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冷到明晚!氣象署發布低溫特報 雙北等7縣市低溫下探10度

延平中學招考作文《那一天,我流下了眼淚》 家長驚:逾半爸媽被賜死

琉球店家傻眼!澳門遊客叫救護車疑為搭便車裝病 車抵衛生所又不看病

曾背負1千萬就學貸款 前國稅局官員解密:有錢人不說,卻默默在做的養錢法則

同樣是借錢,沒資產的人借錢和有錢人借錢的目的也截然不同。 示意圖/ingimage
同樣是借錢,沒資產的人借錢和有錢人借錢的目的也截然不同。 示意圖/ingimage

當我還是菜鳥國稅局官員時,就對許多富人背負債務這件事,感到很不可思議。當時我沒有完備的金錢知識,誤以為「背負債務的人都是低收入者」,所以會覺得「明明有這麼多資產,為什麼要借錢」。

大家聽到「許多富人其實背負龐大的債務」,想必也感到意外吧?然而,後來我發現有錢人也會借錢,其實滿合理的。遺產稅的申報書不只記載死者的財產,還有「借款」。因為計算遺產稅時可以扣掉債務。

同樣是借錢,沒資產的人借錢和有錢人借錢的目的也截然不同。沒資產的人借錢通常是為了填補生活費的不足,像是「想買房買車卻不夠錢,就靠貸款湊合」,或是「生活費不夠,就透過消費者信貸預借現金」。這樣的借錢原因不會帶來經濟利益,因為利息或手續費而虧損的個案反倒比較多。而當還不出錢時,等待自己的也會是破產的末路。

(本文出自《致富原子習慣》)
(本文出自《致富原子習慣》)
反觀有錢人則是以「投資」的名義借錢。哪怕借錢後要負擔利息或手續費,也能期待更勝一籌的報酬,所以才借錢。要增加投資的利潤,還有個有效的方法是活用「槓桿」。

借錢可以依照信用能力多借,比如擁有1 億日圓資產的富裕階層,要借10 億日圓也不難,只要妥善地投資操作這10 億日圓,就會比直接投資1 億日圓還要有效率。

另外,富人能以有利於一般人的條件借錢這一點,也是關鍵。擁有鉅額資產的富裕階層倒債風險低,利息或還款期限之類的條件會受到優待。

富裕階層也有很多機會收到銀行活用融資投資不動產的提案,比較能夠容易持有租賃物件,之後租賃物件會產生房租收入,只要改造空屋,同時針對早期投資設定充裕的報酬,就不會為還債所苦。還清債務之後,租賃物件就會以資產的形式保留下來。簡單來說,只要這樣做,有錢人就會愈來愈有錢。

能夠藉由富人的家計規劃認識借錢的好處,對我來說是一件大事。我求學時背負1000萬日圓左右的就學貸款,只會從壞處思考借貸這件事。當時我認為,自己打從出社會的起點,就背負著比其他人更大的障礙。

後來卻察覺到,只要從好處去想那筆就學貸款,心態就會有所改變。雖然從高中時就得到就學貸款,但也因此上了高中和大學,這是不爭的事實,畢竟假如沒有得到就學貸款,我就不會成為國稅稽查官了。

當然,以前應該也沒人寫過這種關於近距離觀察有錢人的書籍。這樣想想,就算說我活用就學貸款獲得龐大的報酬也不算誇張。雖然省吃儉用很重要,但錢不花就沒有意義。

有時要活用存款或借款投資自己,進而增加自己的收入。放眼將來適當投入金錢,也是建立生活終生不為錢所困的關鍵。

(本文出自《致富原子習慣》作者:小林義崇 譯者:李友君)

相關新聞

Andy老師頻道、錢財被整鍋端走!小車:但能力別人永遠都偷不走…是金子總會閃閃發光

Andy老師這些年來養成的能力仍存,在近乎一面倒的網路聲援中,只要持續用心製作出好影片,相信重返往日榮耀指日可待。

退休每月4萬現金流其實夠用!存股方程式:但考慮通膨因素建議繼續投資

退休前收入相對高,自然可以應付較好的物質享受;退休後現金流減少,理應降低物質欲望。只要願意改變生活型態,每個月4萬元應當還是夠用的。

黃金實在太扯…每錢$10,000竟變成便宜價!存股哥:優質資產不用想太多

實在太扯啦!看到黃金台再次開就知道金價再次破紀錄了!過去一個月覺得很離譜的價位,現在看起來又變成相對低點,優質資產就是這樣,只會不斷增值,你過去以為的高點,現在看都變成了低點。

Andy與家寧「情侶到股東」法律在創業中的重要性!律師憶:這集很感動

Andy唱一首歌給女主角,我也很感動,家寧也哭了,有200多萬點閱率...

職場溝通關鍵「話要說得巧」!菲女狼:不會表達就是壞人…話可以直但不能刺

職場現實是——不管你是善意還是惡意,只要讓人感覺不悅,通通會被判定成惡意。

職場裡中階主管都看到的問題…高層為何視而不見?總經理幕僚曝:最好的制衡工具

「明明這是可以解決的事,為什麼高管就是不出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