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產地】昇鋒蜂場:乘蜂破浪的進擊巨人

【文字 張卉君/攝影 陳建豪】
「我最喜歡的是這個!」通敞的倉庫辦公處,琳瑯滿目獎牌、獎狀中,蔡勝峰指著一塊高懸的匾額,靦腆中略帶興奮地說。匾額上「乘蜂破浪」四字彷彿是他人生此刻的註腳⸺那是蔡勝峰擔任班長,帶領產銷班班員取得全國第一班「蜂蜜產銷履歷集團驗證」養蜂產銷班,並獲選為第三十二屆全國模範農民時,由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致贈的榮耀,標誌著生命中閃閃發亮的時刻。
自龍眼花盛開的果園蜂箱處離開,蔡勝峰開著載滿採蜜工具的大貨卡帶路,沿蜿蜒曲折的產業道路我們一路尾隨,來到他位於臺南楠西老家旁的工作、交誼空間。鐵皮搭建的外牆貼滿榜單似的賀聯,陽光久晒已褪成粉白色,粗黑字跡仍張揚著不過時的驕傲。「來,裡面坐。」往裡走,空間內側安置著冷藏儲存庫、一旁儲放著好幾袋蜂蜜的空瓶及禮盒紙袋;辦公桌上忙碌的印表機吐出文件沒停過、電話座機和手機鈴聲此起彼落,沙發區電視大螢幕持續播放著新聞,產銷班員們來來去去打招呼,茶几上堆滿的零食、茶葉始終維持著聚會的餘熱;唯有埋首在文件堆和筆電前的幾人與一室喧騰形成反差,空氣中微微瀰漫著嚴肅的沉默。
原來採訪這日,適逢「蜂蜜產銷履歷」認證每半年一次的文件查核期,剛下車的蔡勝峰一刻不停,馬上加入文件核對、填寫、補漏的文書作業行列。「以前都說『不純砍頭』。現在我們做產銷履歷,每瓶蜂蜜都有身分證,有檢驗保證,讓消費者能夠安心無虞的使用。」蔡勝峰說明,相較於一般農產品的產銷履歷認證,蜂蜜製程繁雜,採蜜時間和地點隨著花期走,蜂農在不同季節載著蜂箱四處移動,對於認證的查核也格外費力。
現場查核委員說:「願意參加產銷履歷驗證的比例還是偏低,有待共同努力提升。」蔡勝峰提供心得:「一是蜂箱數的異動,當場查核時跟前一年會不同;二是隨著季節變化養蜂地點也不同,做『養蜂事實登錄』時得向區公所重新申請;三是跨縣市移動幅度大,核實也要跟著跑;四是蜂蜜收成後要到特定工廠脫水,查核複雜度較高。」
與蜂同行的四季工時
聽我們好奇蜂農的一日作息,蔡勝峰努力回想,微微困惑地說:「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就是每天六點起床,確認採蜜的工具都有帶上車,然後開車到蜂場巡視,檢查蜜蜂有沒有農藥害或其他異樣,沒有的話就開始做蜂王乳『移蟲』、收成的工作;採蜜期的話就是在蜂場採蜜、搖蜜,工作七、八個小時回家,整理工具,隔天再繼續。」對他而言日復一日的平凡工作,實則參雜著大量專業知識、現場經驗及技術層次。不擅言詞的蔡勝峰做得比說得快,在工序繁雜、緊貼環境變化脈動的養蜂工作中,訓練出他對自然敏銳的觀察力,透過蜂群的動作和行為,他解讀蜂帶來的訊息,以高度的機動性和判斷力,與蜜蜂一起合作,時間尺度跳脫二十四小時的丈量,而是以一年四季的幅度去調節。
蔡勝峰的「昇鋒蜂場」產品包含蜂蜜、蜂王乳、蜂醋及具在地農產特色的蜂蜜漬情人果,這些品項工作分布在不同季節進行。其中無時間差別、每日可做的是蜂王乳的製成與採收,這項工作須具備較高技術門檻,夫妻兩人輪流即可;而採蜜、採花粉則是「跟著花期走」的季節性工作,不僅要載著四百多個蜂箱各地游牧,採收時也需要八到十名工班人力協作。「春天蜜源像柚子花、酪梨花、荔枝花和龍眼花,這些都是具臺灣特色的風味,養蜂人多半也會向這些果樹產區移動;春季花期採蜜完後,五到八月份就製作、採收蜂王乳;入秋九月後,我們就在平原區移動,採百花蜜。」
「若蜜源不足,就到深山一點、中高海拔的地方採羅氏鹽膚木的花粉,或是阿里山、南投杉林溪等茶區去採茶花粉;到了冬天呢,我們要儲備蜂糧,就會去跑一些稻區綠肥的田間,採集油菜花粉做為蜂糧,一年大約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外地。」蔡勝峰腦子裡自有應和四時運作的工作節奏,養蜂工作沒有按表操課的SOP,若氣候穩定、南風天花況好的豐收期,就要比蜜蜂更勤勞;但若遇到花不開,或花期連續降雨無法採蜜的歉收期,也只能隨機應變在其他品項上多角化經營。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鄉間小路粉專》。
※本文由鄉間小路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