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產地】大湖草莓王國:湖畔之鄉的甜酸美味

文字 何立翔/攝影 吳尚鴻

「大湖地區最早種植的是『馬歇爾』,也就是俗稱『阿美利加』的美國品種草莓。據說和現在盛行的『香水』一樣,特色都是帶有一定的酸度。」曾深入爬梳過各農史資料、剪報,大湖地區農會休閒旅遊部主任傅國峯說:「早期大湖種植草莓,是為了與稻米輪作,當作米糧採收後維持、調節地力之用。」隨時間推移,大湖地區陸續引進不同的草莓品種,各類草莓品系紛紛在大湖落地生根,正式轉作草莓的農民也越來越多。

每年十一月起,快樂迎接臺灣草莓季節來臨之際,你知道嗎?苗栗縣大湖地區從一九五八年種下第一顆草莓起算,至今歷時六十七年,在地曾被大規模栽種過的品種,除了馬歇爾、香水,還有「福羽」、「愛利收」、「春香」、「豐香」等美、日品系。

根據前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場長李窓明撰寫的〈台灣草莓產業演進四十年〉(一九九三年)與大湖地區農會的資料,草莓最早於一九三四年,由日人引進臺灣,嘗試在臺北陽明山區種植九款品種,但因氣候適應與耐病能力等問題,無法達到一定經濟規模,未能大量推廣。一九五二年,臺北蘆洲的李安章託人帶回馬歇爾草莓,經細心培育繁殖成功,但產量依然受限環境條件。一九五八年,大湖鄉民賴雲添來到親戚李安章家,對草莓非常有興趣,便與陳世源、吳士金農友一同購入種苗,回到大湖種下零點四公頃的草莓,寫就大湖日後成為「草莓王國」的序章。

農會集貨場等待運往果菜市場的最新鮮草莓。
農會集貨場等待運往果菜市場的最新鮮草莓。

大湖周邊盡是草莓園,可體驗採果樂趣。本圖為「灣潭玫瑰草莓園」。
大湖周邊盡是草莓園,可體驗採果樂趣。本圖為「灣潭玫瑰草莓園」。

從賴雲添帶回第一株阿美利加起,大湖陸續引進福羽、愛利收、春香,到接近八○年代全面推廣觀光採果前,歷時約二十年,種植面積從無到有,僅逐漸發展至七十五公頃。在「前休閒農業時期」,大湖農友的草莓,主要供應給食品工廠作為加工原料之用,而非以鮮果為主,「包括大家耳熟能詳、小時候可能吃過的冰淇淋,品牌名兩個字,有主題曲的那家。」傅國峯幽默分享。

想吃酸甜交織、天然可口的草莓霜淇淋,來大湖就對了。
想吃酸甜交織、天然可口的草莓霜淇淋,來大湖就對了。

草莓切片後埋入其中的枝仔冰,是農會推出的厲害產品。
草莓切片後埋入其中的枝仔冰,是農會推出的厲害產品。

農會鮮食區的草莓奶酪,光暈間散發著粉嫩誘人的氣息。
農會鮮食區的草莓奶酪,光暈間散發著粉嫩誘人的氣息。

好山好水好酸甜

提起大湖草莓,無論產量和品質都享譽全臺,其中有什麼祕密?「氣溫是重點。舉個例子,每當我從苗栗市回到大湖,體感上就降了二℃。」傅國峯分享,適合草莓生長的溫度,一般來說約在十八到廿二℃左右。

地方相傳,一八五七年一對吳氏父子從銅鑼鄉抵達大湖法雲禪寺山區,眼見四面環山的窪地,谷間芒草隨風搖曳如湖浪波濤,遂有了緣自於此的「大湖」之名。這地方日照充足,輻射效應加上谷風盛行,造就明顯溫差;山巒環抱,也免受颱風與東北季風侵擾,都是大湖利於草莓生長的要素。

大片草莓田區,長時的光照與谷風,有助草莓生長。
大片草莓田區,長時的光照與谷風,有助草莓生長。

法雲禪寺歷史悠久,在大湖區人心中,存在一種寧靜的歸屬感。
法雲禪寺歷史悠久,在大湖區人心中,存在一種寧靜的歸屬感。

地理環境得天獨厚,鄉民勤奮努力的特質也是關鍵。攤開《大湖鄉誌》,有個段落特別記載了歷年來致力於引種栽植、品種選育、高冷地區育苗、加工、鮮果運銷、引進銀黑雙層布農法、推動觀光採果、網室高架栽培、種子育苗、契作栽培推廣、有機肥料栽培、酒莊與草莓文化館等三十多位草莓功臣的姓名,足見六十七年來,將生命與精力全心投注在草莓王國的人數,其實遠超乎想像。

草莓王國:崛起

一九七八年,農友徐志文開放自家草莓園讓遊客進入採果,首開大湖觀光草莓園風氣之先。因觀光採果收益顯著,隔年在大湖鄉農會主導規劃下,交通方便的草莓園紛紛加入,主打觀光採果經營模式;靠近山邊、地理位置相對邊陲的草莓園,藉農會辦理共同運銷策略,成為批發至全國的鮮果主要供應來源。

從開始推廣觀光採果至一九八六年,僅歷經八年,大湖區域的草莓種植面積迅速拓展至四百二十五公頃,已臻「全鄉境之水田及梯田幾乎完全種植草莓」的程度。轉型為觀光果園,成為大湖草莓農產發展明顯的經濟分水嶺;如今無論種植面積、產量,長年都占約全縣九成、全國七成以上。

有趣的是,一般我們常聽到的豐香,是在一九八五年由新竹客運公司自日本引進。分株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選育試作後,成果於一九九〇年命名為「桃園一號」。大湖在一九八九年前後開始廣植豐香或桃園一號,頗受歡迎。直到近年,香水品種被引進,逐漸打破豐香品系獨占的態勢。比較起來,香水糖度沒那麼高、酸度相對明顯,但有著更濃的草莓香氣,至於是從何時、何地引進,眾說紛紜。

農會收藏的簡報,可窺見當年觀光採果之盛況,連旅行社都特製專屬遊程。 (照片提供 大湖地區農會)
農會收藏的簡報,可窺見當年觀光採果之盛況,連旅行社都特製專屬遊程。 (照片提供 大湖地區農會)

一九八二年,身負農業專業背景的臺灣省主席李登輝到訪大湖,第一線了解各家農友草莓種植情況。 (照片提供 大湖地區農會)
一九八二年,身負農業專業背景的臺灣省主席李登輝到訪大湖,第一線了解各家農友草莓種植情況。 (照片提供 大湖地區農會)

大湖草莓美食

草莓可爾必思、草莓氣泡飲

兩款現做飲料,看那杯中美豔動人、粒粒分明的草莓顆粒,在大湖農會鮮食區都喝得到!

草莓貢丸

農會熟食區販售的粉紅草莓貢丸湯,寒冷的冬日裡來上一碗,溫暖在喉,甜美在心!

(照片提供 傅國峯)
(照片提供 傅國峯)

草莓香腸

一般香腸現拌現灌,汶水老街「佳味小吃」的草莓香腸在冬季會先醃放內餡七十二小時,吃起來更為彈牙;醃時加入草莓蒸餾酒,入口讓人吃到濃濃的草莓果香!

草莓雞腿卷

草莓融入雞腿卷,究竟何等神奇夢幻滋味?來大湖吃吃看就知道!

(照片提供 傅國峯)
(照片提供 傅國峯)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鄉間小路粉專》。

※本文由鄉間小路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大湖酒莊】戀人啊 來顆甜酸似愛的新鮮草莓吧

【大湖酒莊】戀人啊 來顆甜酸似愛的新鮮草莓吧

全台獨家「馬卡龍草莓大福」!手工麻糬皮超Q彈 還有蒙布朗款也好吃

不是愈大顆愈好,專家教新鮮草莓這樣挑!洗草莓1禁忌動作,恐吃進農藥、維生素C流失

相關新聞

【侍魚師食堂】猿燒季節料理:享用道地臺灣海味的生魚珠寶盒

蘇志文在宜蘭羅東經營「猿燒季節料理」已經九年,招牌菜色是魚種多到塞不進盤中的「綜合生魚片」,日式漆器方盤上裝滿晶瑩剔透的各色魚片,琳琅滿目儼然就是一只豐盛的海鮮珠寶盒,每盤平均會有十五到二十種魚,雖份量有大、小之分,但即便豪華的大份量也不到五百元,老饕網友們總稱讚:「CP值超高」、「堪比魚類圖鑑等級」。

【侍魚師食堂】海洋主廚愛爾文:漁港到餐桌的永續海鮮大探險

位於花蓮吉安,由「海洋主廚」愛爾文(曾璽文)主理的「龍哥斯特」海鮮餐廳,從父母自一九九三年創立開業,迄今已逾三十多年。「店名來自龍蝦的法文Langouste,但跟有大螯的Lobster(美洲螯龍蝦)不一樣,Langouste是沒有螯的龍蝦,臺灣沿海的龍蝦大多屬於沒有大螯的品種。」順著愛爾文的話看向餐廳牆上的龍蝦浮雕,鮮活得彷彿下一秒就要躁動起來。愛爾文說,他的外公以前是漁夫,在鹽寮沿海放𦊓仔(lîng-á,長網)抓龍蝦,後來和愛爾文的爸媽一起合開海鮮餐廳,家族共同努力經營。靠海吃海長大的他,十足的海洋之子。

【餐桌上的產地】吃好海鮮的大師課:友善生態水產是什麼

提起好吃海鮮的味道,每個人皆有心頭所愛──是現挑、現蒸的港邊市場海鮮拼盤、是起鍋前會加點米酒提味的家常虱目魚肚湯,也或是熱炒矮桌上,加熱鐵盤還小火細煮的一整尾鱸魚……海島子民如我們,怎麼可能沒有暗自心愛的水產菜色。只是如今,全球氣候、環境變遷劣化,土地與海洋漸次衰竭,自然緩緩顯露出不健康的疲態警訊。趁來得及,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找到與整個環境友善共存的方式?本篇,從「如何選擇餐桌上的好海鮮」談起,邀請致力推廣「責任漁業」的徐承堉,以及從事生態水產養殖數十年、神農獎得主與神農陪伴師的邱經堯,捕撈與養殖的兩方對話,聊聊在他們心裡,符合友善環境的永續水產究竟是哪些?挑選時,我們可以抱持哪些簡易準則?關懷環境其實簡單,從用心選擇餐桌上那尾魚做起即可。

【永續海鮮指南】吃一桌友善環境的海鮮

水產、海鮮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隨季節變化,不時還會出現期間限定的時令珍饈,煮之以清蒸、紅燒、乾煎、酥炸,各具滋味。然而,漁業資源有限,國產漁獲數量已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除了透過漁業管理的方式追蹤、改善現況,消費者選用「永續海鮮」,也是極重要的理念。 永續海鮮究竟是什麼?一般民眾如你我,在生活中如何支持友善海洋的永續海鮮呢?本篇特別邀請「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文內簡稱海漁基金會)海洋永續組組長張永州客座《鄉間小路》,為我們解答永續海鮮如何入門。

【鄉間食堂】林貞粿行:一攤粿車載幾代人的熱鬧

粿與糕,總帶有年節豐收的象徵。臘月午後的冷風中,臺北迪化街上飄著濃濃的當歸、藥膳味,耳邊鋼琴聲隱約,熟悉的旋律不是〈望春風〉,也非〈四季紅〉,細聽發現竟是〈夜曲〉,但不是蕭邦,而是周杰倫,周董的流行曲。嶄新高樓與磚色斑駁的矮房交互錯落,提醒著日與月相推,新與舊依偎。

【鄉間食堂】四季耕讀農園:以百分百的純米糕粿敬時日

農曆年前,花蓮壽豐「四季耕讀農園」的李慶豪與劉慧芸正忙著製作期間限定的年糕(甜粿)。他們堅持糕粿必須純米製作,不單因為樸實的滋味,更有小時候與家人花上漫長時間一起磨米炊粿的回憶。不知何時開始,做粿不再是家家戶戶的過年工事,市面上賣的米製品也難再找到記憶中的口味,於是夫妻倆依循古法,用自己種的米做出簡單而純粹的傳統米食,以手工的心意款待重要的人,也敬賜予四季豐盛的土地與時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