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慎防致災! 嘉縣、高雄豪雨特報 中南部7縣市大雨

【餐桌上的產地】蜂國蜂蜜莊園:蜂人之願 守林護鄉

採蜜工作進行中。 (照片提供 蜂國蜂蜜莊園)
採蜜工作進行中。 (照片提供 蜂國蜂蜜莊園)

【文字 沈眠/攝影 薛穎琦】

從父母手中接下棒子,勇於挑戰、創新的養蜂人吳俊賢,在一九九九年開始著手打造蜂國品牌,並於二〇一四年定名為「蜂國蜂蜜莊園」,期間克服各種難關,全力維護安全、天然的養蜂環境,推出無抗生素殘留的龍眼蜜,並大力推動柳丁種植農藥減半的「柑願計畫」。吳俊賢以蜂蜜為師,學習各種大自然的學問,謙虛表示蜂農不過是把蜜蜂養好,蜜蜂才是守護一切的照顧者。

前往位於南投中寮的蜂場,眼前大片且茂密的龍眼林,艷陽高照仍難免有幽暗之感。高聳的龍眼樹下,擺設著幾十箱蜂箱,一瞬間還以為是踏入《神鵰俠侶》裡小龍女養玉蜂的絕情谷底,神祕且遁世。

吳俊賢太太劉京妮在旁說明,蜜蜂並不危險可怕,只要身上沒有太濃烈的氣味,比如噴了香水、酒味,或心裡太過害怕,汗狂流以致對外洩漏了恐懼,蜜蜂並不會尋味而擊或主動攻擊。

布滿蜂巢與蜜蜂的巢片,密封黃金之蜜的好所在。
布滿蜂巢與蜜蜂的巢片,密封黃金之蜜的好所在。

那些蜂蜜教我的事

未戴防護網帽的吳俊賢,全然不怕蜂螫,熟練的操作完全就是那句「叔叔有練過」,先是使用噴煙器,濃煙燻出安撫蜜蜂,其後就徒手取出布滿蜜蜂的蜂巢,金黃色的蜂蠟與蜜,有如日光凝結體,令人垂涎。

叔叔有練過!吳俊賢操作熟練不怕蜂。
叔叔有練過!吳俊賢操作熟練不怕蜂。

吳俊賢說:「臺灣人以前只吃龍眼蜜,荔枝蜜雖然也有,但基本上就是食品工廠收購,作為調和之用,民眾不太會買來吃,至於百花蜜,蜂農甚至不會去採。因為過往臺灣人普遍相信不結晶的蜂蜜才是純天然蜜、是好的蜜,以致於大家只吃不結晶的龍眼蜜。但這是誤解,荔枝蜜、百花蜜會結晶,是因為葡萄糖含量高,不是什麼不夠純或假的。」

過去「蜂蜜國家標準」都是以龍眼蜜為基準制定,台灣養蜂協會「全國國產蜂蜜品質評鑑」則直到二〇二一年才分龍眼組、荔枝組,可見得臺灣普遍有「龍眼蜜才是蜂蜜」的印象。

曾有位教授發表,蜂蜜裡的花粉粒含量如果低於兩千粒就是不純的,吳俊賢朗朗而語:「我就拿自家蜂蜜去檢驗,赫然發現怎麼只有八百粒呢?後來追查才知道,花粉粒是公花的含量較多,母花較少。反過來說,公花的蜜流量較少,母花蜜流量多。蜜蜂會從先開花的公花採,後來才採較晚開花的母花。如果是採母花蜜多的蜂蜜,當然沒有太多花粉粒。所以,拿比較前期所採的蜜去驗,甚至有七、八千粒花粉粒。」

過去曾發生有機構抽驗市面上的蜂蜜,發現蜂國產品不符合國家標準「*還原糖成分必須達到百分之七十」的設定,給了疑似不純的評語。吳俊賢當時上窮碧落下黃泉死命問,才搞清楚其中原理。吳俊賢解疑道:「蜂蜜跟茶葉、咖啡一樣都會風味衰退,成分會隨著時間衰減。如果是剛採好的蜜,還原糖絕對能夠達到那個數字,而過了一段時間的蜜就會難以達到。最近國家標準修改了,還原糖規定調整為百分之六十以上,同步世界標準。蜂國蜂蜜有效期限訂在兩、三年,以還原糖來說,這之內會保有百分之六十,但過了年限就會慢慢減退,這不代表蜂蜜壞了,只是沒有那麼新鮮。」

龍眼林下的蜂箱,等待花成蜜就。
龍眼林下的蜂箱,等待花成蜜就。

蜂農須定期仔細檢查蜜蜂與蜂巢狀況。
蜂農須定期仔細檢查蜜蜂與蜂巢狀況。

吳俊賢眼神深沉、語氣充滿自省:「那時候我以為自己很認識蜂蜜了,但原來不是這樣。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蜂蜜真的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與功課。」產製蜂蜜讓吳俊賢對天地自然充滿敬意,包含蜂蜜評鑑也以擲筊決定送哪一批蜂蜜參賽,盡人事後,也得聽天命。

* 還原糖(Reducing sugar):特定單醣具有還原能力,蜂蜜主要成分中的果糖、葡萄糖即是。

讓你嗡嗡嗡的人生得獎術

南投中寮山道上的蜂國蜂蜜莊園,裝設清爽且明亮,給人一種朝氣蓬勃之感,金黃色為主的品牌辨別設計極醒目、精神,現行Logo為吳俊賢、劉京妮之女五月大時的可愛圓臉結合蜜蜂的圖像而生。

店內座位區後方牆上,全是獎狀——蜂國生產的蜂蜜品質高到什麼水準呢?二〇二一年到二〇二三年,連續三年拿下全國國產蜂蜜品質評鑑的特等獎。「如果今年評鑑也有舉辦的話,有機會拿下四連霸哦。」吳俊賢豪氣地說。

蜂國產品,一字排開,應有盡有。 (照片提供 蜂國蜂蜜莊園)
蜂國產品,一字排開,應有盡有。 (照片提供 蜂國蜂蜜莊園)

吳俊賢也是第六屆百大青農,更於今年代表南投縣獲頒社會優秀青年。得獎無數的他卻直言:「得獎當然很開心,但真正厲害的,是蜜蜂,去採集蜂蜜的不是我。蜂農的職責是把蜜蜂養好,但我總覺得更像是蜜蜂在照顧我們。而我何德何能啊,能有這麼多好運氣,所以更應該要多多回饋出去,要常做善事。」

究竟蜂國得獎祕技是怎麼煉成的呢?吳俊賢想了想說:「我們就是把蜜蜂照顧好,給牠們最好、最安全的環境,比如盡可能無毒的龍眼林、柳丁園。挑選參加評鑑的蜂蜜,基本上先看蜂蜜的色澤,然後品嚐,我試吃,也讓家人、同事試吃,最後再擲筊,看要送哪一批去比賽,我不是在開玩笑哦,得獎很看運氣。」

吳俊賢都跟顧客這麼說:「蜂蜜是大自然的產物,我只能確保蜂蜜絕對不是假的,但我不能保證口味每一年都一樣。氣溫低、雨多的時候,蜂蜜的香氣就會沒有那麼好。蜂蜜的色澤也都有天然的色差。當然龍眼蜜、荔枝蜜因為只採固定花種,味道相對來說比較一致,只會有些微差異。可是百花蜜的話,不同月份的風味都不一樣,酸甜苦都可能有,有時還會嚐到中藥草本味。」

養蜂家庭長大的吳俊賢,對蜂蜜的鑑賞力極高,長年不菸不酒,更能夠保持嗅覺、味覺的敏銳度,近年也正式取得「蜂蜜品評師」的認證。訪談間,吳俊賢屢次透露出自己人生的成就,都是蜂蜜帶來的——「讓你嗡嗡嗡的人生得獎術」,其實都是蜜蜂協助完成的。這樣樸實、謙遜的態度,是直面大自然、對環境與生態友善的優秀農人,必然具備的心理素質吧。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鄉間小路粉專》。

※本文由鄉間小路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鄉間食堂】品嚐人與蜂與花的情懷

她在好市多買的蜂蜜不對味 網建議去退貨:下次不要再買了

影/甜甜蜜蜜大聲說愛你 豐原農會父親節食農教育親子同樂

麟洋配羽球奪金 嘉縣農會送百罐蜂蜜解奧運奪金後遺症

相關新聞

【鄉間工藝課】存放生命美好經驗的檳榔葉鞘盒

劉大衛(Yawi Akin)與林駿逸(RahicLa'om)共同經營的「拿鞘 Nature」將在二○二六年滿十年了。曾在淡水開設的原住民部落生活選物店,販售各種部落風格選物,後搬回花蓮專注發展檳榔葉鞘商品;疫情過後的如今,已拓點至日本的京都、神戶、和歌山等地,進而發現日本對各式特殊材質的喜愛,開啟檳榔葉鞘作品輸出國外的契機。倆人深居花蓮鳳林,貼近產地採集每一片檳榔葉鞘素材,以懷抱世界觀的經驗,潛心手作每一樣商品。

【鄉間工藝課】種蕉取絲 織回噶瑪蘭之名

沿臺十一線南下進入花蓮縣豐濱鄉,看到臨海的梯田,就代表來到了以噶瑪蘭族為大宗的新社部落。還沒走進漆成海藍色的「LALABAN新社香蕉絲工坊」,便看到路邊有幾棵香蕉樹,出來迎接我們的工藝師潘靜英說,噶瑪蘭人到哪裡都會種香蕉樹:「我們噶瑪蘭的香蕉樹不只種來採香蕉吃,整棵香蕉樹都可以利用:它的葉子可以包食物或放祭品,乾燥後是阿嬤驅除病魔的法器,莖幹中間的香蕉芯可以涼拌或煮湯,當然還有我們的香蕉絲工藝。」

【鄉間工藝課】在生活裡 留一縷竹香:老字號竹編工廠的翻轉路

天赦庄,座落嘉義縣溪口鄉,被稻浪環抱的小聚落。這裡不產竹,卻曾有近千人以竹編為業,憑藉一雙雙巧手,造就享譽全臺的竹編王國。蔬果籃、雞籠、竹桌椅……強韌耐用的竹編用品,相伴臺灣人的日常起居,見證蔬果出口榮景,但難敵被紙箱、塑膠取代的命運。走過半世紀輝煌,「新日益竹器」是當地碩果僅存的竹編工廠,為老技藝注入新靈魂,創造需求、開拓市場,延續竹件在生活裡的存在價值,凋零中的產業,才有機會回血續命。

【鄉間工藝課】用月桃編織傳統部落的未來

「桃布里文化創作空間」創辦人潘雅莉,信手捻來為我們示範編月桃蓆,展現編織工藝師的流暢技藝,但看到攝影師不斷抓拍手部特寫,忍不住大笑自嘲:「讀者看到會不會覺得,哈囉這個工藝師怎麼這樣……編月桃還作美甲ㄋㄟ。」四十歲出頭仍保有二十多歲熱情、活力的她,親和個性顯現言行之間,自小被屏東豔陽晒亮的奕奕笑容,成為她以月桃編織守護部落文化傳承、延續的個人標誌。

【食堂外的產地】神的果實在濁水溪邊跳舞

「那時我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臺灣可可豆,有人跟我說竹山的林政弘有在種。一聊之下理念契合,出發點都是為了健康,就想說合作看看。他的可可品質、風味都好,我跟他說好,只要你不放棄(種植),我就會繼續(挺在地)。」依循尚唐坊唐貫榮提供的線索,我們來到位於竹山鎮南雲路,「思惟巧克力工坊」的所在地……可是,怎麼店門口掛的招牌是「明德奇木藝品店」?

【鄉間食堂】一切為心跳──可可果與巧克力雙重拍

位於新北中和的「尚唐坊」,以逾十多年的時間投身研發巧克力食品;位於南投竹山的「思惟巧克力工坊」,則致力在島嶼種植可可樹、推廣臺灣出品的可可──是什麼樣的因緣際會,讓兩位年輕創辦人唐貫榮與林政弘,在各自生命與創業的路途中雙線交會?這段可可對上巧克力的奏鳴曲,不約而同都與「心跳」的重拍有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