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破零!罷綠委李坤城「突襲送件」 領銜人:二階連署份數一定夠

佛教基金會變助選團? 林岱樺競選團隊薪資來自信徒奉獻

昔高喊司法干預初選 林岱樺涉詐千萬助理費今被起訴

海外薪資談判比在台灣更複雜!達人分享「2實用工具」助了解平均薪水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在海外求職過程中,薪資談判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它不僅反映了你的自我價值認知,也可能決定你在新國家的生活水準。

海外薪資談判可能會比在台灣更為複雜,但只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和研究,你就會比較知道怎麼應對進退,這邊是我在進行海外薪資談判時的一些心得和小技巧:

A市場研究:

在談判之前,最重要的是對當地的薪資區間有一個清晰的了解。

使用像是Glassdoor、Payscale等工具,研究類似職位在目標國家的平均薪水。這不僅幫助你了解行業標準,也為你在談判中設定合理的薪資預期提供了數據支持。

B評估總體福利:

薪資只是整體待遇的一部分,海外職位的其他福利,如健康保險、每年津貼、獎金、搬遷費用補貼等,都是談判中需要考慮的要素。

本文出自《我28歲,領世界級薪水》
本文出自《我28歲,領世界級薪水》
有時候,這些福利的價值可能會超過薪水上的小幅度差異。還有一點就是股票,有些公司願意給

RSU(Restricted Stock Unit,限制型股票,在滿足特定條件之前無法出售),有些公司什麼都沒有,在評估整體薪水時不要只看月薪。

C開場白的重要性:

在談判薪資時,如何開啟話題非常關鍵。你可以這樣開始:「我對這個職位非常感興趣,也相信我的背景與技能,能夠為貴公司帶來顯著的貢獻。

我做了一些市場研究,發現類似職位的薪資範圍大約是X到Y。基於我的經驗和行業標準,我希望能在這個範圍內討論我的薪資。」

D表達彈性:

在談判中表達開放的態度也很重要,可以表明你對薪資具有一定的彈性,願意根據職位的責任範圍和所提供的其他福利進行調整。

例如,你可以說:「我對薪資有一定的彈性,願意根據職位的具體要求和公司提供的其他福利,來考慮整體報酬。」

E準備應對反駁:

如果遇到僱主的薪資報價低於你的期望,不要立即妥協,而是詢問可以提供哪些其他福利來彌補薪資差距。或者,你可以要求一定的簽約獎金(Sign-on bonus),或請求在三到六個月後進行薪資評估。

F最終確認:

一旦達成協議,請求書面或是信件確認這些條款,這樣可以保障你的談判成果不會因溝通誤解而有所偏差。

海外求職旅程的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不要想成只是面試一個工作就結束了,每次面試後都可以回頭看看自己準備的素材是否需要修正、面試時哪邊講得不好、哪邊的故事說得有問題,就像做產品設計一樣,我們必須時時去優化自己的履歷跟作品集,等到機會來臨時才不會手忙腳亂。

(本文出自《我28歲,領世界級薪水》作者:曾韻如)

相關新聞

離婚不一定有驚天動地的理由!菲女狼:恐是一次次風涼話堆出來的廢墟

你說的「何必」 是我離開的理由 昨天下午和小麗下午茶,她語氣淡淡地說:「我最近在談離婚。」菲愣住了,問:「你外遇還是他外遇?」她搖搖頭:「都沒有。」「他對你不好?」「也不是。」「那……你不愛他

存款30萬想送自己13萬名錶當生日禮物!陳重銘提醒:很貴不代表準確

一位小資女說她上班2年多,已經存了30萬元,因為生日快要到了,所以就想花13萬元、買一隻錶給自己,想要問大家的意見! 來看看我最貴跟最新的兩隻錶,CITIZEN有月相而且是電波對時,數位錶則是拿來練

能力最佳的人不見得升遷最快!菲女狼:主管「偏愛」這種員工

總是得不到主管的偏愛?或許是你點頭點的還不夠用力 雯雯公司有個部門主管,名叫 Michael。 不論是業績還是管理,實在都不怎麼樣,但他就是穩穩坐著主管的位置。 高層對他的錯誤總是「

員工離開的原因多半是主管而非公司!菲女狼:被耗盡的心留不住

員工離開的 多半不是公司 而是主管 公司福利再好、制度再完整,只要你每天上班的那個人讓你心寒,再穩定的環境,也會變得難以忍受。 大家都說:不要受情緒影響而離職;但說實話,情緒本來就是職場的

GPT製造出「集體正確」…害矽谷銀行直接關門!容不下錯誤的市場反更加脆弱

當大家都說沒事,才會出大事! GPT如何製造出集體正確,讓矽谷銀行直接關門? 加州,2023年3月10日早晨7:42。 矽谷銀行大樓外聚集了不尋常的人潮。咖啡還沒喝完的創業者、滑著Slack訊息

不是AI超會說謊?是它「只」提供你想聽的話…像大型濾鏡、鏡射所有人的偏見

當紅色語料、矽谷偏見成為GPT的學習資料:誰在決定你眼中的世界? 我們開始請GPT整理資料、回覆郵件,甚至安排每天的大小行程;它表現得可圈可點,像個能幹的助理。但當你開始更信任它,將更多的決策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