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等不到骨髓移植 3歲病童亡 母嘆病床難等

聯合報社論/誰能打造韌性?蔣萬安戳破賴清德團結假象

OpenAI網站列7位共同創辦人…5位從DeepMind跳槽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氣瘋

Google DeepMind執行長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路透)
Google DeepMind執行長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路透)

時間是二○一五年。過去五年間,德米斯.哈薩比斯穩步帶領他的團隊達成研究里程碑,持續邁進通用人工智慧的目標,當時這個領域沒有什麼競爭對手,幾乎沒有其他人嘗試做同樣的事。DeepMind的目標非常激進,因此實際上它可以像獨占企業一樣運作。

全球沒有其他成熟公司嘗試開發超越人類的通用人工智慧,哈薩比斯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調進行研究。

本文出自《AI霸主》
本文出自《AI霸主》
這也使得DeepMind的創辦人與員工,更容易將自己視為以使命為導向的實驗室,而非一家企業。

他們在心理上可以接受公司被Google收購,但是他們仍舊認為自己是在「解決智慧問題」,目標是克服人類最重要的難題,他們不像其他公司那樣被迫陷入無止境的競爭輪迴中。他們追求的是獨一無二。

然而,現在矽谷有可能哈薩比斯知道愈多關於OpenAI的事情,就愈是火大。

他是全球第一位認真嘗試開發通用人工智慧的人,五年前,這還是非常少數派的想法,他等於冒著得罪科學界的風險在做這件事。

但現在糟糕的是,這個新的競爭者有可能會利用他的想法。

OpenAI在網站上列出七位共同創辦人,哈薩比斯仔細看名單之後才意識到,其中有五個人過去幾個月曾在DeepMind擔任顧問或是實習生。

據與他共事過的人透露,哈薩比斯簡直氣瘋。哈薩比斯曾與員工公開討論要如何採取不同策略,才能成功開發通用人工智慧,例如,打造自主代理或是教導人工智慧模型熟練西洋棋或是圍棋等遊戲。

可是現在,卻有五位熟知所有細節的科學家要成立另一個組織,和他打對台。出現改變整個局面的競爭對手。開發通用人工智慧的追求,即將變成一場競賽。

(本文出自《AI霸主》作者:帕米.奧森 譯者:吳凱琳)

相關新聞

「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5大眉角一次看!節稅、退休金、平分遺產關鍵必懂

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 簡單來說,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有無,具有以下兩大重要功能。首先,這個優先於遺產分配的權利,等於是配偶之一方身故時給另一半的退休生活費,避免日後必須跟子女們伸

薪水沒領到那裡…別操那層級的心!菲女狼:總經理瞎也不關你的事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沒領那層級的薪水 就別操那層級該操的心 阿誠是電子廠的業務主管,最近他們公司換了一位新總經理。 這位總經理的行事風格,讓不少人看得直搖頭。 據說他在相關產業的資歷並不深,

職場盡力做「對的事」恐對自己是壞事?菲女狼:高層認才是有「前途」的答案

朋友最近常被高層叫去小房間「喝咖啡」。 唸叼的理由很妙:「你太安逸了,沒有突破。」 「我明明是公司裡業績最穩的主管,帶的團隊流動率最低,也是少數能培養出中階主管的人。但高層看我,就是不順眼

職場上不干你的事最好別開口!菲女狼三點:打狗要看主人

職場生存之道:不干你的事,最好別開口 例行業績檢討會議中,業務一部的吳協理發現業務二部的業績計算方式似乎有誤。 「這到月底可是會影響公司損益!」他心裡一驚,暗恃不妙的同時,心想這跟自己沒關係,

存款2千萬也不夠退休?雨果「不是不行」:但通膨後仍想讓生活保有選擇

「退休金多少才夠?」過去我多次提醒,1000萬的退休金目標並不夠,每年50萬的被動收入也不夠。近期參加節目錄影時,我習慣建議投資人,以2000萬至3000萬當作退休金的目標。當然,也有不少人覺得,這樣的目標太高,太遙不可及。 我想用這篇文章來解釋一下,我所說的金額,只是適合特定目標族群,譬如目前剛出社會工作的人,或是中年已累積有一定資產,工作收入也不錯的人,還有目前擁有1000多萬資產已經考慮要退休的年輕/中年人,並非適用所有人。 台灣的貧富差去頗大,科技業年收300萬以上的一堆,一般服務業年收不到50萬的更多,我不管舉何種例子,都只會適合一小部分人,所以千萬不要拿舉例直接套用在自己的身上,你需要知道的是概念,然後調整數字,套用到自己的情況。 年紀已經60歲了,銀行資產只有500萬能不能退休?當然也可以,假如500萬可以帶來年被動收入25萬,平均一個月2萬,再加上勞保年金每個月2萬元為例,一個月就有4萬元的生活費,以一兩個人的需求來說,應也夠生活。

火爆個性差點嗆翻同事…幸好忍住了!菲女狼「事緩則圓」:發現是主管的決定

「事緩則圓」是我後來才懂的事 我曾經是那種典型的急性子+直腸子組合,處事風格一向快、狠、直,我的第一個主管這樣形容我: 「你啊,根本就是隻活跳蝦。」 一句話不合、眼神不對,馬上彈起來、備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