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1千個家庭消費行為 學者:用「這2張卡」易衝動購買不健康食物

各位的錢包裡很可能同時有硬幣和鈔票、信用卡和金融卡、電子交通卡和禮券,以及會員卡的點數。但假如我問各位,你現在手上有多少錢,你大概只會計算所有的現金總額。
我們會將現金、卡片和禮券分開看待,所以通常不會合起來計算總購買力。在某些情況下,這很合理。
如果想在酒吧用超市會員卡和一些書店禮券請大家喝酒,恐怕不會有人理你。然而,我們愈來愈常用金融卡或信用卡來買酒了。
即便酒保願意接受,你大概也不會拿支票簿出來,支付離開前點的最後一杯酒。如今,日常的花用和我們全部的財產(至少是活期帳戶裡的)之間的界線已經愈來愈模糊。
我知道有些人認為,買三明治之類的小額支出應該一律使用現金,金融卡用在較大筆的消費,而信用卡只能用於奢侈品和度假行程。
這是對金錢自制的方法。假如能夠避免,我們似乎不應該用信用卡向銀行借錢,買個起司醃黃瓜三明治。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古板和挑剔,但近年的研究顯示,這其實是很好的心理策略。
美國學者花了六個月的時間,監測一千個家庭的食品消費行為。在控制各種因素後,他們發現當人們用信用卡或金融卡付款時,更傾向衝動購買不健康的食物,例如蛋糕或巧克力。
這麼看起來,當我們不需要交出「真正」的錢時,就更容易享受充滿罪惡感的放縱。因此,「無接觸交易」不只可能讓我們的帳戶縮水,還可能讓我們的腰圍變大。
當然,物品的價格愈高,我們愈可能會用信用卡或金融卡來購買,這也不太令人意外。這代表我們不需要隨身攜帶大量現金,而且信用卡還能讓我們用自己尚未擁有的錢來買東西。但這背後還有更多含義。
使用卡片購物時,我們不只更容易下決定,思維方式也會隨之改變。我們更容易忘記自己付了多少錢,也更可能給較多的小費。下面的實驗會提出證明,我們甚至願意為相同的商品支付更多錢。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本文出自《大腦喜歡這樣花錢,那樣理財》作者:克勞蒂亞.哈蒙德 譯者:謝慈)
▪房價創新高的房子...買了不會輸?專家曝「自己不買」2原因:套牢是必然
▪新招詐騙?買方拿房貸卻不撥款 賣方竟慘遭拍賣損失
▪六都房價不再飆漲、高雄下跌!專家解析「穩中有跌」:短期內不易大漲
▪傳周杰倫砸30億買下小巨蛋豪宅4層 網酸:建商廣告文又來了
▪下波房產主流「AI 科技宅」? 四圖秒懂全台四大矽谷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