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職/再見失誤!徐若熙8.2局生涯最長好投贏不了 悍將終止7連敗

致命打擊!印度航空787夢幻客機首次墜毀 波音緊急連發2聲明

【餐桌上的產地】吃好海鮮的大師課:友善生態水產是什麼

文字 林玠芷、郭正偉/攝影 林育全、陳彥君/照片提供湧升海洋、邱經堯

提起好吃海鮮的味道,每個人皆有心頭所愛──是現挑、現蒸的港邊市場海鮮拼盤、是起鍋前會加點米酒提味的家常虱目魚肚湯,也或是熱炒矮桌上,加熱鐵盤還小火細煮的一整尾鱸魚……海島子民如我們,怎麼可能沒有暗自心愛的水產菜色。只是如今,全球氣候、環境變遷劣化,土地與海洋漸次衰竭,自然緩緩顯露出不健康的疲態警訊。趁來得及,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找到與整個環境友善共存的方式?本篇,從「如何選擇餐桌上的好海鮮」談起,邀請致力推廣「責任漁業」的徐承堉,以及從事生態水產養殖數十年、神農獎得主與神農陪伴師的邱經堯,捕撈與養殖的兩方對話,聊聊在他們心裡,符合友善環境的永續水產究竟是哪些?挑選時,我們可以抱持哪些簡易準則?關懷環境其實簡單,從用心選擇餐桌上那尾魚做起即可。

徐承堉 湧升海洋品牌創辦人

「湧升海洋」創辦人,品牌以販售自家RFI 認證的水產為經營方向。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碩士專班畢業,詳熟臺灣漁業發展。推廣永續漁業,長期投入海洋友善、責任漁業等觀念整合、教育與實踐。

邱經堯 邱家兄弟生態級水產育成中心經營人

專業生態水產養殖業者,二○二○年獲得第三十二屆神農獎,後續更成為神農陪伴師,協助並推廣打造臺灣友善環境的陸地水產養殖。與弟弟邱健程共同創設「邱家兄弟生態級無毒水產」品牌與育成中心。自承目前最大挑戰,是漁電政策下如何繼續維繫生態魚塭。

對你而言 如何稱得上是環境友善的永續水產?

徐承堉(以下稱徐):我的工作除了賣海鮮,還有推動「責任漁業」。我喜歡吃海鮮,臺灣沒有我不喜歡吃的魚。其實,海產本身沒有好不好的問題,各有差異,也各有風味。對我來說,海鮮是否符合環境永續,應該將漁法、魚種與產地一起綜合來看。

邱經堯(以下稱邱):每次有人問我生態是什麼,我就會建議有機會可以到產地看看。土地不是只為了產出人類的食物,而是眾多生命匯聚的地方。你看這片魚塭,邱經堯擁有「土地所有權」,但上面的螞蟻、鳥、魚有牠們自己的生活,不受人為控制。最簡單的問題:人類擁有地球嗎?不是吧。明白這點後可以知道,永續,就是我們跟其他生命共榮、共存。

徐:我喜歡黑鮪魚,也會吃魩仔魚,其實只要是撈捕或養殖型態合法,再者,比如說有產銷履歷、養殖履歷、卸魚申報或者是我們的責任漁業RFI標章等等,就是我覺得可以購買的產品。

邱:以前人如果不懂挑魚,就是長期跟同一個魚攤買,久了他會知道你的需求是什麼,按需求介紹給你。現在一般人可能比較多都是到超市買冷凍魚,但買東西要注意的事都一樣,這是誰生產的、生產者的信用如何、有沒有不好的紀錄,注意資訊的揭露很重要。吃哪些水產比較好,可以參考中研院的「臺灣海鮮選擇指南」;我自己的建議就是,盡量挑低階物種,比如說草食性的魚種,像我們生態養殖的虱目魚,沒有的話就挑吃浮游生物的,再往上就挑吃小魚、小蝦的……

經營「湧升海洋」、「邱家兄弟生態級無毒水產」品牌各有什麼心得?

徐:湧升海洋定位是水產品牌商,每個品牌的主旨、方向都不一樣,有人是好吃、便宜,我們則是只和有卸魚申報、具備養殖履歷的業者合作,從整合行銷、教育還有市集等層面推廣責任漁業跟永續海鮮。

湧升海洋辦公室備有大量漁業相關模型和海報。
湧升海洋辦公室備有大量漁業相關模型和海報。

湧升海洋辦公室備有大量漁業相關模型和海報。
湧升海洋辦公室備有大量漁業相關模型和海報。

徐:責任漁業指標(ResponsibleFisheries Index, RFI),是湧升海洋構想、發起,「以永續為目標,履行責任為作法」的環保標章。我們將過往實踐永續海鮮檢核的經驗,彙整出包含「營養階層」、「資源回復力」、「瀕危性」、「生產方式」、「漁業管理現況」的系統性評分機制,於二○一五年推出;二○二四年再更新增加了「社會指標」。期待讓臺灣捕撈業者們,有一個可以參考的友善環境作法。

湧升海洋的商品皆會註明責任漁業指標RFI內容,包含產品名、產地和責任漁業分數等。(示意圖)
湧升海洋的商品皆會註明責任漁業指標RFI內容,包含產品名、產地和責任漁業分數等。(示意圖)

湧升海洋發展「責任漁業」簡介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一九九五年通過「責任漁業行為規範」,以此內容為基礎,湧升對企業內產品建構出一套相應檢核規範,大致包括:產地生產者必須負責環境照顧、就業、糧食。第一步為產品追溯,產品資訊都公開透明,含產地、捕撈方式、登錄單位,並核定RFI分數(一到五分,分數越低,對永續海洋越有利)等,讓消費者理解水產品來源與細節。其中像漁業署明訂的卸魚申報,是十噸以上的漁船進港卸漁獲時,要秤重並記錄漁獲物種及重量,以期掌握水產捕獲量並持續追蹤觀察,建立漁業管理機制與生產環境之永續。

邱:養殖是我上一輩就開始的,在布袋養魚超過五十年了。生態養殖是我們一直堅持的事。我常說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們是不能控制生命的。環境的價值來自它的生物多樣性,生態養殖就是維持自然的生物多樣性。但人類在土地上從事動、植物農業或水產,幾乎都是採用工業思維模式在生產,求量、求快,想要完美控制,環境就會失衡,這樣的養殖環境所生產的東西會健康嗎?我覺得這是很糟糕的一件事。現在的人都不太懂如何與環境互動、如何與土地上的生命互動;在都市大家是「保持距離,以策安全」,但在我養殖的這片土地上,生命跟生命間的距離是很親近的。

邱:所謂生態級養殖,是養殖全程不用化學藥物,建構出魚塭完整生態循環,加上計畫性生產、魚塭周邊不用除草劑等措施,每年都會送SGS或政府核可單位檢驗,具備漁業署優良養殖場、產銷履歷等認證。我很自豪產品五十多年來都沒有出現過問題,以前在主婦聯盟上架前、後都要抽檢,現在都直接上架,上架後的抽檢也沒問題。大家對我們的產品都有信心。

生態養殖主旨在建構良好而天然的生活環境,邱家兄弟的魚塭生態多樣、健康,即便晒池也聞不到腥臭。
生態養殖主旨在建構良好而天然的生活環境,邱家兄弟的魚塭生態多樣、健康,即便晒池也聞不到腥臭。

關於享受海鮮 有什麼自己的饕客哲學嗎?

徐:不消費任何來歷不明的水產,要記得問:「東西是哪裡來的?」我很少在外吃海鮮,除非是認識的餐廳,知道來源,或者是在漁港,清楚知道從哪邊來、怎麼抓。當然,我們都有參加宴會或聚餐的時候,那時候就放過自己吧,畢竟那些生命都已經逝去,不要浪費。

邱:我還滿常煮我家的魚。其實好的魚直接煎味道就很棒,也可以煎到三至五分熟,下點醬料,像是豆豉醬或醬油,胡椒,一點蜂蜜或糖稍微滷過,也很好吃。我還有個自家的虱目魚肚作法,絲瓜半月切之後鋪在鍋底,魚肚不用解凍放在絲瓜上,半杯以下的水,直接冷鍋蓋鍋蓋以小火煮,煮滾冒煙後熄火悶一下,撒點鹽提味,不用薑不用酒,保證好吃。

徐承堉親至產地觀察了解合作廠商之生產狀況。
徐承堉親至產地觀察了解合作廠商之生產狀況。

徐承堉長期投入學校食魚、海洋教育。
徐承堉長期投入學校食魚、海洋教育。

自家推薦報你知!

野生烏魚子
野生烏魚子

飛扁清肉
飛扁清肉

中卷
中卷

黑鯛
黑鯛

烏魚子
烏魚子

無刺虱目魚肚
無刺虱目魚肚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鄉間小路粉專》。

※本文由鄉間小路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本周「血型+生肖」財運TOP5!A型1動物「運勢扶搖直上」:有豐厚的財富

人妻不擅下廚卻被規定每天煮飯 公婆太鐵齒下場「食物中毒」

北海道札幌二条市場美食推薦!二號店限定菜單,超多樣「海鮮丼飯」一定要點

開芭樂票詐水產商2500萬 主嫌被起底曾是雙北最大淫媒

相關新聞

【食堂外的產地】神的果實在濁水溪邊跳舞

「那時我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臺灣可可豆,有人跟我說竹山的林政弘有在種。一聊之下理念契合,出發點都是為了健康,就想說合作看看。他的可可品質、風味都好,我跟他說好,只要你不放棄(種植),我就會繼續(挺在地)。」依循尚唐坊唐貫榮提供的線索,我們來到位於竹山鎮南雲路,「思惟巧克力工坊」的所在地……可是,怎麼店門口掛的招牌是「明德奇木藝品店」?

【鄉間食堂】一切為心跳──可可果與巧克力雙重拍

位於新北中和的「尚唐坊」,以逾十多年的時間投身研發巧克力食品;位於南投竹山的「思惟巧克力工坊」,則致力在島嶼種植可可樹、推廣臺灣出品的可可──是什麼樣的因緣際會,讓兩位年輕創辦人唐貫榮與林政弘,在各自生命與創業的路途中雙線交會?這段可可對上巧克力的奏鳴曲,不約而同都與「心跳」的重拍有關。

【食堂外的產地】文青花生農 創作新世界

透過雲林農會推介,我們找到一九八六年生的第二代花生青農張谷榕,畢業於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曾有擔任編輯經驗,原於中部補習班任教,因為父親身體不適,返鄉與弟弟張富凱一起接手家裡農務,撐起面積約二十公頃的田地,主要種植臺南14號花生、玫瑰紅花生與蒜頭。

【鄉間食堂】花生豐盛 百年品牌大進擊

桃園市中壢區的中正路上,有一家在地經營約一甲子的「張豐盛商行」,裝潢不同於印象中的老店,簡潔明亮。販售花生、芝麻商品,還開發多種抹醬,同時兼賣各式雜貨和日式餅乾、糖果,而最有人氣的,則是多種自製口味霜淇淋與義式冰淇淋,搭配店內花生醬風味更佳,社群平臺上商行也有破千則標籤討論。賦予老店新風格的幕後推手是老闆張豐格,一九七六年生,從父母手上接班主持營運,至今已二十多年。

【食堂外的產地】受泰雅土地照顧的黃檸檬

「小時候家前面種了兩棵檸檬樹。採收時,爸爸會把檸檬切片泡熱水,加上一點蜂蜜,做成小朋友的飲料。」Yata Kazyo因為記掛童年那杯甜甜暖暖的溫柔滋味,才有了長大後種出的這一大片檸檬園。家裡從爺爺、奶奶輩開始農作,她與先生Mama Ratang改種果樹,如今與果園第三代的女兒YabungRatang一起經營「喇當大叔的果園」。 *Yata:泰雅語,阿姨輩敬稱。Mama:泰雅語,叔叔輩敬稱。

【鄉間食堂】一瓶隨遇而安、珍藏風土的臺味果醬

「得獎後因為比較多採訪的關係,回頭看這些年做果醬的歷程,才發現自己好像做了滿多事。」習慣了隨遇而安的鄧聖強笑起來,說人生只要能賺點錢,有時間打電動,可以吃喝玩樂就好。「我們兩個人的生活型態其實很不一樣。」鍾文平戲稱自己帶點自虐,面對生活總是預先規劃、條理分明地處理極致,「不過,說到工作上各種細節的堅持,以及鑽牛角尖的程度,我們確很像。」這對四十歲左右、彼此扶持多年的伴侶,在二○一六年成立「果食男子工作室」品牌,而今十年煮一醬,在國際大賽嶄露頭角,展現的不僅這些年默默奮鬥的成果,大約也是屬於倆人情感,深刻的見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