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國與印尼達成貿易協議 川普:課徵印尼19%關稅 美產品出口印尼零關稅

台積電靠「兩個單位」彎道超車英特爾與三星 工程師監控它異常秒止血

晶圓代工示意圖。圖/AI生成
晶圓代工示意圖。圖/AI生成

而RDPC工程師的工作內容,則大部分與負責的RD迷你小產線有關。工程師會被分配到負責的機台,而顧好這個機台的產出表現,就是每天的第一要務。

很多人會覺得奇怪,機器不是最不會鬧脾氣的嗎?怎麼會需要用人力來緊盯?誠然,被設計出來的機器,在每一次運作的可靠度上面,是有一定程度的把握。

本文出自《開箱工程師腦洞大開的日常》
本文出自《開箱工程師腦洞大開的日常》
但是,壞就壞在,半導體元件所在意的維度,是我們肉眼不可見的奈米、甚至埃米等級。在這種維度底下,任何一點非常微量的風吹草動,都會影響產品的產出結果。

所幸,在過去許多前輩的努力與吸取教訓中,台積電對機台有一套完整的監控機制。藉由這樣子的機制,我們能讓機台所產出的產品表現的波動,限縮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所以,RDPC工程師每天最優先的工作,就是利用這個監控機制,審視所有負責的機台,即時發現異常、即時止血。

此外,在技術研發的過程中,對機台的監控機制不會永遠一成不變。舉個例子,如果某一種製程對於溫度的敏感度是每上升1度改變A奈米,我們就可能會利用這個敏感度,設計對應的監控機制。

然而,當尺度微縮,或是為了產品的需求更動該製程時,溫度的敏感度可能變成了每上升1度改變B奈米。

這個時候,原本的監控機制就會失效,RDPC工程師就得發揮自己對這套製程的熟悉與專業,思考如何更動這個機制,以重新讓機台恢復可控。

在過程中,當然少不了要做很多的實驗、查閱很多paper,並將相關的資訊與ATMD工程師一起討論。

在定義出新的監控機制後,還要經歷產品製造的實際考驗,以確保最終交接給工廠時,他們可以利用此方法來監控產品表現與機台狀況,確保生產的良率以順利量產。

台積電能夠在近幾年在技術上彎道超車英特爾與三星,這兩個單位的通力合作可謂是功不可沒。

(本文出自《開箱工程師腦洞大開的日常》作者:艾斯)

相關新聞

職場盡力做「對的事」恐對自己是壞事?菲女狼:高層認才是有「前途」的答案

朋友最近常被高層叫去小房間「喝咖啡」。 唸叼的理由很妙:「你太安逸了,沒有突破。」 「我明明是公司裡業績最穩的主管,帶的團隊流動率最低,也是少數能培養出中階主管的人。但高層看我,就是不順眼

職場上不干你的事最好別開口!菲女狼三點:打狗要看主人

職場生存之道:不干你的事,最好別開口 例行業績檢討會議中,業務一部的吳協理發現業務二部的業績計算方式似乎有誤。 「這到月底可是會影響公司損益!」他心裡一驚,暗恃不妙的同時,心想這跟自己沒關係,

存款2千萬也不夠退休?雨果「不是不行」:但通膨後仍想讓生活保有選擇

「退休金多少才夠?」過去我多次提醒,1000萬的退休金目標並不夠,每年50萬的被動收入也不夠。近期參加節目錄影時,我習慣建議投資人,以2000萬至3000萬當作退休金的目標。當然,也有不少人覺得,這樣的目標太高,太遙不可及。 我想用這篇文章來解釋一下,我所說的金額,只是適合特定目標族群,譬如目前剛出社會工作的人,或是中年已累積有一定資產,工作收入也不錯的人,還有目前擁有1000多萬資產已經考慮要退休的年輕/中年人,並非適用所有人。 台灣的貧富差去頗大,科技業年收300萬以上的一堆,一般服務業年收不到50萬的更多,我不管舉何種例子,都只會適合一小部分人,所以千萬不要拿舉例直接套用在自己的身上,你需要知道的是概念,然後調整數字,套用到自己的情況。 年紀已經60歲了,銀行資產只有500萬能不能退休?當然也可以,假如500萬可以帶來年被動收入25萬,平均一個月2萬,再加上勞保年金每個月2萬元為例,一個月就有4萬元的生活費,以一兩個人的需求來說,應也夠生活。

火爆個性差點嗆翻同事…幸好忍住了!菲女狼「事緩則圓」:發現是主管的決定

「事緩則圓」是我後來才懂的事 我曾經是那種典型的急性子+直腸子組合,處事風格一向快、狠、直,我的第一個主管這樣形容我: 「你啊,根本就是隻活跳蝦。」 一句話不合、眼神不對,馬上彈起來、備

職場從來不是公平競技場!菲女狼:活下去…有時比贏更重要

活下去,有時比贏更重要。戰場如此,職場也是。 急著贏的人,不一定能笑著走到最後;沉潛活下來的人,隨時都有可能絕地大反攻。 歷史上的司馬懿,是個耐得住、藏得住,也撐得住的人。 他沒打過漂亮的勝

月薪39K是不是很低?年收68萬夠不夠…女網友自曝收入引爆討論

一名女網友近日在Dcard發文表示,自己在報關行和貨運代理行業共做了18年,目前月薪3.9萬元,年收入(含獎金、年終)約68萬。她坦言疑惑,這樣的薪資「是不是很低」,也想請網友分享各自的薪水狀況,順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