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節約不等於忍耐!日理財專家教3技巧「減壓存錢」:別忘帶傘

在物價持續上漲的當下,「節約」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關鍵詞。不過,對不少人來說,一想到要省錢,就感到壓力爆表、生活品質下降,甚至因此出現反效果。對此,日本理財顧問丸山晴美分享,她觀察到不少人一旦將「節約」跟「忍耐」劃上等號,反而更容易陷入報復性消費的循環,類似於減肥中的「復胖」現象。
她指出,節約應該只是存錢的「手段」,而非「目的」。想要累積資產,大致可分為三種策略:「節約支出」、「提高收入」、「資產運用」。若覺得節約難以持續,不妨從其他兩者著手。
不過,如果選擇節約這條路,關鍵在於建立一個有「明確目標」的儲蓄機制。例如先列出自己想要的東西,為它們排序、估算金額與時間,再制定「先存再花」的計畫。當你明確知道存錢是為了旅行、購物或夢想,而不是單純地限制自己,節約就不再是壓力來源,而是實現願望的通道。
除了心態調整,丸山也分享了三個實用節約法:
1. 檢查固定開銷:像是訂閱服務等,定期檢視並調整不必要的項目,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節流方式。
2. 自備水壺與折傘:每天一杯咖啡、一次臨時買傘,看似微不足道,長期卻是驚人花費,養成自備習慣可有效減少額外支出。
3. 結帳前審視購物籃:網購時常在衝動下結帳,不妨延後一天或想像拿出現金支付,以此檢視是否真的需要該項目。
她提醒,節約不代表過苦日子,也不是犧牲生活的樂趣。真正成功的人,不是什麼都不花,而是懂得「減少無謂支出,把錢花在真正重要的地方」。與其壓抑自己,不如把節約當成一場生活遊戲,讓每一筆存下的錢,都成為實現目標的踏腳石。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