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枋寮漁港燈塔疑溺水意外5人救起 1人游上岸、1人搜尋中

台大醫院387萬竊案追查半月 警嘆:嫌犯把自己藏得很好

熱成紅番薯!台北1地飆破39度 13縣市恐出現8級陣風

開車時使用手機有多危險? 日本汽車聯盟使用者測試結果有4大發現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二○一六年,日本汽車聯盟(Japan Automobile Federation, JAF)針對開車時使用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的危險性,做了一項使用者測試。

結果發現——

‧ 駕駛人專心看手機上文字或螢幕時,無法對路上突然出現的人、車做出反應,因此發生衝撞意外的危險性極高;

‧ 駕駛人「邊開車邊看手機」時,視線僅聚焦在前方極有限的範圍中,導致他忽略燈號或標誌的情況大增;

‧ 一邊做別的事會造成駕駛人在踩煞車或發動前進時,太晚打出方向燈等信號,對駕駛行為造成影響;

‧ 駕駛人在辨認視線死角處的其他車輛時,須稍微目視確認。邊駕駛邊操作手機者,無法正確做好這個確認動作。

本文出自《最高實踐力解答書》
本文出自《最高實踐力解答書》
從這幾個例子當中,我們可以同理得出——同時進行多項不熟悉的工作,不僅效率不彰,還容易引發預期之外的失誤,應特別留意。

此外,有壓力荷爾蒙之稱的「皮質醇」(Cortisol),在長期習慣多工者血液中的含量往往過高,會傷害大腦中負責管理記憶的區塊。

英國科學雜誌《自然》(Nature)也曾刊登過一項研究—研究團隊找來英國一萬一千四百三十位受試者,請他們進行為期六週的線上調查。

結果發現,多工所造成的壓力,最容易導致大腦裡負責掌管規劃、分析、排序等執行功能的前額葉皮質,和負責學習新事物的海馬迴受損。他們以此研究,對大眾提出了警告。

即使你現在該做的事堆積如山,也別忘了自己的大腦只能專注執行一項工作,因此,各項工作還是分別進行為宜。

為了你的工作效率,建議你特別留意以下兩個重點——

❶減少會影響注意力的外部刺激:工作上的電子郵件,等累積一段時間再統一回覆,不必一收到就回信,這可讓你更專心執行眼前任務;

❷訂定當天的最優先事項,並先完成該項業務:為避免自己臨時猶豫「接下來該做什麼?」建議你不妨以「一次一件事」為前提,妥善安排計畫。此外,也要為自己訂下規則,不要一有新任務,就隨意丟下眼前正在處理的工作,這也是有效提升專注力的良方。

(本文出自《最高實踐力解答書》作者:菅原道仁 譯者:張嘉芬)

相關新聞

兼職跑計程車10年扣除成本賺500萬!小師傅:以前用時間拚錢現在用錢換回人生

目前開的這台小黃計程車,明年就要邁入第十年了,十年來,風吹日曬雨淋,陪我跑了數萬趟行程,扣掉所有保養、油錢、保險等成本,保守估計,這台車至少幫我賺進了500萬元的淨利。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這10

燒烤店月薪僅38K還是兩頭班!小師傅:這時代要有明顯儲蓄一份工作已不夠

昨晚去吃了一間燒烤店,生意非常好,看到外場服務員跑來跑去,感覺非常辛苦,心裡想說,這種生意這麼好的店,最起碼也要有4萬以上才算合理吧?但是詢問過後,沒想到只有3萬8,而且還是兩頭班,這樣其實就等於一天

前夫已過世遺囑還要寫嗎?律師提醒:關鍵在「小孩還未成年」

針對一名網友提問:「我已經與小孩的父親離婚,對方也過世了,這樣我還需要寫遺囑嗎?」律師蘇家宏在短影音中明確指出,即使前夫過世,若有未成年的小孩,仍然應該立下遺囑,以保障孩子的監護安排。 蘇家宏強

中山美穗之子放棄繼承4億新台幣遺產?蘇家宏律師解析背後「3大理由」

日本女星中山美穗驟逝後,傳出其子選擇放棄繼承約20億日圓(約新台幣4億)遺產。對此,律師蘇家宏在影片中以專業角度分析,這個選擇並非單純的情感疏離,而是牽涉情感、稅負與法律程序等多重壓力,是一場極為現實

勞退月領5萬不是夢?艾倫提醒:勞退單月雖虧損破千億還是比股市抗跌

艾倫提醒,勞退雖為政府代管,但10年年化報酬不到5%,建議以3~4%保守估算。例如帳上100萬,每年僅能增加約3萬元。若想月領5萬、安穩退休,仍需提早規劃補上缺口,別讓未來只剩「基本生活」而沒有選擇與目標。

頂客族小心!兄弟姐妹的孩子不能自動繼承遺產…沒立遺囑錢恐進國庫

蘇家宏律師提醒:直系血親才能代位繼承 無遺囑規劃恐成無人承接遺產 面對家人相繼離世,許多無子女的長輩關心自己的遺產是否能由「兄弟姐妹的孩子」繼承。律師蘇家宏在影片中明確指出,若父母、兄弟姐妹皆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