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梅雨鋒面來了?3波移動快速鋒面 賈新興:這段時間恐受影響

影/移工426上凱道違法?綠營告發鄭正鈐 新住民亮身分證抗議「歧視」

成為美國大學畢業生最想進的企業 黃仁勳公開競爭對手「無法擊敗輝達原因」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中)去年擔任台大畢業典禮致詞嘉賓,學生爭相與他合照。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曾原信攝影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中)去年擔任台大畢業典禮致詞嘉賓,學生爭相與他合照。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曾原信攝影

2021 年之後,輝達一直位居美國大學畢業生最想工作的企業前1∼2 名。過去最優秀的工程師們會湧向蘋果或谷歌,但現在一流的工程師們最想進的企業就是輝達。

通過與史丹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知名大學的獎學金計畫和產學合作專案,輝達在學術界也確保了頂尖研究人力的補充。

而且輝達擁有 DevTech(計算專家團隊),讓這些研究不只停留在理論,而能將研究成果加以應用。畢竟大多數科技研究人員忙於將技術和理論發表為論文,卻很少有能力將內容轉移給業務部門(因為集中投入於研究,就無暇將研究商業化),但輝達的「研究→優化→商業化→行銷」,整個流程非常完善,從決策到執行都能在短時間內完成。

不能不提到的 CUDA

輝達在 2006 年開發搭載 GPU 的遊戲用顯示卡的過程中,認識到能高效進行平行運算的 GPU 可以用於多種用途,於是投資 100 億美元(約 3 千億台幣)開發了 CUDA。

結果,需要處理大量數據的 AI、自動駕駛、智慧工廠等各領域的開發者們都開始使用 CUDA。而由於 CUDA 與輝達的 GPU 互相綁定,因此 CUDA 的使用越廣泛,GPU 的銷量就越高。

(本文出自《NVIDIA輝達之道》
(本文出自《NVIDIA輝達之道》
CUDA 事實上已經成為業界標準,CUDA 上市的同時,公開了給開發者的手冊,並且創建了活躍的社群,透過行銷工程師進行宣傳並且支援客戶。一些主要的電腦科學系已經將 CUDA 納入必修課程。20 年來,已經有許多領域菁英在使用 CUDA,要打破 CUDA 的壟斷力並不容易。

在韓國,如果你有機會和工程師們聊,就會發現他們的反應都差不多。他們說,如果要使用 AMD 的 GPU,就必須先調整本來應用在 CUDA 上的軟體,這讓他們非常頭痛。在韓國,AMD 被認為是 GPU 的「第二選擇」,但事實上,輝達和 AMD 之間的差距非常大。

以市值來看,輝達約為 3 兆美元,而 AMD 的市值是 2621 億美元,前者是後者的 11.4 倍。因此,甚至有工程師們直接建議公司不要使用 AMD 的產品,等輝達的新晶片出來再說。工程師們這麼說,意味著他們對輝達有很高的忠誠度,也顯示了目前並沒有能夠挑戰 CUDA 這道強大護城河的競爭者。

輝達的地位在短期內難以撼動

黃仁勳在 2024 年 SIEPR(史丹佛經濟政策研究所)經濟峰會上表示:「即使競爭對手免費提供晶片,也無法擊敗輝達。就算輝達的 GPU 價格比競爭對手貴,但從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建設成本、管理成本等營運角度來看,競爭對手的產品性能很難趕上輝達的競爭力。」這句話適切地表達了輝達目前在 AI 生態系統中的地位。

輝達最近正嘗試在東南亞建構 AI 基礎設施。而且不僅限於 AI 領域,他們還在將業務擴展到其他行業,包括機器人、自動駕駛、物流甚至生物科技,不只與各種企業合作,也與政府機構合作。輝達未來的變化和發展值得期待。

(本文出自《NVIDIA輝達之道》 作者: 李德周 原文作者:이덕주 )

相關新聞

本想藉由業績「指桑罵槐」…桑卻信以為真!職場啟示:別急著接招

項莊舞劍,意不在舞劍:職場的衝突 先別急著接招 職場上反應快不一定是優勢小心誤入不是要引你的局 最近公司業績下滑,業務主管劉經理在會議上語氣不悅地點名各部門:「這業績,大家都該檢討一下吧。」

不是能力差是公司資源沒給夠…自己永遠沒錯?菲女狼:人不會自省很可怕

不是產品力不夠,不是公司資源不足,是你從沒想過:問題其實在自己身上。

買東西可以零利率都分到最高期?存股哥:債務也會貶值

這個禮拜買了一支新iPhone,用了12期分期零利率,平均每期不到2000塊,現在我買比較高單價的東西,可以分期零利率的話我都分到最高期,主要是使用低風險的槓桿策略讓金錢使用效率更好。 假設我第

不適任還死撐?放錯位置的同事等同癌細胞 整組爛掉前主管快出手!

請不要雇用他們!如果你是帶他們進來的主管,那你等於是問題之一。

管太寬的主管多數其實是怕搞砸!你先讓他放心信任…才能成就放手

管太寬的主管,其實也需要你教他「怎麼放心」。

中年後暴富才是真好命?傳產老闆:年輕時就發生相較守不住財

跟一位傳產的老闆聊天他說:有沒有發現真正命好的,反而是那些40歲以後才真正暴富的;而那些20幾歲就發大財的,10個有9個都已經在返貧的路上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