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產地】草本植物烘焙家 紫城農場

高香氣的仙草品種,桃園二號香華仙草。
高香氣的仙草品種,桃園二號香華仙草。

文字 沈眠╱攝影 馬立群

乾淨明亮的加工場區內,排布著空壓機、殺菁機、揉捻機、乾燥機、壓餅機……等製茶機具,一應俱全。紫城農場第三代經營者林春青說:「我們做茶是請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裡面的專家來教,分有採仙草葉、日光萎凋、室內萎凋的靜置與攪拌、炒菁、揉捻、乾燥、精製與再乾等製程,每一道工序都很講究。」

一九八九年生的林春青,身材高大魁梧,戴著眼鏡,說話的感覺舒緩,整個人呈現一種平靜的態度,無爭無求。問及從農始末,他淡然地說:「沒有特別,當完兵後就自然地接下家裡產業。從小幫忙農務,早就習慣了,所以不會有什麼適應的問題。」

林春青與井然有序的紫城農產品初級加工場。
林春青與井然有序的紫城農產品初級加工場。

捧草聞香 備感成就

林春青對加工製作的步驟知之甚詳:殺菁機(炒鍋)是高溫炒乾植物葉,去除菁味(菜葉味)與水分;揉捻機是為了破壞細胞壁、好讓汁液覆蓋在茶葉表面,沖泡時才能快速釋放風味;桶球機是第二次乾燥程序,仙草葉會滾動成球粒狀,確保含水率在百分之三以下,便於存放;低溫乾燥機專用於紫蘇、胡椒薄荷和萬壽菊等茶的製作,為了保存香氣與精油成分。

林春青嘴角微揚,「加工完成後,捧著聞香,是這個工作最有成就感的時候。仙草葉加工後是很耐放的,只要有好好儲存,就像愈陳愈香的老茶。我們也有以壓餅機製作成仙草茶餅販售。農場裡目前最早的是二〇一四年製作的仙草,風味濃郁迷人。魚腥草也可以久放,但薄荷、檸檬香茅、萬壽菊、杭菊茶和紫蘇加工後因為含精油成分,大概一、兩年風味就會慢慢衰退。」目前常見的傳統仙草茶湯作法,是將仙草植株連根拔起,經過日晒乾燥,集束成捆,再入鍋熬煮而成。但紫城農場製作不同一般的沖泡式烘焙茶,像是仙草立體茶包、料理包等。啜飲紫城仙草茶,口鼻自然盈滿雅緻的焦糖香。

散發百香果香氣的萬壽菊。
散發百香果香氣的萬壽菊。

烘焙後帶有柑橘清香的魚腥草。
烘焙後帶有柑橘清香的魚腥草。

紫城主力產品的仙草。
紫城主力產品的仙草。

經過低溫乾燥處理的檸檬香茅。
經過低溫乾燥處理的檸檬香茅。

紫蘇烘焙後的香氣,嗅聞起來成就感非凡。
紫蘇烘焙後的香氣,嗅聞起來成就感非凡。

育苗專業 繼往創新

林春青的生活樣貌很是扎實,每天固定從早上五點到下午五點進行農務,一日復一日。他眼底泛起笑意說:「晚上除了陪伴孩子外,因為長時程工作很耗體力,通常都很累了,所以基本就是躺在床上耍廢,什麼不想做。」

紫城農場之名,確立於爺爺那一代,但隱隱然間,後來種植開紫花的仙草有成,似乎預示了日後林家會以仙草種植安身立命。

農地約三公頃的紫城農場,營運分為三個面向:首先是育成母本,也就是農作物品種的源頭,如仙草一號(桃園一號)、桃園二號香華仙草和桃園三號仙豐仙草。其次供苗,像是育成仙草苗供貨給關西農會,杭菊苗則是給銅鑼農會,供當地農民種植。第三,則是將仙草葉和其他草本植物加工成茶,以網路或市集擺攤的形式,對外銷售。

紫城農場屬於楊梅休閒農業區,固定參與每年十一月底、為期兩週左右、紫色花開的「仙草花節」,供民眾賞覽。區內總體約五、六公頃的紫色花海,堪稱仙境,拍起照來,夢幻得不可思議。林春青說:「仙草一號的特性是膠質多,目前我們供應給關西農會的仙草也都是一號,植株為匍匐型,葉呈橢圓狀。二號香氣馥郁,半直立型,葉子大且尖。三號則是一、二號雜交後的產物,具有一號的凝膠能力,也有二號的高香氣。」

大片仙草田種植也有分類,右方為仙草一號,左邊是仙草二號,後方為仙草三號。
大片仙草田種植也有分類,右方為仙草一號,左邊是仙草二號,後方為仙草三號。

紫城長期跟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新埔分場合作,仙草品種,或種植知識與技術的更新,其實跟農改場密切相關。他如此陳述育苗場的功用:「育苗就是跟雜草賽跑,苗長得好、夠強壯,入土就不怕雜草,這也是幫耕作的農民爭取時間,省下他們初期還要一直照顧苗種的心力。」

萬壽菊葉,果香芬芳。
萬壽菊葉,果香芬芳。

新鮮加工 花草茶飲

紫城農場採收時,只取離地面十到十五公分高的植物葉片,不連根拔起。以仙草來說,約在農曆年後就會種植,五月中左右採收第一次,其後每隔四十到四十五天採收,直到十月底,可以採五到六次,總體產量約有五百臺斤。其他的草本植物,如萬壽菊約五十臺斤,紫蘇、薄荷、檸檬香茅、杭菊大概都六、七十臺斤左右。

「我們的草本植物是無毒環境,不噴灑農藥。最早種植草本時,會有挫折感,以仙草來說,只要寒流一來就會萎死大半,非常心疼。不過隨著經驗的累積,目前已經能夠改善仙草扦插的存活率,現階段是達到九成,在育苗階段,以溫室、足夠保濕的土壤,還有日照燈等去照顧,扦插入土後大概都沒問題了。我們每年也會進行輪作,同一片土地種不同草本,保持土地肥力。」林春青說明紫城的耕作樣態。

仙草花開,紫色夢幻。 (照片提供 林春青)
仙草花開,紫色夢幻。 (照片提供 林春青)

紫城農場的植物種類選擇,現階段主要採加工製作草本茶飲的思維進行,杭菊花茶是採收後烘乾、去除水分,紫蘇、胡椒薄荷、檸檬香茅和萬壽菊茶必須低溫乾燥,沒有進殺菁機;真正以製茶工序烘焙的是仙草和魚腥草。

杭菊益身,葉比花香。
杭菊益身,葉比花香。

紫蘇之態,雍容華貴。
紫蘇之態,雍容華貴。

林春青表示,農場主力產品是仙草,尤其是以仙草二號加工的仙草茶包,氣味絕佳,單包茶重量約四克;也有二十五克重量的仙草料理包,適合煮大份量的仙草茶或仙草雞湯、仙草排骨,也可以自製仙草奶凍。端午節後,熱天暑氣逼人,十分適合飲用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礦物質的仙草茶,涼爽又能解渴,頗利於降溫和解暑。

林春青折下新鮮魚腥草遞過來,湊上去聞,滿鼻都是魚類腥味。林春青笑道:「在疫情時期,有中醫說魚腥草對身體好,所以賣得不錯,那時候種植了一分地,目前大量縮減到只有兩小排。魚腥草整株連根都可以食用。

魚腥草,製成茶後是養生良品。
魚腥草,製成茶後是養生良品。

紫城自製草茶包,內容多元豐富。
紫城自製草茶包,內容多元豐富。

農場前的鄉間小路,綠意盎然。
農場前的鄉間小路,綠意盎然。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鄉間小路粉專》。

※本文由鄉間小路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冬天涼補更暖身! 中醫推薦燒仙草平衡身體內熱

花蓮農改場研發4仙草新品種 打造多層次花海景觀

宛如北海道紫色花海 花蓮農改場推4款仙草新品種

高雄幼兒園疑虐童且吃發霉仙草 初步稽查結果出爐

相關新聞

【鄉間工藝課】存放生命美好經驗的檳榔葉鞘盒

劉大衛(Yawi Akin)與林駿逸(RahicLa'om)共同經營的「拿鞘 Nature」將在二○二六年滿十年了。曾在淡水開設的原住民部落生活選物店,販售各種部落風格選物,後搬回花蓮專注發展檳榔葉鞘商品;疫情過後的如今,已拓點至日本的京都、神戶、和歌山等地,進而發現日本對各式特殊材質的喜愛,開啟檳榔葉鞘作品輸出國外的契機。倆人深居花蓮鳳林,貼近產地採集每一片檳榔葉鞘素材,以懷抱世界觀的經驗,潛心手作每一樣商品。

【鄉間工藝課】種蕉取絲 織回噶瑪蘭之名

沿臺十一線南下進入花蓮縣豐濱鄉,看到臨海的梯田,就代表來到了以噶瑪蘭族為大宗的新社部落。還沒走進漆成海藍色的「LALABAN新社香蕉絲工坊」,便看到路邊有幾棵香蕉樹,出來迎接我們的工藝師潘靜英說,噶瑪蘭人到哪裡都會種香蕉樹:「我們噶瑪蘭的香蕉樹不只種來採香蕉吃,整棵香蕉樹都可以利用:它的葉子可以包食物或放祭品,乾燥後是阿嬤驅除病魔的法器,莖幹中間的香蕉芯可以涼拌或煮湯,當然還有我們的香蕉絲工藝。」

【鄉間工藝課】在生活裡 留一縷竹香:老字號竹編工廠的翻轉路

天赦庄,座落嘉義縣溪口鄉,被稻浪環抱的小聚落。這裡不產竹,卻曾有近千人以竹編為業,憑藉一雙雙巧手,造就享譽全臺的竹編王國。蔬果籃、雞籠、竹桌椅……強韌耐用的竹編用品,相伴臺灣人的日常起居,見證蔬果出口榮景,但難敵被紙箱、塑膠取代的命運。走過半世紀輝煌,「新日益竹器」是當地碩果僅存的竹編工廠,為老技藝注入新靈魂,創造需求、開拓市場,延續竹件在生活裡的存在價值,凋零中的產業,才有機會回血續命。

【鄉間工藝課】用月桃編織傳統部落的未來

「桃布里文化創作空間」創辦人潘雅莉,信手捻來為我們示範編月桃蓆,展現編織工藝師的流暢技藝,但看到攝影師不斷抓拍手部特寫,忍不住大笑自嘲:「讀者看到會不會覺得,哈囉這個工藝師怎麼這樣……編月桃還作美甲ㄋㄟ。」四十歲出頭仍保有二十多歲熱情、活力的她,親和個性顯現言行之間,自小被屏東豔陽晒亮的奕奕笑容,成為她以月桃編織守護部落文化傳承、延續的個人標誌。

【食堂外的產地】神的果實在濁水溪邊跳舞

「那時我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臺灣可可豆,有人跟我說竹山的林政弘有在種。一聊之下理念契合,出發點都是為了健康,就想說合作看看。他的可可品質、風味都好,我跟他說好,只要你不放棄(種植),我就會繼續(挺在地)。」依循尚唐坊唐貫榮提供的線索,我們來到位於竹山鎮南雲路,「思惟巧克力工坊」的所在地……可是,怎麼店門口掛的招牌是「明德奇木藝品店」?

【鄉間食堂】一切為心跳──可可果與巧克力雙重拍

位於新北中和的「尚唐坊」,以逾十多年的時間投身研發巧克力食品;位於南投竹山的「思惟巧克力工坊」,則致力在島嶼種植可可樹、推廣臺灣出品的可可──是什麼樣的因緣際會,讓兩位年輕創辦人唐貫榮與林政弘,在各自生命與創業的路途中雙線交會?這段可可對上巧克力的奏鳴曲,不約而同都與「心跳」的重拍有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