其實跟一般人習慣的果醬味道很明顯不一樣。」鄧聖強遞過來一小匙葡萄柚果醬,入口前先聞到煙燻龍眼淺淺香氣,類似香水前中後調,入口先嚐出果膠凍清爽透出龍眼酒氣的醇與沉,隨後湧上來葡萄柚與甜橙暖暖的豐盛甜香,尾韻透著淡淡的乾淨苦味讓果醬層次透明、立體起來,那甜更顯迷人。「我覺得自己目前比較難掌控的是酒跟茶,因為加熱後很難保留住完整風味,就需要不斷調整。」

「全部用紅肉葡萄柚的話,味道太強烈,我用甜橙的甜去平衡它。」鄧聖強以世界柑橘果醬大賽為例,對評審來說,柑橘特有的苦味是這類果實的自然風味,取得甜酸苦平衡很重要。「我保留滿多葡萄柚的苦味,讓果實本身各種風味能平衡地表現在果醬中,是我認為理想的呈現。其實它也是這次參賽果醬口味中,我最有自信可以拿到好成績的──但完全沒想過可以拿到雙金。」島嶼自產的紅肉葡萄柚與甜橙,搭配臺南柴焙桂圓製成的在地琴酒,成就出享譽國際的臺味果醬。

榮獲世界大賽雙金的柴焙龍眼琴酒葡萄柚果醬。
榮獲世界大賽雙金的柴焙龍眼琴酒葡萄柚果醬。

鄧聖強推薦,葡萄柚果醬搭配流行的歐美起司盤挺對味。
鄧聖強推薦,葡萄柚果醬搭配流行的歐美起司盤挺對味。

順應四季選用土地友善食材

今年初次參加英國舉辦的世界果醬大賽,果食男子即拿下「一雙金二金三銀六銅兩佳作」,不僅名聲獲得國內外矚目,同時表現在銷售上,雙金果醬上架五分鐘即銷售一空。這樣的亮眼成績,肯定了果食男子自學有成的果醬工藝,也是對於他們堅持順應四季選用臺灣小農、土地友善食材的一種鼓勵。

「工作室定名為果食男子,就是希望能以臺灣各地水果為食材,比如說宜蘭金柑、臺東甜橙與臍橙,發展出各種可能的食用與加工方式。我們嘗試過像果醬、果乾、漬物,還有磅蛋糕之類,也運用在刨冰、飲料。」品牌經營分工上,鄧聖強專注於產品製作;而管理、行銷或異業合作,則交由鍾文平負責處理,他說:「雖然『果』常常讓人會想到水果,但更深入一點去思考,種子也是一種果,很多香料也是,這些農產品都有機會交互搭配,創造出臺灣獨有的口味。」

工作室成立後,二○一八年,倆人在臺中市西區的小巷弄間租下老屋,作為進一步發展事業的起點。外牆塗成純白色的兩層樓屋子,店面帶著日式裝潢風格的小巧精緻。優閒午後推門走進,入眼便是一排顏色甜美的果醬,幸福感頓起。

配合夏季出品的西瓜日式刨冰。
配合夏季出品的西瓜日式刨冰。

果醬搭配優格凸顯好滋味。
果醬搭配優格凸顯好滋味。

純手工製作的壓力不簡單

週間鄧聖強常是整日待在爐前煮果醬,鍾文平則忙於產品包裝、處理訂單、廠商聯繫,以及種種經營行政。週末就帶著重量驚人的果醬,全臺市集迢迢千里地四處擺攤;擺攤累積的經驗讓他們發現,市集淡季多在夏天,幾乎沒有生意,長時間陽光曝晒又容易讓果醬發酵變質。鍾文平談起擁有實體店面後兼營「半年限定刨冰」的緣由,「賣冰的利潤其實比果醬來得高,我們想,不然果醬淡季的春、夏季,就來賣日式刨冰。所以這五、六年以來,年年都維持有半年為期的刨冰店。」

不過,果醬與刨冰都是極度需要人力的工作,雙重兼顧成了他們最大難題。鄧聖強進一步說明:「我沒有時間做更多產品優化,或風味的提升。」另方面,作為一種提醒,去年參加日本果醬比賽的初次經驗,也讓他們發現,原來還有很多不足需要深入調整。去年十月正式結束刨冰販售,鍾文平笑著表示,經濟壓力當然相對吃重起來,不過命運好像給了印證,也許因為狠下心專注做果醬,今年才有可能得獎。

果食男子常常至全臺各地出攤,推廣果醬。
果食男子常常至全臺各地出攤,推廣果醬。

二〇一八年開設店面,明亮空間洋溢著幸福感。
二〇一八年開設店面,明亮空間洋溢著幸福感。

最新主力:自然熟成黃檸檬

鄧聖強特別介紹起接下來的主力期待水果─來自南投仁愛鄉的黃檸檬。他們因為朋友介紹,喜出望外發現馬烈霸部落裡,「喇當大叔(Mama Ratang)的果園」生產自然成熟、轉黃的四季檸檬。「他們使用無毒栽種,我們的柑橘需要整顆使用,會較重視這個環節。」

「因為得獎,也開始有一些農友會主動來跟我們接觸,讓我們的食材範圍有機會擴展。」鍾文平請我們品嚐最新設計的「台灣香草黃檸檬」果醬,「裡面的香草就來自彰化的『半線香草莊園』,他們是主動來打招呼,我們才知道原來臺灣就有生產品質這麼好、價格又合適的香草莢。」

黃檸檬果醬入口凍感清新,適中甜酸裡湧現香草溫柔蜜感,蘭姆酒氣若隱若現,勾引著味覺帶點不捨的溫存。鍾文平說:「這是我們接下來參賽的重點果醬之一,我特別將果醬名冠上臺灣,就是想讓大家知道,原來臺灣其實自產有品質很好的黃檸檬、香草,甚至是蘭姆酒。」鄧聖強也接著補充:「我們真的沒有多想什麼理念,只是覺得這樣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也會做得開心。」

使用喇當黃檸檬製作檸檬水,芬芳撲鼻。
使用喇當黃檸檬製作檸檬水,芬芳撲鼻。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鄉間小路粉專》。

※本文由鄉間小路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3D侯爵夫人、爆漿巴斯克!台北晶華母親節蛋糕新鮮到家

一餐破千!大阪萬博「英式下午茶」遭日網炎上 台人見實品照傻眼了

鳳梨不只是水果 農業部:從果肉到葉片不會被浪費

晶華X韓國草莓蛋糕霸主!新品「莓果爆漿巴斯克」快閃

相關新聞

【鄉間工藝課】存放生命美好經驗的檳榔葉鞘盒

劉大衛(Yawi Akin)與林駿逸(RahicLa'om)共同經營的「拿鞘 Nature」將在二○二六年滿十年了。曾在淡水開設的原住民部落生活選物店,販售各種部落風格選物,後搬回花蓮專注發展檳榔葉鞘商品;疫情過後的如今,已拓點至日本的京都、神戶、和歌山等地,進而發現日本對各式特殊材質的喜愛,開啟檳榔葉鞘作品輸出國外的契機。倆人深居花蓮鳳林,貼近產地採集每一片檳榔葉鞘素材,以懷抱世界觀的經驗,潛心手作每一樣商品。

【鄉間工藝課】種蕉取絲 織回噶瑪蘭之名

沿臺十一線南下進入花蓮縣豐濱鄉,看到臨海的梯田,就代表來到了以噶瑪蘭族為大宗的新社部落。還沒走進漆成海藍色的「LALABAN新社香蕉絲工坊」,便看到路邊有幾棵香蕉樹,出來迎接我們的工藝師潘靜英說,噶瑪蘭人到哪裡都會種香蕉樹:「我們噶瑪蘭的香蕉樹不只種來採香蕉吃,整棵香蕉樹都可以利用:它的葉子可以包食物或放祭品,乾燥後是阿嬤驅除病魔的法器,莖幹中間的香蕉芯可以涼拌或煮湯,當然還有我們的香蕉絲工藝。」

【鄉間工藝課】在生活裡 留一縷竹香:老字號竹編工廠的翻轉路

天赦庄,座落嘉義縣溪口鄉,被稻浪環抱的小聚落。這裡不產竹,卻曾有近千人以竹編為業,憑藉一雙雙巧手,造就享譽全臺的竹編王國。蔬果籃、雞籠、竹桌椅……強韌耐用的竹編用品,相伴臺灣人的日常起居,見證蔬果出口榮景,但難敵被紙箱、塑膠取代的命運。走過半世紀輝煌,「新日益竹器」是當地碩果僅存的竹編工廠,為老技藝注入新靈魂,創造需求、開拓市場,延續竹件在生活裡的存在價值,凋零中的產業,才有機會回血續命。

【鄉間工藝課】用月桃編織傳統部落的未來

「桃布里文化創作空間」創辦人潘雅莉,信手捻來為我們示範編月桃蓆,展現編織工藝師的流暢技藝,但看到攝影師不斷抓拍手部特寫,忍不住大笑自嘲:「讀者看到會不會覺得,哈囉這個工藝師怎麼這樣……編月桃還作美甲ㄋㄟ。」四十歲出頭仍保有二十多歲熱情、活力的她,親和個性顯現言行之間,自小被屏東豔陽晒亮的奕奕笑容,成為她以月桃編織守護部落文化傳承、延續的個人標誌。

【食堂外的產地】神的果實在濁水溪邊跳舞

「那時我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臺灣可可豆,有人跟我說竹山的林政弘有在種。一聊之下理念契合,出發點都是為了健康,就想說合作看看。他的可可品質、風味都好,我跟他說好,只要你不放棄(種植),我就會繼續(挺在地)。」依循尚唐坊唐貫榮提供的線索,我們來到位於竹山鎮南雲路,「思惟巧克力工坊」的所在地……可是,怎麼店門口掛的招牌是「明德奇木藝品店」?

【鄉間食堂】一切為心跳──可可果與巧克力雙重拍

位於新北中和的「尚唐坊」,以逾十多年的時間投身研發巧克力食品;位於南投竹山的「思惟巧克力工坊」,則致力在島嶼種植可可樹、推廣臺灣出品的可可──是什麼樣的因緣際會,讓兩位年輕創辦人唐貫榮與林政弘,在各自生命與創業的路途中雙線交會?這段可可對上巧克力的奏鳴曲,不約而同都與「心跳」的重拍有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