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南韓YTR饒河夜市買「2水果400元」!粉絲怒罵坑殺 老闆娘回應了

誰家小孩?台中傳小學生「坐斑馬線上」等紅綠燈 網友驚嚇:太危險

誠品信義原址「Dream Plaza」將開千坪星巴克!規模超過旗艦店

全方位升級 雲林農漁畜冷鏈 從區域物流中心到特色產業冷鏈加工廠

雲林縣農糧產值全臺第一,正加速發展冷鏈物流體系,提升內外銷競爭力。 (攝影/謝佩穎)
雲林縣農糧產值全臺第一,正加速發展冷鏈物流體系,提升內外銷競爭力。 (攝影/謝佩穎)

文/楊雋珩 攝影/黃毛

「談冷鏈必須從農業整體談起,因為更大的層面,我們是在談食安、減碳和永續。」雲林縣農業處處長魏勝德開宗明義道出雲林冷鏈的視野。

根據雲林縣政府「5A++2030新農業」政策白皮書架構,他指出,其中五大願景「安全農業的倡議者、安心食材的提供者、生態環境的守護者、體驗農業的先導者、創新農業的領航者」,三大主軸「科技智農、低碳農業、產業升級」和底下30項行動方案,正說明雲林的企圖心,不只是要提供消費者最新鮮安全的農產品,也自我定位在引領臺灣農業躍入世界先驅行列的角色。

雲林縣農業處處長魏勝德指出,良好的冷鏈是從田間管理就開始把關,後續再讓農產品保持最新鮮的狀態送到消費者手中。
雲林縣農業處處長魏勝德指出,良好的冷鏈是從田間管理就開始把關,後續再讓農產品保持最新鮮的狀態送到消費者手中。

西螺果菜市場拚轉型 做中部冷鏈最強樞紐

「雲林是臺灣產值最大的農業縣,稻米、蔬菜、雜糧產量和養雞、養豬頭數都是全國第一,全國團膳也幾乎由雲林提供,每年我們面臨最大問題就是產銷失衡。一旦建構起冷鏈體系,一來儲存和銷售期限延長,可穩定國內產銷;再來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有源頭嚴謹的作物栽培管理產出安全的東西,再透過冷鏈,包含採後預冷、儲運、配送,全程以特定溫控環境不斷鏈保鮮,如此系統性提升農產競爭力,這才有意義,而非把東西放進冷藏庫就叫冷鏈。」

針對農漁畜三大面向,魏勝德分析,農糧部分臺灣近三分之一蔬菜來自雲林,西螺果菜批發市場交易量占全臺第一,周邊眾多的初級處理場、分裝場等合作社場各有穩定合作的農友,會將收來的原料依照品項特性和通路屬性,進行不同溫度、重量、包裝型態的冷鏈流程。

「農民早上採收、初步挑揀淘汰菜葉後,中午前運到初級處理場分級、包裝、暫存冷藏庫,等理貨完畢,隔天清晨物流車再配送全臺市場或超市,冷鏈至此都很完整,現在反倒是消費者從超市冰櫃買回去、放在各家冰箱這一段可能成為冷鏈斷點。」為提升各節點保鮮效能,他補充,去(2022)年雲林重大冷鏈建置先後迎來兩個好消息。

一是遷建營運超過20年的西螺果菜市場,其轉型計畫已獲農委會核定第一期硬體照明工程7,000萬經費補助,將改善整體老舊的機電系統、換裝LED燈並增設大型冷藏設施,提升場內近1,000名交易攤商的作業效率。二是全臺5處區域冷鏈物流中心,雲林西螺已率先動土,預計2023年6月完工,由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負責營運,設有低溫處理室1,399坪、冷藏庫700坪、裝卸碼頭43座和冷藏車48部,配合前端作物專區計畫生產,每年可增加蔬果預冷處理量6萬噸,降低農產損耗率,協助雲林及彰化、嘉義、臺南等鄰近縣市做到產銷調節。

農糧署補助西螺果菜市場啟動環境整修及冷鏈物流專區建置計畫,第一期經費將優先用於改善場內照明設備、分電表等工程。 (攝影/薛穎琦)
農糧署補助西螺果菜市場啟動環境整修及冷鏈物流專區建置計畫,第一期經費將優先用於改善場內照明設備、分電表等工程。 (攝影/薛穎琦)

智慧養殖串連冷鏈保鮮 建置全臺屠體評級示範點

在水產和畜產部分,30項行動方案中的「擴大水產品加工冷鏈物流」、「活化土地建置整合截切與冷鏈之屠宰場」及「建立屠體評級制度,提升產銷履歷價值」已列出具體改革方向。

雲林主要漁產業包含文蛤、臺灣鯛等,魏勝德提到,例如台灣鯛生態創意園區、雲林縣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是目前全縣的輔導典範。他成功結合物聯網(IoT)感測設備打造智能魚池,較傳統魚池節省93%用水,可大幅降低氣候影響、穩定漁獲產量及品質,且臺灣鯛收成後直送園區加工廠,從安全養殖到冷鏈加工,生魚片等級的新鮮鯛魚片,吃進嘴裡散發自然鮮甜。農業處將繼續輔導其他業者導入智慧化技術與冷鏈設備,強化雲林水產的運銷體質。

2022年9月,成立40餘年的雲林縣肉品市場啟動廠區重建工程,目標打造全國第一座符合國際標準的畜產冷鏈物流園區。魏勝德說:「雲林豬飼養頭數156萬頭、占全國29%,肉品市場每天屠宰2,500~3,000頭肉豬,現在我們最大的改變是要建立屠體評級制度,整合電宰、屠體評級、分切到豬肉運往各地分切場的程序,皆符合現代化冷鏈水準。」

他解釋,一般活體運輸距離越遠、風險越高,且傳統活體拍賣模式始終存在導致豬隻緊迫等缺點;未來肉品市場重建和新屠宰場設立,本身具備鄰近養殖場優勢,加上肉豬經人道致昏屠宰、肉品經專業屠體評級師決價後,即以冷凍物流直輸消費地,豬肉生菌數減少、品質統一驗證無虞,可持續提供讓國人放心的優質豬肉製品。

雲林供應全臺三分之一豬肉,推動畜產現代化轉型的重要目標包含建立屠體評級制度,並整合上下游養殖、截切、冷鏈體系。 (攝影/林韋言)
雲林供應全臺三分之一豬肉,推動畜產現代化轉型的重要目標包含建立屠體評級制度,並整合上下游養殖、截切、冷鏈體系。 (攝影/林韋言)

三級架構優化產銷 土地和資金是輔導重點

冷鏈發展需要中央和地方攜手推動,目前雲林縣農業處至少輔導縣內28家合作社場向農委會申請冷鏈補助、共11家通過,總計集貨場面積達6,819坪、冷藏庫4,283坪、低溫處理場124坪。另外,縣府2022年亦編列近3,000萬預算,協助26家農民團體增設冷鏈設施,期望透過衛星場域的連結,共同完善全縣冷鏈體系。

「我的概念是冷鏈應分為3個層級。」魏勝德指出,第一級是衛星,即農企業依產業別各自建立的冷鏈加工廠,例如牛番茄的展鮮、地瓜的阿甘薯叔、胡蘿蔔的VDS活力東勢;第二級是區域,針對雲林特色農產業設計,能適時幫助未達標竿型規模的小農緩解產銷困難;第三級是全國,如漢光負責營運的大中區冷鏈中心,在產季時發揮調節供貨功能,穩定國內農產價格。

除了資金,當前冷鏈建置遇到最大的阻礙是土地合法性。魏勝德坦言,因農民預定建設場域多位於農地,容易產生與現行法令衝突之處,縣府盡可能在法令許可範圍內,協助農民取得容許使用或用地合法化。即便挑戰不小,2022年底雲林冷鏈又有兩名生力軍出線,分別是國內牛番茄最大供應商的展鮮農產生技公司和來自「地瓜的故鄉」水林的瓊埔合作農場。

不再怕產季滯銷 展鮮擴充牛番茄加工

展鮮農產由董事長鍾建展創立至今近20年,專注生產溫室離地栽培的高品質生鮮牛番茄,每年與雲林、嘉義、南投等地上百位農民契作,年產量8,000公噸,首創客製化21種分級規格,長期供應麥當勞、王品、Subway、全聯等連鎖餐飲和通路,更進一步開發「小紅牛」番茄美妝面膜、益生菌等生技產品。但因牛番茄季節性明顯,一直以來鍾建展最大的困擾就是產季嚴重失衡、價格落差過大。

展鮮董事長鍾建展導入現代化農產冷鏈管理技術,使牛番茄能保存長達一年的時間,有效調節產期缺口。
展鮮董事長鍾建展導入現代化農產冷鏈管理技術,使牛番茄能保存長達一年的時間,有效調節產期缺口。

「以前沒有冷鏈,牛番茄是熱天要進口,冷天就倒掉。」鍾建展感嘆,牛番茄全年6個生產區間,12~3月平地期往往全臺大出過剩,6~10月則只有一定海拔地區能生產、產量大減,價格可從冬季量產時的每公斤3~5元飆至260元,價差高達40倍,甚至須仰賴進口才能滿足下游供需。

因此3年前,他開始在原廠區旁籌建冷鏈加工廠,2022年11月正式啟用,使牛番茄儲藏時間從原本1週大幅延長至2年。當冬季盛產時,他們將部分次級品透過洗選、截切、IQF急速冷凍流程,製成冷凍番茄塊、丁、泥、片產品保鮮儲存。不僅調節夏季產期缺口,「過去業主都希望以全年均價簽約,方便計算成本,只是我們一直很難把價格控制在穩定區間。現在番茄用冷鏈凍起來,我給你整年均價每公斤50~60元不成問題。」鍾建展振奮道,未來更有實力擴大供應全臺學校團膳、國軍、遠洋漁船和空廚業者。

展鮮生產的牛番茄泥、切片、切塊等加工產品,產銷過程符合最嚴格的國際食品安全認證,未來有望供應全臺學校團膳、國軍及空廚。
展鮮生產的牛番茄泥、切片、切塊等加工產品,產銷過程符合最嚴格的國際食品安全認證,未來有望供應全臺學校團膳、國軍及空廚。

除了有效解決產銷難題,冷鏈從減少食物浪費、開創加值商機的角度觀察,也是一項把「泥土變黃金」的利器。例如速食店漢堡需要的生鮮番茄規格較高,不能有任何形狀、表皮破損或色澤瑕疵,量販超市次之,若是裂果,則超市都不要。「但農民種出來就是會有這些東西,拿來打泥做成義大利麵醬料、即食濃湯包都很好,好比火鍋餐飲企業海底撈,就希望我們研發有番茄丁果肉的火鍋湯底。」

往年展鮮因次級品和損耗,每年被迫倒掉總產量16%、約500公噸牛番茄,現在這些番茄的利用率大增,鍾建展補充,未來等冷鏈加工廠運作成熟,他們也有意願協助代工鳳梨、芋頭、玉米等其他作物量產過剩時的冷鏈加工,為全臺農業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牛番茄經分級後,符合生鮮需求的品規即進入通路,其他略有瑕疵的次級品透過清洗、截切加工及冷凍保鮮儲存,一樣不浪費。
牛番茄經分級後,符合生鮮需求的品規即進入通路,其他略有瑕疵的次級品透過清洗、截切加工及冷凍保鮮儲存,一樣不浪費。

牛番茄經分級後,符合生鮮需求的品規即進入通路,其他略有瑕疵的次級品透過清洗、截切加工及冷凍保鮮儲存,一樣不浪費。
牛番茄經分級後,符合生鮮需求的品規即進入通路,其他略有瑕疵的次級品透過清洗、截切加工及冷凍保鮮儲存,一樣不浪費。

用冷鏈鎖住最優質的地瓜 阿甘薯叔推升甘薯產值

雲林水林是「黃金地瓜」台農57號最大產區,平均每5條有2條來自此地,近年在地品牌「阿甘薯叔」推出超過30種地瓜加工產品的百變吃法,幕後推手正是獲頒2022年全國模範農民的瓊埔合作農場理事主席蘇嘉益。

20幾年前,原任職飯店廚師的蘇嘉益有感地瓜價格起起伏伏、農民常血本無歸,因此返鄉創立瓊埔農場,逐步輔導農民加入集團契作,導入育苗、友善農法和科技化栽培管理技術,是全臺第一個通過甘藷作物GGAP和產銷履歷雙驗證的甘藷產銷主體。

「我們從最開頭生產就把關地瓜的品質。」蘇嘉益分享,瓊埔技轉農試所的健康種苗技術提供農民栽種,第一地瓜形狀變漂亮,第二產能提高,第三施肥用藥支出減少,等同讓農民收益增加。有了這些基礎,「瓊埔再透過冷鏈把前端產出的地瓜保存起來,後續供應鮮果或加工的品質才穩定,因為我們是在最當季採收最優質的地瓜進到冷鏈系統。」

水林鄉地瓜種植面積廣達上千公頃,瓊埔一條龍育苗、種植、加工行銷,與農友契作的台農57號黃金地瓜、台農73號紫心地瓜滋味甘甜。
水林鄉地瓜種植面積廣達上千公頃,瓊埔一條龍育苗、種植、加工行銷,與農友契作的台農57號黃金地瓜、台農73號紫心地瓜滋味甘甜。

從設計規畫、取得土地到成功申請建照,蘇嘉益花費近4年才完成第一期冷鏈加工廠建置,2022年11月方啟用,第二期冷鏈工廠預計2023年動工。「目前一期廠房是加工區搭配部分冷鏈倉儲,儲存量不大、較屬於周轉性質,未來二期完工,就能擴大儲放更多契收地瓜。」他提到,地瓜每年大量採收落在12月底~3月,無冷鏈時價格極容易崩盤,如今地瓜採後快速清洗、截切、冷藏,後續可全年度供應加工業者及銷售端,生產者收入獲得保障,也讓消費者一整年都吃得到最香甜綿密的地瓜。

冷鏈的多重效益,還包括對內的人力運用及對外與廠商間的供貨信任度。「以前整個採後消化進度很吃緊,短期內需要大量人工甚至加班來做前處理,但非產季例如5月後,又變成人力不曉得要用去哪。現在有冷鏈,我大可逐月企畫不同的加工品項進行產能排製,調節庫存中須優先處理或客戶想要的初加工、精加工地瓜,讓員工穩定生產。廠商最在意的不斷貨問題,同樣能完善地幫他預先儲存,做到全年精準供給。」

冷鏈加工廠一樓負責地瓜清洗、截切,例如烤地瓜產品須先切掉頭尾,並汰除太大或形狀不好的地瓜。
冷鏈加工廠一樓負責地瓜清洗、截切,例如烤地瓜產品須先切掉頭尾,並汰除太大或形狀不好的地瓜。

地產地加工品質最鮮 外銷市場大有潛力

蘇嘉益對生產、加工下足苦功,也憑藉自身對食材和市場口味的敏銳度,不斷開發地瓜脆片、地瓜薯條、冰烤地瓜及創新的地瓜香鬆、地瓜拿鐵等熱銷產品,不僅打響水林地瓜名號,更外銷日本、澳洲等國。對甘藷產業前景滿懷信心的他說:「有冷鏈倉儲設在產地,現在我們最大優勢就是地產地加工,品質新鮮,運輸成本和碳足跡減少,不怕與其他國內外業者競爭。」

瓊埔合作農場理事主席蘇嘉益分享,「冷鏈第一可幫助農民解決產銷失衡,第二可讓客戶有安心的貨源供給。」
瓊埔合作農場理事主席蘇嘉益分享,「冷鏈第一可幫助農民解決產銷失衡,第二可讓客戶有安心的貨源供給。」

魏勝德呼應,「如今雲林不能只思考臺灣的農業,而要思考全世界的農業,因此想打國際盃,冷鏈太重要了!」做好冷鏈,農產品質和價格相應提升,展望的市場格局大不同,且和政府希望促進產銷均衡、增加農民收入的目標不謀而合。他提到,縣府將持續透過拓展外銷補助獎勵計畫,協助縣內農產品與國外通路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近年已初步鎖定華人集中的新加坡做為目標市場,累計至2022年11月,共外銷超過187公噸高麗菜、紅蘿蔔等蔬菜成為新加坡超市常態商品。

未來雲林將繼續透過冷鏈投資,挑選在地如黑金剛花生、烏魚子、茂谷柑等優良品項開拓通路、深化雲林良品品牌,「把臺灣人的胃,甚至國際的胃,都照顧好。」

阿甘薯叔販售地瓜脆片、地瓜拿鐵、地瓜薯條等多樣產品,冰烤地瓜甚至熱銷日本。
阿甘薯叔販售地瓜脆片、地瓜拿鐵、地瓜薯條等多樣產品,冰烤地瓜甚至熱銷日本。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高麗菜價跌雲林邀團膳促銷 菜農盼北農讓菜先到先下貨

雲林斗六四月路邊停車收費 市長加碼預告將掃除路霸

押定了!雲林議長沈宗隆遭覊押提抗告 台南高分院駁回

民進黨區域立委初選 雲林搶頭香是他:蘇治芬不反對

相關新聞

【鄉間食堂】好吃不過餃子

【鄉間食堂】好吃不過餃子

【餐桌上的產地】吃一顆美味與時共進的臺灣水餃

「人的口味會變,食材也是。」三十多歲接手「克林台包」經營的劉音岑,迄今已十二年,談起這些年大刀闊斧的營運策略,將原本地方老店改造成傳承在地文化的臺南名店,她語氣明快俐落、思路清晰的說:「百年前的天氣、環境跟現代已然不同,食材的味道也已有所變化……緊抓著『以前的味道』不放,不願適度改善、調整,這樣的店其實滿難找到未來。」與時共進,維護傳統滋味文化,更不斷嘗試追求各種現代美味可能,是克林台包逾七十年仍屹立茁壯的原因之一。

【鄉間食堂】追憶逝水餃食——臺灣水餃

各地都有自己的餃食,或許形狀不同,但都稱為水餃。臺灣早期也發展出獨具特色的水餃,採用地瓜粉做外皮,包覆蝦米、筍丁與肉末;和現代熟知的麵皮水餃形狀相似,但作法不同,我從小到大也都跟隨長輩的叫法,理所當然稱它為「水餃」。曾幾何時,我心中的水餃被改稱為「水晶餃」,儘管十餘年來我極力試圖為「臺灣水餃」正名,但水晶餃之名幾乎已取代自小熟知的水餃。無奈一道臺灣庶民古早味的水餃,正在我眼前逐漸失真,而我卻無力挽回。

【餐桌上的產地】酒肉穿腸過 農婦向前衝 吳佳玲與她的米酒孟婆湯

【餐桌上的產地】酒肉穿腸過,農婦向前衝 吳佳玲與她的米酒孟婆湯

【餐桌上的產地】一甲子的山海歲月 銅礦山的大薑軍

【餐桌上的產地】一甲子的山海歲月 銅礦山的大薑軍

【餐桌上的產地】延續傳統好滋味 黑羽番鴨養成記

【餐桌上的產地】延續傳統好滋味 黑羽番鴨養成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