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暑假出國「這3樣」行李最常卡關 這款商品去日本絕對不能帶

中美部署AI參謀要取代人腦?若決策權交給機器…恐比冷戰更危險

中美同步推進AI參謀建制,卻也把戰略決策交給不懂人性的演算法,風險激增。示意圖/Ingimage
中美同步推進AI參謀建制,卻也把戰略決策交給不懂人性的演算法,風險激增。示意圖/Ingimage

中美都在部署AI參謀 為什麼比人類決策的風險更高?

AI 不只改寫市場,也成為戰略工具。當演算法介入金融制裁、資產操控與資訊戰,國與國之間的安全平衡進入全新博弈:預測成為武器。

任何過分信賴,都可能摧毀彼此假定自己或對手會理性思考,是相互保證毀滅的基石,任何會扭曲或者降低對理性的依賴,都可能是不穩定的因素。明顯引發不穩定的案例,在攻擊鏈中都包含了非理性的行為者,例如伊朗的什葉派領袖。AI /GPT 也可能帶來類似的因素。

1983年,一場核戰差點爆發。不是因為飛彈升空,也不是因為錯誤命令,而是一套電腦模型的預測:VRYAN。這是蘇聯KGB開發的系統,用來計算美國發動核子第一擊的可能性。根據數萬筆資料,VRYAN計算出:蘇聯只剩下45%的「戰略安全比率」。這意味,美國可能會選擇先發制人。

就在同一年,美軍發起「優秀射手」軍演,模擬核武部署與反擊。蘇聯高層陷入恐慌,開始懷疑這是掩護真實攻擊的行動。而VRYAN的模型預測正讓這個猜疑變得更具「科學依據」,致使戰爭一觸即發。

感電出版《生成式金融危機:當AI接管交易,下一場全球經濟新威脅》,作者: 詹姆斯.瑞卡茲
感電出版《生成式金融危機:當AI接管交易,下一場全球經濟新威脅》,作者: 詹姆斯.瑞卡茲

危機最終解除,不是因為VRYAN失準,而是因為一名蘇聯軍官佩魯茨違反了程序。他拒絕升級軍備,憑直覺做出冷靜判斷。沒有依模型行事,反而避免了一場核戰。

AI不懂虛張聲勢 只懂升級風險

AI/GPT系統今日已廣泛應用於金融、軍事、外交與戰略模擬。我們信任它們分析複雜資訊、預測風險、建議行動,但我們忽略了一點:AI並不理解人類行為的曖昧空間。

當對手升高軍事態勢只是為了虛張聲勢、創造談判籌碼時,人類或許能感受到背後的不安與試探,選擇不升級。但AI不會有這種判斷。AI看的是資料與模式,進而判定升級行為就是威脅,因此應該升級回應。它不懂得恐懼、虛張、試探、誤解,也不考慮「這可能只是誤判」。換言之,AI的理性可能摧毀我們依賴理性的和平架構,真正的和平基礎,反而是奠基於人類的猶豫、懷疑與延遲。

中美的AI軍備競賽:比冷戰更危險的結構

冷戰時期的美蘇對峙雖然危險,但至少雙方有文化與制度的交集:語言邏輯、宗教背景、外交慣例提供了基本的理解空間。但今天,美國與中國之間幾乎沒有這樣的共通點。雙方彼此理解更少,因此更依賴AI來解讀對方行動。

中國的核彈規模遠小於美國,這讓它更傾向透過AI/GPT模型模擬戰略情境,以補齊在軍事上的劣勢。這種依賴是制度化的:中國的決策由上而下集中執行,對於模型建議更傾向信任與採納。而美國為了不落人後,也加速開發深度演算法與高階軍用AI。雙方陷入了AI升級的軍備賽。

AI的理性會互相激化:一方升級,另一方模型偵測後也升級,雙方在演算法邏輯中自動踩上對峙的加速踏板。這不是理性互信,而是技術邏輯的強化回圈。而這些模型,不懂文化,不理解歷史,不會分辨模糊信號與真實意圖。

不要把發射權交給一個不理解後果的系統

我們不能假設AI會拯救我們。真正阻止戰爭的,從來不是模型,而是那些違反模型的決定。我們應該拒絕讓AI進入攻擊鏈的核心角色。它可以協助分析、模擬與建議,但不應主導判斷。因為AI看不到人類行為的灰階地帶,只會放大我們原本就存在的偏見與誤解。不管是核武、金融制裁或戰略誤判,當我們讓AI在關鍵情境中代替人說「開火」,我們就等於把文明的未來交給一個沒有直覺的系統。

實際上,我不是在批評技術本身。AI是強大的工具,它帶來的高效、正確都是無庸置疑的,但它不該變成我們決定開戰與否的依據。我們已經歷過無數次靠直覺避免的災難——佩魯茨、佩卓夫、甘迺迪與赫魯雪夫,他們都在某個關鍵時刻選擇了延遲與對話,但AI不會做這些選擇。

現在,我們正將這些選擇的權力,交給一套訓練自我們偏誤資料的模型。它不懂人性,卻在主導人類未來。如果AI建議我們攻擊,那麼在那個時刻,我們必須記得:我們不能讓AI的預測成為自我實現的劇本,因為錯誤的決策可以被修正,但核彈不能。

(本文摘自感電出版《生成式金融危機:當AI接管交易,下一場全球經濟新威脅》,作者: 詹姆斯.瑞卡茲)

飛彈 蘇聯 美國 科學 戰爭 外交 冷戰 伊朗 AI

延伸閱讀

009811「美股版0050」不是一個人武林!台美版前50大企業全都買起來

買4張00919本月存股金額89,810!存股哥:00878、00929領到股息全數再投入

「0056注定睡公園論」被疑為何不花配息就好?清流君:非安全退休策略

有些主管令人仰望!菲女狼:但不是每個人都遇得到好主管

相關新聞

存款2千萬也不夠退休?雨果「不是不行」:但通膨後仍想讓生活保有選擇

「退休金多少才夠?」過去我多次提醒,1000萬的退休金目標並不夠,每年50萬的被動收入也不夠。近期參加節目錄影時,我習慣建議投資人,以2000萬至3000萬當作退休金的目標。當然,也有不少人覺得,這樣的目標太高,太遙不可及。 我想用這篇文章來解釋一下,我所說的金額,只是適合特定目標族群,譬如目前剛出社會工作的人,或是中年已累積有一定資產,工作收入也不錯的人,還有目前擁有1000多萬資產已經考慮要退休的年輕/中年人,並非適用所有人。 台灣的貧富差去頗大,科技業年收300萬以上的一堆,一般服務業年收不到50萬的更多,我不管舉何種例子,都只會適合一小部分人,所以千萬不要拿舉例直接套用在自己的身上,你需要知道的是概念,然後調整數字,套用到自己的情況。 年紀已經60歲了,銀行資產只有500萬能不能退休?當然也可以,假如500萬可以帶來年被動收入25萬,平均一個月2萬,再加上勞保年金每個月2萬元為例,一個月就有4萬元的生活費,以一兩個人的需求來說,應也夠生活。

火爆個性差點嗆翻同事…幸好忍住了!菲女狼「事緩則圓」:發現是主管的決定

「事緩則圓」是我後來才懂的事 我曾經是那種典型的急性子+直腸子組合,處事風格一向快、狠、直,我的第一個主管這樣形容我: 「你啊,根本就是隻活跳蝦。」 一句話不合、眼神不對,馬上彈起來、備

職場從來不是公平競技場!菲女狼:活下去…有時比贏更重要

活下去,有時比贏更重要。戰場如此,職場也是。 急著贏的人,不一定能笑著走到最後;沉潛活下來的人,隨時都有可能絕地大反攻。 歷史上的司馬懿,是個耐得住、藏得住,也撐得住的人。 他沒打過漂亮的勝

月薪39K是不是很低?年收68萬夠不夠…女網友自曝收入引爆討論

一名女網友近日在Dcard發文表示,自己在報關行和貨運代理行業共做了18年,目前月薪3.9萬元,年收入(含獎金、年終)約68萬。她坦言疑惑,這樣的薪資「是不是很低」,也想請網友分享各自的薪水狀況,順便

每天多一倍時間!土地婆高效時間管理全公開:做到這「五件事情」

身為自詡「時間管理大師」的土地婆麗娜,近日在短影音中分享自己怎麼靠五個方法,讓原本忙亂的生活變得自律又高效,每天的時間直接多出一倍。 第一招是「四分格法」

遺產還在戶頭、水電繼續扣?律師揭銀行實務:別任意動用亡者資產

蘇家宏律師在短影音中回應網友詢問「存款一直沒有人提領,已經辦理完稅證明了,留在亡者的戶頭裡,繼續扣水電費可以嗎?」 蘇家宏指出,這屬於銀行實務的操作問題。 如果原本的銀行帳戶還沒有關掉,當然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