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市長夢碎!林岱樺涉案遭起訴身型明顯消瘦 競選團隊幾乎崩解

來澎湖玩遭名店挑釁?南韓女團成員直呼「我想回家」 縣長說話了

破零!罷綠委李坤城「突襲送件」 領銜人:二階連署份數一定夠

【永續海鮮指南】吃一桌友善環境的海鮮

文字 林玠芷/攝影 吳尚鴻/照片提供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

水產、海鮮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隨季節變化,不時還會出現期間限定的時令珍饈,煮之以清蒸、紅燒、乾煎、酥炸,各具滋味。然而,漁業資源有限,國產漁獲數量已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除了透過漁業管理的方式追蹤、改善現況,消費者選用「永續海鮮」,也是極重要的理念。

永續海鮮究竟是什麼?一般民眾如你我,在生活中如何支持友善海洋的永續海鮮呢?本篇特別邀請「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文內簡稱海漁基金會)海洋永續組組長張永州客座《鄉間小路》,為我們解答永續海鮮如何入門。

Q 什麼是永續海鮮?

A

根據聯合國當前標準,「永續海鮮」不是問哪些物種數量最多、可以盡量吃,而是指海洋整體的資源有限,需要有意識地、以永續為目標管理;除了海鮮種類,還要注意撈捕方式是否造成環境負擔,例如會不會造成礁石、棲地破壞,以及物種特性是否能禁得起大量捕撈……作為考量的綜合管理方向。最簡單的,我們可以直接從認識全臺首創、重視生態環境的「海洋之心永續標章」開始。

定置漁場是友善漁法之一。
定置漁場是友善漁法之一。

Q 海洋之心永續標章是什麼?

A

是漁業署輔導,由海漁基金會在二○二○年所推出的永續海鮮標章。評估標準包含確保魚群永續、保護海洋環境、落實漁業管理和善盡企業責任等。等級分為漸進三階段,分別是朝永續海鮮目標前進中的進步期(一心)、達到臺灣永續漁業初階標準的銀級(二心),與臻至頂級標準的金級(三心)。

Q 除了海洋之心 有其他永續海鮮的相關標章可參考嗎?

A

也可參考湧升海洋推出的「責任漁業指標RFI」,和海洋之心永續標章不同,責任漁業指標提供綜合評估分數,分數越低對永續漁業越有利。或是透過注意生產履歷溯源認證、是否為生態養殖等標示,作為挑選關懷生態產品的基本依據。

責任漁業指標RFI標章。
責任漁業指標RFI標章。

Q 還有什麼方式能支持海洋永續?如何選魚吃魚?

A

挑選海鮮時,運用「三優先一原則」*,多購買國產魚和中低階魚種,如鯖魚、鬼頭刀、白帶魚、鎖管、竹筴魚等,少食用數量恢復較慢的大型魚類,和種類多而數量稀少的珊瑚礁魚類(彩色魚類),避免造成魚種生存危機。

可參考中央研究院「臺灣海鮮選擇指南」中的燈號,綠色為建議食用,黃色為斟酌食用,紅色為避免食用。有些魚類常見於過往傳統節慶,如野生白鯧,被歸類在黃燈,其實或可用養殖的黃金鯧替代,養殖黃金鯧雖也是黃燈,但比起野生捕撈,養殖的數量還是稍多一點,選擇時不妨斟酌。

*有標章優先(永續海鮮生態標章,如海洋之心)、國產魚優先、生態中低階(小型魚類)為優先,冷凍和生鮮現撈一樣好之原則。

白帶魚是餐桌常見魚種之一。
白帶魚是餐桌常見魚種之一。

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

二○一八年由農委會(今農業部)主要捐助成立,配合政府政策保育及健全海洋生態系,辦理漁業技術、經營、海洋事務等規劃、設計、技術指導,合理利用海洋資源,並促進漁業永續。執行長林愛龍為基金會代表性人物,長期投入海洋保育運動與漁業輔導,海洋永續組主導海洋資源管理與推廣教育,由組長張永洲負責規劃。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鄉間小路粉專》。

※本文由鄉間小路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挑戰排隊19小時!「羅東呷拜拜」明早訂桌 今中午已有人排隊

人妻不擅下廚卻被規定每天煮飯 公婆太鐵齒下場「食物中毒」

北海道札幌二条市場美食推薦!二號店限定菜單,超多樣「海鮮丼飯」一定要點

澄清湖成「高雄水族缸」 遊客見魟魚優游大喊:稀奇

相關新聞

【鄉間工藝課】存放生命美好經驗的檳榔葉鞘盒

劉大衛(Yawi Akin)與林駿逸(RahicLa'om)共同經營的「拿鞘 Nature」將在二○二六年滿十年了。曾在淡水開設的原住民部落生活選物店,販售各種部落風格選物,後搬回花蓮專注發展檳榔葉鞘商品;疫情過後的如今,已拓點至日本的京都、神戶、和歌山等地,進而發現日本對各式特殊材質的喜愛,開啟檳榔葉鞘作品輸出國外的契機。倆人深居花蓮鳳林,貼近產地採集每一片檳榔葉鞘素材,以懷抱世界觀的經驗,潛心手作每一樣商品。

【鄉間工藝課】種蕉取絲 織回噶瑪蘭之名

沿臺十一線南下進入花蓮縣豐濱鄉,看到臨海的梯田,就代表來到了以噶瑪蘭族為大宗的新社部落。還沒走進漆成海藍色的「LALABAN新社香蕉絲工坊」,便看到路邊有幾棵香蕉樹,出來迎接我們的工藝師潘靜英說,噶瑪蘭人到哪裡都會種香蕉樹:「我們噶瑪蘭的香蕉樹不只種來採香蕉吃,整棵香蕉樹都可以利用:它的葉子可以包食物或放祭品,乾燥後是阿嬤驅除病魔的法器,莖幹中間的香蕉芯可以涼拌或煮湯,當然還有我們的香蕉絲工藝。」

【鄉間工藝課】在生活裡 留一縷竹香:老字號竹編工廠的翻轉路

天赦庄,座落嘉義縣溪口鄉,被稻浪環抱的小聚落。這裡不產竹,卻曾有近千人以竹編為業,憑藉一雙雙巧手,造就享譽全臺的竹編王國。蔬果籃、雞籠、竹桌椅……強韌耐用的竹編用品,相伴臺灣人的日常起居,見證蔬果出口榮景,但難敵被紙箱、塑膠取代的命運。走過半世紀輝煌,「新日益竹器」是當地碩果僅存的竹編工廠,為老技藝注入新靈魂,創造需求、開拓市場,延續竹件在生活裡的存在價值,凋零中的產業,才有機會回血續命。

【鄉間工藝課】用月桃編織傳統部落的未來

「桃布里文化創作空間」創辦人潘雅莉,信手捻來為我們示範編月桃蓆,展現編織工藝師的流暢技藝,但看到攝影師不斷抓拍手部特寫,忍不住大笑自嘲:「讀者看到會不會覺得,哈囉這個工藝師怎麼這樣……編月桃還作美甲ㄋㄟ。」四十歲出頭仍保有二十多歲熱情、活力的她,親和個性顯現言行之間,自小被屏東豔陽晒亮的奕奕笑容,成為她以月桃編織守護部落文化傳承、延續的個人標誌。

【食堂外的產地】神的果實在濁水溪邊跳舞

「那時我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臺灣可可豆,有人跟我說竹山的林政弘有在種。一聊之下理念契合,出發點都是為了健康,就想說合作看看。他的可可品質、風味都好,我跟他說好,只要你不放棄(種植),我就會繼續(挺在地)。」依循尚唐坊唐貫榮提供的線索,我們來到位於竹山鎮南雲路,「思惟巧克力工坊」的所在地……可是,怎麼店門口掛的招牌是「明德奇木藝品店」?

【鄉間食堂】一切為心跳──可可果與巧克力雙重拍

位於新北中和的「尚唐坊」,以逾十多年的時間投身研發巧克力食品;位於南投竹山的「思惟巧克力工坊」,則致力在島嶼種植可可樹、推廣臺灣出品的可可──是什麼樣的因緣際會,讓兩位年輕創辦人唐貫榮與林政弘,在各自生命與創業的路途中雙線交會?這段可可對上巧克力的奏鳴曲,不約而同都與「心跳」的重拍有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