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指南】韓國年糕:祈願富足的風土特色食材

文字/陳雨汝
如今韓國人吃糕,並沒有哪種糕點非得用於某種場合的嚴格規定,就是個大方向。例如之前韓國住家附近有新的教會進駐時,教友曾在社區路口分送白雪糕;或像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女主角轉任到新單位時,母親替她做艾草糕分送新同事。
米製糕點經常出現在傳統節日和喜慶時的餐桌,農曆新年自然少不了,但不同於前面提到的糕點,傳統過年常見的年糕湯(떡국)是鹹食吃法。
韓國各地的年糕湯自有當地風土特色,那些年我吃過的年糕湯大約常是標配版口味─由鯷魚乾、昆布、大蔥熬成湯底,喜歡多點海鮮味的,可以加蛤蜊入湯。年糕使用以粳米製作的長條圓柱狀白色年糕(가래떡),年糕湯「長壽無病」的吉祥意義就取自年糕綿長的形狀,年糕下鍋前要斜切成如銅錢的圓片狀,為了祈願過上富足的一年。
年糕熟透後加入少許湯用醬油,起鍋、分裝碗內。接著在年糕湯中央放置五色飾菜,通常是青蔥、青陽辣椒或櫛瓜絲、紅蘿蔔絲或紅辣椒絲、煎蛋白切絲、煎蛋黃切絲,或也有牛肉絲、海苔絲等,基本上呼應了五方色「青、赤、白、黑、黃」,視覺上頗為素雅。
假如是平日想煮一碗來飽肚子,也不需拍照上傳社群,那有韓國知名大廚白種元教的懶人年糕湯─省去湯底步驟,牛肉絲下到炒煮兩用鍋,加麻油炒八分熟後,倒水煮開便是湯底。最後也不必煎蛋黃、蛋白切絲,直接一顆蛋下去攪成蛋花年糕湯,隨喜好撒點青蔥或海苔,美味其實並不減分。
在韓國,初一早上完成祭祖儀式後,家人聚在一起吃年糕湯,既是團圓,也是農業社會延續下來、食糧無缺的象徵。不過,年糕湯對於要低醣減碳水的人而言可能是恐怖的象徵。
在各式年糕中,長條年糕是最扎實的。粳米米粉先蒸過(就是白雪糕的原型),再送進機器攪拌,在熱水中擠壓出長長的條狀。最常見的點心吃法是火烤後沾蜂蜜,而細瘦版的長條年糕就是臺灣人也很熟悉的辣炒年糕。雖然看似無奇,辣炒年糕卻是韓國人心中歷久不衰的療癒食物,學生下課後經常會在學校周圍的攤車點一份紙杯裝的辣炒年糕,香甜熱辣,撫慰辛勞的腦細胞。其療癒程度,從幾年前的暢銷書《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這樣的書名,也能感受一二吧。
作者 陳雨汝
《做書的人》作者,曾旅居韓國多年。寫過旅遊書和語言學習書。也是韓語老師與韓中譯者,翻譯過小說、漫畫、影劇字幕以及無數文件。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鄉間小路粉專》。
※本文由鄉間小路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