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夏至禁忌曝光!開運要拜土地公…命理師曝「1職業」有拜有業績

伊朗要求以色列停火…川普:以軍占上風 很難叫他們停手

大罷免726投票…賴清德畢其功於一役 對藍趕盡殺絕

年輕夫婦自豪月花2千被讚很省 一項帳單金額卻讓理財專家無言以對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一直以來,我對於人們運用金錢的方式,以及他們認為自己會做的事和實際行為之間的落差,實在嘆為觀止。且讓我分享最近和一對年輕夫婦(丹尼爾與蘇珊)的對話,進一步闡述這樣的落差:

我:你們每個月花多少錢?

丹:大約2,000元吧。

我:那算是相當少耶!一般夫妻平均一個月的花費是3,000元。那你們的信用卡帳單金額呢?

蘇:大約4,000元。

我:……。

在我過去十五年身為理財專業人士的職業生涯中,這類典型的對話出現過成千上萬次。

本文出自《快思慢想理財法》
本文出自《快思慢想理財法》
丹尼爾與蘇珊自以為每個月花的錢比一般夫婦的平均開銷少1,000元,但實際上,他們的實際消費比平均值多出1,000元,還比他們最初認定的金額多2,000元。

這種思考模式並不只出現在應對每個月消費習慣的時候。一份研究顯示,人們低估未來支出的程度高達27%。

實際上,我們夫妻也受到這個問題困擾長達十年之久,幸虧我們運氣好,才找到更好的方法管理金錢。

我成為理財專業人士後,發現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類似的對話,於是決定深入探討,釐清為什麼多數人都不善運用金錢。

我發現,良好的金錢管理技巧必須經過學習才能取得,只是幾乎不再有人傳授這項技巧。

此外,我們還必須先認知到,我們永遠都是自己最大的敵人。雖然我擁有經濟學的榮譽學位,但這本書並不是要談經濟學。我想要了解的是,人類的心理如何影響我們運用金錢的方式。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因緣際會的情況下採取某種做事的方法,接著便武斷的決定這些方法是否有效,完全不測試其他方法。

多年來,我不斷和凱莉以及丹尼爾與蘇珊等人,一同練習許多新做法,也閱讀眾多金錢心理學相關書籍、觀看金錢心理學相關影片,同時和人分享我在過程中學到的教誨。

所以,我在本書中說明的流程與方法,是經過許多年持續改良而來。我相當崇拜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他是世界知名心理學家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因為在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的開創性研究成果獲此殊榮,而展望理論被視為行為經濟學的基礎。

如果你還沒讀過康納曼的全球暢銷著作《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強烈建議各位一定要拜讀。這本書有點厚,但充滿許多了不起的概念;其中一項核心概念是,我們實際上的思考方式和我們自認為的思考方式並不一樣。

(本文出自《快思慢想理財法》作者:馬克斯.菲爾普斯 譯者:陳儀)

相關新聞

GPT製造出「集體正確」…害矽谷銀行直接關門!容不下錯誤的市場反更加脆弱

當大家都說沒事,才會出大事! GPT如何製造出集體正確,讓矽谷銀行直接關門? 加州,2023年3月10日早晨7:42。 矽谷銀行大樓外聚集了不尋常的人潮。咖啡還沒喝完的創業者、滑著Slack訊息

不是AI超會說謊?是它「只」提供你想聽的話…像大型濾鏡、鏡射所有人的偏見

當紅色語料、矽谷偏見成為GPT的學習資料:誰在決定你眼中的世界? 我們開始請GPT整理資料、回覆郵件,甚至安排每天的大小行程;它表現得可圈可點,像個能幹的助理。但當你開始更信任它,將更多的決策權

中美部署AI參謀要取代人腦?若決策權交給機器…恐比冷戰更危險

中美都在部署AI參謀 為什麼比人類決策的風險更高? AI 不只改寫市場,也成為戰略工具。當演算法介入金融制裁、資產操控與資訊戰,國與國之間的安全平衡進入全新博弈:預測成為武器。 任何過分信賴,

有些主管令人仰望!菲女狼:但不是每個人都遇得到好主管

有些主管讓人仰望 有些是提醒你別變成那樣 有個後輩剛換工作沒多久,就傳訊來說: 「我現在的主管人超好,反應快、願意教,而且錯了也不會一昧責怪,還會幫我找方法補救,真的差很多。」 菲聽完很為他開心

錢在哪裡、愛就在哪裡!菲女狼:不只愛情職場也適用這套

錢在哪裡 愛就在哪裡 「錢在哪裡,愛就在哪裡。」看到這句話,我心裡只想說:I can’t agree with you anymore。 也許你會覺得這樣的論述很市儈,但菲覺得:這話,血淋

主管交辦任務時關鍵不在你會不會?菲女狼:不只看能力還有「意圖」

主管交付任務時 觀察的不只能力還有意圖 寧寕最近帶新人,最常遇到的情況...任務一說明完,對方第一句反應是: 「這不是我之前負責的欸。」 「我不太會做這個耶。」 「時間會來不及喔!」 聽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