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柯文哲遞狀了!有血尿、晚上被痛醒恐「腎損傷」 向法官聲請具保停押

有血尿疑腎損傷!陳佩琪盼柯文哲外出住院 北所曝「曾就醫且恢復良好」

扯!台東速限70他飆到171公里…下場曝光 民眾諷:南迴最速男GG

【年糕指南】韓國年糕:祈願富足的風土特色食材

加了牛肉、海苔絲、蛋黃絲、蛋白絲的年糕湯。 (照片提供裴樹京)
加了牛肉、海苔絲、蛋黃絲、蛋白絲的年糕湯。 (照片提供裴樹京)

文字/陳雨汝

如今韓國人吃糕,並沒有哪種糕點非得用於某種場合的嚴格規定,就是個大方向。例如之前韓國住家附近有新的教會進駐時,教友曾在社區路口分送白雪糕;或像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女主角轉任到新單位時,母親替她做艾草糕分送新同事。

壓花艾草糕。 (照片提供蘇曉芳)
壓花艾草糕。 (照片提供蘇曉芳)

米製糕點經常出現在傳統節日和喜慶時的餐桌,農曆新年自然少不了,但不同於前面提到的糕點,傳統過年常見的年糕湯(떡국)是鹹食吃法。

韓國各地的年糕湯自有當地風土特色,那些年我吃過的年糕湯大約常是標配版口味─由鯷魚乾、昆布、大蔥熬成湯底,喜歡多點海鮮味的,可以加蛤蜊入湯。年糕使用以粳米製作的長條圓柱狀白色年糕(가래떡),年糕湯「長壽無病」的吉祥意義就取自年糕綿長的形狀,年糕下鍋前要斜切成如銅錢的圓片狀,為了祈願過上富足的一年。

年糕熟透後加入少許湯用醬油,起鍋、分裝碗內。接著在年糕湯中央放置五色飾菜,通常是青蔥、青陽辣椒或櫛瓜絲、紅蘿蔔絲或紅辣椒絲、煎蛋白切絲、煎蛋黃切絲,或也有牛肉絲、海苔絲等,基本上呼應了五方色「青、赤、白、黑、黃」,視覺上頗為素雅。

假如是平日想煮一碗來飽肚子,也不需拍照上傳社群,那有韓國知名大廚白種元教的懶人年糕湯─省去湯底步驟,牛肉絲下到炒煮兩用鍋,加麻油炒八分熟後,倒水煮開便是湯底。最後也不必煎蛋黃、蛋白切絲,直接一顆蛋下去攪成蛋花年糕湯,隨喜好撒點青蔥或海苔,美味其實並不減分。

在韓國,初一早上完成祭祖儀式後,家人聚在一起吃年糕湯,既是團圓,也是農業社會延續下來、食糧無缺的象徵。不過,年糕湯對於要低醣減碳水的人而言可能是恐怖的象徵。

在各式年糕中,長條年糕是最扎實的。粳米米粉先蒸過(就是白雪糕的原型),再送進機器攪拌,在熱水中擠壓出長長的條狀。最常見的點心吃法是火烤後沾蜂蜜,而細瘦版的長條年糕就是臺灣人也很熟悉的辣炒年糕。雖然看似無奇,辣炒年糕卻是韓國人心中歷久不衰的療癒食物,學生下課後經常會在學校周圍的攤車點一份紙杯裝的辣炒年糕,香甜熱辣,撫慰辛勞的腦細胞。其療癒程度,從幾年前的暢銷書《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這樣的書名,也能感受一二吧。

作者 陳雨汝

《做書的人》作者,曾旅居韓國多年。寫過旅遊書和語言學習書。也是韓語老師與韓中譯者,翻譯過小說、漫畫、影劇字幕以及無數文件。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鄉間小路粉專》。

※本文由鄉間小路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各省年飯比一比 浙江「年糕泡飯」被質疑:能吃嗎?

韓國人為什麼愛來台南?他們迷上這些「又老又舊」的台灣景點

3個韓國圍巾品牌推薦!張員瑛千金蕾絲Rolarola、Karina同款克萊因藍寒流前快收!

影/屏縣老翁吃年糕噎到昏迷 消防急救援送醫

相關新聞

【侍魚師食堂】猿燒季節料理:享用道地臺灣海味的生魚珠寶盒

蘇志文在宜蘭羅東經營「猿燒季節料理」已經九年,招牌菜色是魚種多到塞不進盤中的「綜合生魚片」,日式漆器方盤上裝滿晶瑩剔透的各色魚片,琳琅滿目儼然就是一只豐盛的海鮮珠寶盒,每盤平均會有十五到二十種魚,雖份量有大、小之分,但即便豪華的大份量也不到五百元,老饕網友們總稱讚:「CP值超高」、「堪比魚類圖鑑等級」。

【侍魚師食堂】海洋主廚愛爾文:漁港到餐桌的永續海鮮大探險

位於花蓮吉安,由「海洋主廚」愛爾文(曾璽文)主理的「龍哥斯特」海鮮餐廳,從父母自一九九三年創立開業,迄今已逾三十多年。「店名來自龍蝦的法文Langouste,但跟有大螯的Lobster(美洲螯龍蝦)不一樣,Langouste是沒有螯的龍蝦,臺灣沿海的龍蝦大多屬於沒有大螯的品種。」順著愛爾文的話看向餐廳牆上的龍蝦浮雕,鮮活得彷彿下一秒就要躁動起來。愛爾文說,他的外公以前是漁夫,在鹽寮沿海放𦊓仔(lîng-á,長網)抓龍蝦,後來和愛爾文的爸媽一起合開海鮮餐廳,家族共同努力經營。靠海吃海長大的他,十足的海洋之子。

【餐桌上的產地】吃好海鮮的大師課:友善生態水產是什麼

提起好吃海鮮的味道,每個人皆有心頭所愛──是現挑、現蒸的港邊市場海鮮拼盤、是起鍋前會加點米酒提味的家常虱目魚肚湯,也或是熱炒矮桌上,加熱鐵盤還小火細煮的一整尾鱸魚……海島子民如我們,怎麼可能沒有暗自心愛的水產菜色。只是如今,全球氣候、環境變遷劣化,土地與海洋漸次衰竭,自然緩緩顯露出不健康的疲態警訊。趁來得及,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找到與整個環境友善共存的方式?本篇,從「如何選擇餐桌上的好海鮮」談起,邀請致力推廣「責任漁業」的徐承堉,以及從事生態水產養殖數十年、神農獎得主與神農陪伴師的邱經堯,捕撈與養殖的兩方對話,聊聊在他們心裡,符合友善環境的永續水產究竟是哪些?挑選時,我們可以抱持哪些簡易準則?關懷環境其實簡單,從用心選擇餐桌上那尾魚做起即可。

【永續海鮮指南】吃一桌友善環境的海鮮

水產、海鮮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隨季節變化,不時還會出現期間限定的時令珍饈,煮之以清蒸、紅燒、乾煎、酥炸,各具滋味。然而,漁業資源有限,國產漁獲數量已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除了透過漁業管理的方式追蹤、改善現況,消費者選用「永續海鮮」,也是極重要的理念。 永續海鮮究竟是什麼?一般民眾如你我,在生活中如何支持友善海洋的永續海鮮呢?本篇特別邀請「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文內簡稱海漁基金會)海洋永續組組長張永州客座《鄉間小路》,為我們解答永續海鮮如何入門。

【鄉間食堂】林貞粿行:一攤粿車載幾代人的熱鬧

粿與糕,總帶有年節豐收的象徵。臘月午後的冷風中,臺北迪化街上飄著濃濃的當歸、藥膳味,耳邊鋼琴聲隱約,熟悉的旋律不是〈望春風〉,也非〈四季紅〉,細聽發現竟是〈夜曲〉,但不是蕭邦,而是周杰倫,周董的流行曲。嶄新高樓與磚色斑駁的矮房交互錯落,提醒著日與月相推,新與舊依偎。

【鄉間食堂】四季耕讀農園:以百分百的純米糕粿敬時日

農曆年前,花蓮壽豐「四季耕讀農園」的李慶豪與劉慧芸正忙著製作期間限定的年糕(甜粿)。他們堅持糕粿必須純米製作,不單因為樸實的滋味,更有小時候與家人花上漫長時間一起磨米炊粿的回憶。不知何時開始,做粿不再是家家戶戶的過年工事,市面上賣的米製品也難再找到記憶中的口味,於是夫妻倆依循古法,用自己種的米做出簡單而純粹的傳統米食,以手工的心意款待重要的人,也敬賜予四季豐盛的土地與時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