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約未成年女網友遊情人灣落海 男身分為職業軍人略誘罪送辦

土耳其總統決選 總統厄多安投票路上「沿途發鈔票」

一張圖看天氣!瑪娃颱風最快明發布海警 降雨熱區3階段變化

鄉間水路 立農於水的美濃圳路

溫仲良眺望獅子頭圳第二幹線中脊,感受美濃的田野風光。
溫仲良眺望獅子頭圳第二幹線中脊,感受美濃的田野風光。

文字/賴郁薇 攝影/李宥融

在布農族語裡,習慣以「laku laku」呼喚荖濃溪,意思是凶猛不定的溪河。桀驁不馴的荖濃溪卻在20世紀初被日本殖民者馴服,流經竹仔門電廠,再流入獅子頭水圳,從此,美濃鄉野不由自主依賴這條水路。

眺望美濃的山、水、平原,除了荖濃溪外,黃蝶翠谷純淨流水傾瀉而下,在美濃龍肚平原逕流成美濃溪,不遠處還有羌子寮溪和大坑溪匯集美濃湖,唯獨美濃獅子頭圳既是獨立存在,又是在地人的情感依歸。

溫仲良形容,獅子頭圳承載荖濃溪源源不絕的溪水,對美濃來說,是身體動脈。水流從主幹、支系流入田間渠道,讓每一方農田灌溉豐滿,肥水流入美濃溪,形同靜脈循環。這段擬人化的敘事語言,貼切人地關係,是美濃鄉親獨特的空間想像。

水是農民的 依賴從此開始

荖濃溪泥沙濁流滾滾,自從莫拉克風災之後,山體泥土沖刷得越發嚴重。溫仲良以引水口為起點比劃,溪水由分水閘門引入導水幹線,水路從此一分為三,嘩嘩作響的大水慢慢安靜下來,汩汩流淌入田間渠道。

獅子頭圳第一、第二幹線向西流,灌溉南隆平原,該處曾是殖民開墾的稻米、蔗糖重鎮;第三幹線向北流向龍肚平原,深入漢人傳統聚落。「美濃是水圳灌溉系統相對完整的地方,人和水圳緊緊相依偎。」

豐沛水文孕育出現代化的竹仔門電廠、獅子頭圳,只是電力被收歸國有,支援高雄港、旗山糖廠用電,蔗糖和稻米也是國家的,「唯有水是農民的。」殖民霸權的無奈背後,背負農民溫飽需求的水圳,是小人物擁有的一切。

在美濃鄉間,偶然瞧見斑駁水圳道幾乎被狂妄野蕨吞沒。溫仲良熟門熟路,箭步躍上一條小圳道,踝邊只剩淙淙細流,原來是條古圳道。他說,這條古圳道原本也是墾拓先人從荖濃溪引來,和後來建成的獅子頭圳第三幹線平行,灌溉功能被取代,人們對古圳道的依賴慢慢降低。

至於古圳道還存留的祕密為何?溫仲良笑瞇著眼,順手指向前方的埤塘魚池,「為了養台灣鯛啦。」美濃不沿海,因此愛啖河產,像是溪蝦、溪哥、泥鰍、水蓮、鴨舌草,台灣鯛魚養得肥厚,還可做成生魚片。

圳水滴滴入田庄

水圳就這樣滴滴滲入美濃人的日常,也幻化成客家民間信仰的「伯公」,和山神伯公、水神伯公、石頭伯公、黃蝶伯公一樣,水圳伯公看顧美濃地方。美濃小孩從小親近伯公,「伯公廟的水果都特別大、特別甜。」每年伯公生那天,孩子們趁伯公被請去作客祭祀、不在家時,大搖大擺偷摘芒果,「伯公不知道,不會挨罵。」

水圳在美濃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人文地景。
水圳在美濃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人文地景。

水圳化作神明照拂農民,涓涓灌溉農田稻作。每年南臺灣旱季從11月持續到翌年4月,偏偏會遇上第一期稻作耕種,這時水圳會保持滿水位,「全美濃的稻田都需要灌溉水。」

「水圳的四季變化不在水圳,而在土地上。」溫仲良懂得水圳的生活感,初春到初夏,美濃稻田綠油油,飽滿稻穗悄悄成熟,金黃搖曳,高雄147號正等待收成。冬季二期稻作休耕,美濃裏作大發生,農民轉種白玉蘿蔔、紅豆、四季豆、瓜果,農村地景豐饒,而基礎還是源自水圳。

現在正值8月中旬,第二幹線水圳兩旁的稻田已經搭起溫室,準備栽種橙蜜香番茄。

水圳畔 男人與女人的話語權

水圳運作是極有邏輯的水源分配,畢竟種田最重要的就是灌溉用水,臺灣早年開墾拓荒時,閩客械鬥幾乎都是為了搶水,也是男人角力的主戰場。水圳對男人而言,重視的是利用,最好圳道砌得緊密結實,半滴水都不浪費,直直灌入田間,讓田頭田尾都有水,是非常理性的存在。

然而剛硬的水圳邊,有石頭傾斜穩放在階梯上,「石頭是洗衣服的證據。」村里的婆媽每每黃昏向晚,會背著小娃,提桶衣服到水圳邊滌衣、串門子,雙腳浸泡在清涼水裡,水圳河床底的泥質土黏滑柔軟,彎腰抓起一把泥沙,抹在衣服上刷洗,可能灰黑泥汙會卡進衣服纖維,「反正以前不太計較這種事。」

溫仲良說,村里的婆媽據理力爭「要階梯、要石頭」,原來水圳在女人眼裡,是另外一回事。他輕撫圳邊一棵老樟樹,原本男人決定砍了,女人勃然大怒,「把樹砍了,不是讓我們晒死!」男人也得退讓幾步。

婆媽在水圳洗衣服,是村庄小孩可以「盡情」玩水的時候。溫仲良回憶道,牛角灣是漂漂河的天堂,小時候偷玩水,隔天被媽媽發現褲子口袋裡有泥沙,狠狠揍他一頓。過幾天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衣服脫了,和同學「噗嗵!噗嗵!」躍入水圳,上岸還在大太陽底下晒乾才回家,結果又是一頓揍。

延伸閱讀

竹縣秋遊星夜季 9月9日至11日水圳公園聽旺福、宇宙人開唱

柯志恩跑完高雄全區 預告9月提青年政見

城博戶外尋寶亂象多...推薦景點獨漏內湖 還驚見街友在水圳洗澡

水圳與鐵道生活走讀 新營說不完的故事

相關新聞

達人帶路 歡喜來去論釣蝦

暮色四合,華燈初上,城市角落裡一盞七彩霓虹燈招牌「啪」地一聲點亮,白晃晃的日光燈管閃爍,鐵皮屋內逐漸傳出笑語、人音,以及不間斷的流水聲……。今晚,我們邀請你一同走進這間坐落在臺北城東邊的汐止「歡囍釣蝦場」,在這兒,釣齡十餘載的資深釣客吳亮衡已在等待,準備和我們分享釣蝦場的這些年、那些事。

食盛宴 究極蝦美饌

春天是吃蝦的好季節,無論是大家熟知的草蝦、白蝦,還有容易傻傻分不清的櫻花蝦,在經驗老道的板橋凱撒大飯店家宴中餐廳主廚蘇祐荃手中,都能變化出令人食指大動的佳餚,展現豐美馥郁海味。他更不藏私分享處理蝦的小撇步,詳細步驟圖手把手教學,讓來自海洋的曼妙滋味躍然於家中。

現流仔上鮮 大溪漁港滿蝦而歸

臺灣是一處四面環海的島國,豐富的海洋資源與臨海大大小小的漁村、漁港,為這座美麗的福爾摩沙之島帶來鮮美的海味。近幾年因過度捕撈,全球海洋枯竭警訊頻起,年輕一代的漁夫們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其中包括龜山島移民遷村第一代的黃建圖、黃士洋兩兄弟。他們的成長經歷與大溪漁港及龜山島漁蝦產業息息相關,為了保存這份珍貴獨有的文化記憶,他們一個選擇從地方創生出發,一個回鄉接手船長職務,用不同切角連結自身與海的牽絆。

一網打盡 蝦仔家族特輯

蝦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說是再常見不過的存在了。牠是餐桌上的美饌、是水族箱裡的焦點、也是出沒於溪河山澗中的常客。不過,你知道白蝦和草蝦的差別嗎?胭脂蝦與葡萄蝦傻傻分不清?為什麼美國螯蝦會讓臺灣人聞風喪膽?編輯部精選出九種蝦介紹給你,包括食用、觀賞,還挑出臺灣特有種,將蝦蝦一網打盡!

用年輕人的視角感受茶 阿里山亮點茶莊兄弟檔 銪茗堂茶園與飲山郁茶館

近年來,茶席文化逐漸形成風潮,不論是嘉義縣政府舉辦的博茶會,還是阿里山四季茶旅,都頗受遊客喜愛,這根基於大阿里山地區歷史悠久的茶產業文化。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自2014年開始評選「亮點茶莊」,仿效歐洲葡萄酒莊,鼓勵業者從生產、製造、銷售,進一步發展兼具觀光、文創、體驗的六級茶產業,至今選出36家,嘉義縣番路鄉就占了2家,由隙頂在地茶農世家生力茶業的第二代黃昶銪、黃昶升兄弟檔包辦。自小打下的基本功,加上不同發展方向,兄弟登山,卻各自努力出不一樣的風景。

寶島原生茶提煉自然韻味 啜一口芬芳 發現臺灣山茶的詩情禪意

春晨冬霧、清風颯爽,一棵棵挺拔的山茶樹,將綠野翠林裡的四時氣韻,濃縮在一心二葉的嫩芽中。臺灣原生山茶屬共有12種山茶屬植物,其中只有1種能製茶飲用,即「臺灣原生山茶」(又稱「臺灣山茶」,學名為Camellia formosensis),目前發現於南投縣、嘉義縣、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其中以高雄六龜山茶廣為人知,而臺東山茶則以茶改場臺東分場所培育「臺茶24號山蘊」著稱。風味百變的臺灣原生山茶,既是「臺茶18號」紅玉紅茶的育種親本,也在愈發講究滋味一致的飲茶市場裡,闖蕩出一條跳脫常規的獨特茶道。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