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平平是產地…在台灣吃海鮮就是比日本貴?內行2招破解:便宜吃到翻

蘋果頭戴裝置Apple Vision Pro破10萬元被喊「便宜」 網酸:元宇宙過氣了才出

想分手遭健身猛男勒死 辯「很愛她」無期上訴變成15年刑

青菜漲不漲? 全臺一級戰區西螺走一遭 一探高麗菜供銷 二學創意食譜

西螺果菜市場是全臺最大產地蔬果交易市場,此地交易價格關係著後續運往各地批發市場的拍賣價格。
西螺果菜市場是全臺最大產地蔬果交易市場,此地交易價格關係著後續運往各地批發市場的拍賣價格。

【文/楊雋珩 攝影/薛穎琦】

2022年11月中南部出現破30°C高溫,進入12月後又遇連續幾波寒流襲臺,忽冷忽熱的極端氣候衝擊全臺蔬果供應,加上天氣冷颼颼,民眾吃火鍋、薑母鴨的需求上升,均使蔬菜整體平均價格維持在中間到高檔。

供應充足但成本攀升 菜價很難回去了

「今年春節在雲林產地這邊,我們預估高麗菜供應充足,價格大致持平或略為上升,但仍須持續觀察氣候變化而定。」雲林縣農業處企畫行銷科科長柳昆宏指出,雲林是全臺短期葉菜類最大產地,包括入冬後進入產季的平地高麗菜,然而11月碰上暖冬籠罩,田間病蟲害大發,增加菜農管理難度,導致蔬菜普遍歉收、品質落差大,不僅拉大價差,也打亂全臺批發市場供銷。

不過12月起冷氣團接棒發威,氣溫急速溜滑梯,生產端的蔬菜生長速度變慢、採收時間延後,消費端則是火鍋店等餐廳生意強強滾、消費量上升,使價格逐漸回穩至偏高價位。以高麗菜為例,前者產地拍賣均價1公斤為16~19元,換算起來,消費者在傳統市場購買高麗菜每臺斤25元,一顆約80元。西螺果菜批發市場經理姜福受表示:「近期整體蔬菜的每日平均交易量約900公噸、平均交易價格每公斤落在34~35元,不分項均維持在量多狀態,若單看蘿蔔、長年菜、包心白菜的到貨量也很正常,只是現在生產成本變貴,價錢自然提高。」

除了農民雇工的工錢增加,肥料農藥、紙箱、運輸成本和去年同期相比,無一不漲,「生產者成本墊高,成交價格從西螺到北農就比較高,但農民收益其實差不多持平。」他坦言,過年前雖然蔬菜供銷平穩,菜價預估不至於飆漲,「但只要寒流來、氣溫一下子降很快,蔬菜價格立刻就會起來,擋不住的。」且春節需求大,部分人期待菜價下跌的可能性恐怕非常低。

今年高麗菜、蘿蔔、白菜供應量平穩,但農民生產成本增加,以及進入春節期間需求抬升,價格仍有上漲空間。(左圖為白菜,中為蘿蔔,右為辣椒)
今年高麗菜、蘿蔔、白菜供應量平穩,但農民生產成本增加,以及進入春節期間需求抬升,價格仍有上漲空間。(左圖為白菜,中為蘿蔔,右為辣椒)

種綠金的隱形富翁 農會延續西螺米好口碑

西螺位於雲林縣北端、濁水溪下游,得利於肥沃沖積平原、豐富灌溉水源和便利的交通位置,幾十年來一直是臺灣主要蔬菜產地和連接南北的農產運銷中心,更素有「臺灣穀倉」美名。

西螺鎮農會總幹事廖錦富表示,「西螺兩大特產,第一蔬菜,第二水稻。前者產量最大,出產全國三分之一葉菜類,兼有最大產地批發市場的西螺果菜市場,整體蔬菜供應量是全國三分之一。後者產量雖然不是最大,卻占全國米市米價最重要的開盤地位。」故他自豪地說,「西螺農會是全臺最像農會的農會」,不僅有非常穩固的農產業基礎,與「蔬菜、西螺米、醬油」等特色品項,會員數也高達近1萬人,在每位農民「拚命賺,認真存」的習慣下,農會總存款屢創新高,2022年11月突破200億元,是全雲林20個農會第1名。

西螺鎮農會總幹事廖錦富期望能完善大西螺地區稻米產業的產製儲銷體系。
西螺鎮農會總幹事廖錦富期望能完善大西螺地區稻米產業的產製儲銷體系。

不過西螺農民最主要的收益來源不是稻米或雜糧,而是蔬菜。其中,高麗菜在西螺種不多,僅占全縣1,300公頃中不到100公頃,廖錦富強調,西螺農民種的主要是另一種綠金:小葉白菜、青江菜等短期葉菜類,最快18天收成一次、一年高達16~18次復種出市,遠高於水稻、水果等作物每年至多收成2次,是讓西螺農民四季都可收成、天天都有現金收入的關鍵。

回到農會立場,「現在我們主力放在米,因為做米是西螺農會的看家本領。」一來蔬菜不耐儲放,產銷調節需高機動性,西螺果菜市場周邊20多家合作社場更可靈活對接不同的銷售管道;二來西螺農會走過百年歷史,西螺米自日治時期即被欽點為天皇御用米,在稻米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經驗上,均是全臺數一數二的水準。舉例來說,農會早在1984年便率先開賣全臺第一件小包裝米,發展至今以台農71號「益全香米」、台梗9號、台南11號為三大米種,並建立「獻納米」香米和「穗美人」黃金米品牌,持續透過契作模式與智農科技,強化產區農民的稻米溯源管理。

正所謂「好水出好米」,西螺米顆顆米粒飽滿、晶瑩剔透,蒸煮後口感軟Q、香、黏,原因在於灌溉西螺米的濁水溪,流經八卦山脈沖刷下來的泥沙,在下游沿岸沉澱為富含氮、磷、鉀等礦物質和腐植質的褐黑色土壤,保水力、透氣性佳,特別適合種稻,自然孕育出好吃的米。

西螺鎮農會產品深受主婦、小姐喜愛,從甘醇黑豆醬油、穗美人米、黃金米醇到紅麴酒粕美顏皂、米酵素醋洗髮精,應有盡有。
西螺鎮農會產品深受主婦、小姐喜愛,從甘醇黑豆醬油、穗美人米、黃金米醇到紅麴酒粕美顏皂、米酵素醋洗髮精,應有盡有。

強化稻米儲存造福地方 農糧推廣不遺餘力

目前西螺農會共建置埤源、九隆、鹿場3處稻穀乾燥中心,合計稻穀烘乾處理量約1,000噸、乾溼兩用桶容量約3,000噸、低溫冷藏桶容量約2萬噸,居全國農會之冠。廖錦富提到,「2022年我們向農委會申請經費,預計在鹿場稻穀乾燥中心再增設2萬噸冷藏桶,解決大西螺地區的稻米儲存問題。」

每年中部一期作收成期約在6~7月間,遇上強降雨、颱風來襲,農民往往需徹夜搶收稻穀,再運往民間或農會的乾燥碾米廠,於24小時內完成烘乾作業,避免腐敗。西螺農會建有3,000噸乾溼兩用桶,可暫時存放溼穀1週,有效紓解搶收季節的烘乾壓力,未來總計達4萬噸的低溫冷藏桶到位後,預期將大大提升農會自營糧與委託公糧烘乾後的儲存品質。「我們的目標是逐漸做到稻穀收成、乾燥、儲存一貫化,讓鹿場成為區域性公糧存放中心,既服務西螺本地,也能統籌支援收稻季節由南部嘉義到北部苗栗等地的稻穀存放。」

不只賣白米,西螺農會推陳出新、行銷地方農產品的成果有目共睹。米糧部分,農會長期舉辦各類推廣試吃活動,鼓勵國人多吃米食,並研發多種以米穀粉取代麵粉的中西式點心,如米吐司、米蛋捲、米司康、米餅乾及米蛋糕等。近年配合中央雜糧轉作政策,也積極擴大黑豆產銷班契作規模,推出黑豆燉豬腳、黑豆沙拉、豆皮捲等廣受好評的黑豆全席料理。

為提升國人稻米食用量、促進稻米銷售,西螺鎮農會運用米穀粉研發米穀棒、米吐司、米饅頭等中西式米料理。 (攝影/劉禹良)
為提升國人稻米食用量、促進稻米銷售,西螺鎮農會運用米穀粉研發米穀棒、米吐司、米饅頭等中西式米料理。 (攝影/劉禹良)

遇上春節高麗菜盛產期,農會家政班特別研發高麗菜變化料理幫助促銷,教導民眾如何利用平凡食材做出特殊菜色,好比樸實味豐的高麗菜封。西螺農會退休秘書沈培昇分享:「以前這道菜是鄉下農村家庭過年在吃的,時代改變後曾失傳了一陣子,10年前我再把這個味道找回來。」在農會服務超過30年,沈培昇致力提升稻米的附加價值,目前西螺農會最熱銷的產品「紅麴酒粕美顏皂」,正是出自他之手。其他販售品項,尚有他與家政班成員齊心研發的手工米糠皂、紅麴米醋面膜、米酵素醋洗手乳、紫米保溼精華液等,連同最經典的西螺米醬油禮盒,品質令人安心又實用,年節期間送禮自用都很適合。

西螺鎮農會退休秘書沈培昇(中)率領家政班成員程菊雅(右二)、李麗娟(左一)等人,示範年節高麗菜變化料理。
西螺鎮農會退休秘書沈培昇(中)率領家政班成員程菊雅(右二)、李麗娟(左一)等人,示範年節高麗菜變化料理。

零失敗開胃泡菜

材料:高麗菜1顆(約2公斤)、辣椒適量、蒜頭3~5顆

調味料:水400克、鹽50克、糖200克、白醋200克

作法:

1.高麗菜洗淨切大塊剝散、風乾,加入鹽巴醃製15分鐘至出水,擠乾水分備用。

2.取鍋,將調味料一起煮滾後,將糖醋水倒入玻璃罐淹沒高麗菜,蓋上蓋子。

3.放入冰箱半天以上即可享用。

(示範:家政班老師李麗娟)
(示範:家政班老師李麗娟)

一鍋到底高麗菜飯

每到冬天蔬菜產季,美味、均衡又方便的高麗菜飯是西螺家家戶戶餐桌上常見的料理,米飯選擇不管是用西螺農會出品──米粒顆顆飽滿、色澤光亮、口感香黏的清健米,香Q不輸日本越光米的台農71號益全香米,或冷飯熱飯皆美味的台梗9號都各有愛好者。熱騰騰一大鍋香氣四溢,每一口都有肉、有菜和吸附醬汁的米飯,不管哪一餐吃,都能立刻獲得滿滿元氣。

材料:生米2杯、高麗菜1/2顆、紅蘿蔔1/4根、豬肉絲100克、香菇4朵、適量蝦米和油蔥酥

調味料:醬油、糖、白胡椒粉

作法:

1.將高麗菜切小片、胡蘿蔔刨絲、香菇泡軟切片備用。

2.先下鍋煸豬肉絲,再加入蝦米、油蔥酥、調味料炒香盛起。

3.再下香菇、胡蘿蔔、高麗菜炒熟,取炒高麗菜的湯汁加上適量的水和生米,放入電鍋蒸熟。

4.煮好的飯加入所有炒好的食材拌勻,喜歡軟熟一點的,再燜一下即可上桌。

(示範:家政班主辦程菊雅)
(示範:家政班主辦程菊雅)

古早味高麗菜封

高麗菜封結合了滷得香噴噴的三層肉和當季鮮甜的高麗菜,簡單美味讓人食指大動,且非常容易上手,特別的外型又有花開富貴的寓意,當作家常菜或年菜宴客料理都不讓人失望!沈培昇說,阿嬤年代是用大灶添柴火慢燉,現代主夫主婦利用電鍋更方便,菜名中的封字有「焢」的意思,即將整顆高麗菜放進滷湯內,以文火慢慢燜煮直到軟爛,使高麗菜的甜味和水分釋放出來,最後再擺上香氣撲鼻的滷肉、澆一圈滷汁,即可上桌。純樸濃郁的好滋味,豬肉軟爛綿密、入口即化,染上醬色的高麗菜,筷子輕輕一夾就分成小片,入口鹹甘而不膩,配著米飯細細咀嚼,是不會褪色的經典佳餚。

材料:高麗菜1顆、五花肉1斤

調味料:醬油120克、青蔥2根、冰糖少許、米酒2大匙、水600克

作法:

1.高麗菜剝去外葉,整顆洗淨,切除中間蒂頭,形成盅型備用。

2.豬肉切塊,過熱水把血水洗掉,在炒菜鍋中略炒一下,加上調味料放入電鍋,滷煮至少30分鐘。

3.把高麗菜盅放入電鍋,倒入滷肉的滷汁淹過約三分之二高度,外鍋加3杯水蒸煮。

4.將滷好的高麗菜盅盛盤,以兩刀十字或四刀八瓣剪成菜片翻開一半,鋪上豬肉,澆淋醬汁。

Tips:高麗菜須選有一點重量的,葉片密度夠,最後剪開的量才多又漂亮;太膨鬆燉起來會變小小的。

(示範:家政班老師李麗娟)
(示範:家政班老師李麗娟)

開運五行水餃

水餃象徵元寶,是許多家庭迎接農曆年必備的料理,白、綠、黑、紅、黃的繽紛顏色,代表開運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光看就引人食慾。家政班老師李麗娟介紹,好吃好拍的五行水餃,訣竅在餅皮,一般原料的麵粉,她採用西螺農會出品的M50和M80米穀粉取代(數字表示米穀粉中米和小麥蛋白比例,M80即米占80%),吃起來口感軟Q。白色水餃顏色來自米穀粉原色,綠色是加入菠菜汁,黑色是竹炭粉,紅色是紅麴粉,黃色是加入熟南瓜。至於內餡也有撇步,絞肉和高麗菜比例依個人喜好,可1:2或1:1,兩種料記得加總重量1%的鹽巴,舉例100克肉加1克鹽,高麗菜需攪拌脫水,與肉混合後再加少許香油、醬油、白胡椒提味,接著就輪到大人小孩一塊包水餃啦!

材料:米穀粉(M50、M80比例1:1)、水、菠菜汁(綠)、黑(竹碳粉、墨魚粉)、紅(紅麴粉、甜菜根汁、紅龍果汁)、黃(南瓜、地瓜);高麗菜、豬絞肉

調味料:鹽巴、醬油、香油、薑末、蒜末、白胡椒

作法:

1.準備五色餃皮和內餡。

2.取適量餡料放在餃皮中間,對摺半圓形後用手指捏合中心點,兩邊各捏3摺。

3.包好的水餃放入大蒸籠蒸煮,用蒸的較不易變形且可鎖住蔬菜的甜味。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高麗菜很快就腐爛?日本主廚曝1保鮮妙招:放1個月口感仍清脆

致詞時有人OHCA倒下 縣長張麗善跪地CPR救農民一命

與菜車對撞瞬間影片曝光 台9線肇事車變廢鐵2死2傷

影/台9線轎車疑越線超車撞菜車…駕駛乘客雙亡 菜車2送醫

相關新聞

達人帶路 歡喜來去論釣蝦

暮色四合,華燈初上,城市角落裡一盞七彩霓虹燈招牌「啪」地一聲點亮,白晃晃的日光燈管閃爍,鐵皮屋內逐漸傳出笑語、人音,以及不間斷的流水聲……。今晚,我們邀請你一同走進這間坐落在臺北城東邊的汐止「歡囍釣蝦場」,在這兒,釣齡十餘載的資深釣客吳亮衡已在等待,準備和我們分享釣蝦場的這些年、那些事。

食盛宴 究極蝦美饌

春天是吃蝦的好季節,無論是大家熟知的草蝦、白蝦,還有容易傻傻分不清的櫻花蝦,在經驗老道的板橋凱撒大飯店家宴中餐廳主廚蘇祐荃手中,都能變化出令人食指大動的佳餚,展現豐美馥郁海味。他更不藏私分享處理蝦的小撇步,詳細步驟圖手把手教學,讓來自海洋的曼妙滋味躍然於家中。

現流仔上鮮 大溪漁港滿蝦而歸

臺灣是一處四面環海的島國,豐富的海洋資源與臨海大大小小的漁村、漁港,為這座美麗的福爾摩沙之島帶來鮮美的海味。近幾年因過度捕撈,全球海洋枯竭警訊頻起,年輕一代的漁夫們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其中包括龜山島移民遷村第一代的黃建圖、黃士洋兩兄弟。他們的成長經歷與大溪漁港及龜山島漁蝦產業息息相關,為了保存這份珍貴獨有的文化記憶,他們一個選擇從地方創生出發,一個回鄉接手船長職務,用不同切角連結自身與海的牽絆。

一網打盡 蝦仔家族特輯

蝦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說是再常見不過的存在了。牠是餐桌上的美饌、是水族箱裡的焦點、也是出沒於溪河山澗中的常客。不過,你知道白蝦和草蝦的差別嗎?胭脂蝦與葡萄蝦傻傻分不清?為什麼美國螯蝦會讓臺灣人聞風喪膽?編輯部精選出九種蝦介紹給你,包括食用、觀賞,還挑出臺灣特有種,將蝦蝦一網打盡!

用年輕人的視角感受茶 阿里山亮點茶莊兄弟檔 銪茗堂茶園與飲山郁茶館

近年來,茶席文化逐漸形成風潮,不論是嘉義縣政府舉辦的博茶會,還是阿里山四季茶旅,都頗受遊客喜愛,這根基於大阿里山地區歷史悠久的茶產業文化。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自2014年開始評選「亮點茶莊」,仿效歐洲葡萄酒莊,鼓勵業者從生產、製造、銷售,進一步發展兼具觀光、文創、體驗的六級茶產業,至今選出36家,嘉義縣番路鄉就占了2家,由隙頂在地茶農世家生力茶業的第二代黃昶銪、黃昶升兄弟檔包辦。自小打下的基本功,加上不同發展方向,兄弟登山,卻各自努力出不一樣的風景。

寶島原生茶提煉自然韻味 啜一口芬芳 發現臺灣山茶的詩情禪意

春晨冬霧、清風颯爽,一棵棵挺拔的山茶樹,將綠野翠林裡的四時氣韻,濃縮在一心二葉的嫩芽中。臺灣原生山茶屬共有12種山茶屬植物,其中只有1種能製茶飲用,即「臺灣原生山茶」(又稱「臺灣山茶」,學名為Camellia formosensis),目前發現於南投縣、嘉義縣、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其中以高雄六龜山茶廣為人知,而臺東山茶則以茶改場臺東分場所培育「臺茶24號山蘊」著稱。風味百變的臺灣原生山茶,既是「臺茶18號」紅玉紅茶的育種親本,也在愈發講究滋味一致的飲茶市場裡,闖蕩出一條跳脫常規的獨特茶道。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