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颱風不只一個?吳德榮:歐美預測離台灣不遠 不容忽視

高雄能源公司失火爆炸濃煙竄天 7員工和救火警消4人受傷

沒差這一包?省錢達人提醒3種「陷阱型消費」 讓你月光又超支

超市的零食、麵包區是會讓人不小心失手的危險區域。圖/ingimage
超市的零食、麵包區是會讓人不小心失手的危險區域。圖/ingimage

根據日本生活媒體「saita」報導,一位身處五口之家、每個月將家庭餐費控制在2萬日圓內(約新台幣4200元)的省錢達人三木ちな指出,許多家庭之所以存不了錢,與在超市的消費習慣息息相關。她提出三種常見的「陷阱型消費」,呼籲民眾留意日常採買的每一筆支出。

首先是「順手加購」的零食。超市中琳瑯滿目的糖果餅乾價格不高,常令人誤以為「這一包沒差吧」。但這類習慣性的順手消費,日積月累便可能導致月底財務吃緊。建議可設立「零食預算日」,固定日期統一採買,不僅可控制支出,也能避免無節制爆買。

第二個容易失守的區域是麵包區。現烤香氣與限時特價常讓人心動,尤其當手拿托盤時,總會忍不住多放幾個進籃子。但如果原本就沒有購買計畫,這些看似划算的選擇,實際上是額外的支出。建議不打算購買麵包的日子,乾脆繞開該區域避免誘惑。

第三個習慣是「折扣甜點的誘惑」。標上半價貼紙的布丁、蛋糕或甜點看似可以當作犒賞自己的禮物,但若無節制的購買,只會增加不必要的支出。雖然偶爾的小確幸無妨,但專家提醒,不該讓「便宜就買」變成理所當然的習慣。

專家強調,節約的重點在於「不買計畫之外的東西」。掌握自我控制力,明確列出採買清單並避免隨興購物,才能真正守住荷包、更快達成理財目標。

麵包 超市 省錢 甜點 理財 折扣 小確幸

延伸閱讀

早餐第一杯該喝什麼?營養師揭咖啡與紅茶提神關鍵 NG飲品「零糖」也不健康

日列車行李佔位爭議多!乘客怒不敢言 JR東海道7月起增免預約放置區

超市義麵透露經濟風向!美國研究:景氣下滑前半年 消費者改變購物清單

家事達人揭冰箱最易忽略的清潔死角:變成黴菌溫床又害電費飆高

相關新聞

存款2千萬也不夠退休?雨果「不是不行」:但通膨後仍想讓生活保有選擇

「退休金多少才夠?」過去我多次提醒,1000萬的退休金目標並不夠,每年50萬的被動收入也不夠。近期參加節目錄影時,我習慣建議投資人,以2000萬至3000萬當作退休金的目標。當然,也有不少人覺得,這樣的目標太高,太遙不可及。 我想用這篇文章來解釋一下,我所說的金額,只是適合特定目標族群,譬如目前剛出社會工作的人,或是中年已累積有一定資產,工作收入也不錯的人,還有目前擁有1000多萬資產已經考慮要退休的年輕/中年人,並非適用所有人。 台灣的貧富差去頗大,科技業年收300萬以上的一堆,一般服務業年收不到50萬的更多,我不管舉何種例子,都只會適合一小部分人,所以千萬不要拿舉例直接套用在自己的身上,你需要知道的是概念,然後調整數字,套用到自己的情況。 年紀已經60歲了,銀行資產只有500萬能不能退休?當然也可以,假如500萬可以帶來年被動收入25萬,平均一個月2萬,再加上勞保年金每個月2萬元為例,一個月就有4萬元的生活費,以一兩個人的需求來說,應也夠生活。

火爆個性差點嗆翻同事…幸好忍住了!菲女狼「事緩則圓」:發現是主管的決定

「事緩則圓」是我後來才懂的事 我曾經是那種典型的急性子+直腸子組合,處事風格一向快、狠、直,我的第一個主管這樣形容我: 「你啊,根本就是隻活跳蝦。」 一句話不合、眼神不對,馬上彈起來、備

職場從來不是公平競技場!菲女狼:活下去…有時比贏更重要

活下去,有時比贏更重要。戰場如此,職場也是。 急著贏的人,不一定能笑著走到最後;沉潛活下來的人,隨時都有可能絕地大反攻。 歷史上的司馬懿,是個耐得住、藏得住,也撐得住的人。 他沒打過漂亮的勝

月薪39K是不是很低?年收68萬夠不夠…女網友自曝收入引爆討論

一名女網友近日在Dcard發文表示,自己在報關行和貨運代理行業共做了18年,目前月薪3.9萬元,年收入(含獎金、年終)約68萬。她坦言疑惑,這樣的薪資「是不是很低」,也想請網友分享各自的薪水狀況,順便

每天多一倍時間!土地婆高效時間管理全公開:做到這「五件事情」

身為自詡「時間管理大師」的土地婆麗娜,近日在短影音中分享自己怎麼靠五個方法,讓原本忙亂的生活變得自律又高效,每天的時間直接多出一倍。 第一招是「四分格法」

遺產還在戶頭、水電繼續扣?律師揭銀行實務:別任意動用亡者資產

蘇家宏律師在短影音中回應網友詢問「存款一直沒有人提領,已經辦理完稅證明了,留在亡者的戶頭裡,繼續扣水電費可以嗎?」 蘇家宏指出,這屬於銀行實務的操作問題。 如果原本的銀行帳戶還沒有關掉,當然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