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都獲爸媽200萬投資…她嘆差距過大很挫敗 網安慰:輸的不是你

一名女網友身邊的同事大學時都會獲得爸媽「200萬」的資助買股票,讓她覺得很挫敗。示意圖/ingimage
一名女網友身邊的同事大學時都會獲得爸媽「200萬」的資助買股票,讓她覺得很挫敗。示意圖/ingimage

每個人的家庭背景不一樣,起點也不見得相同,欲求進步時應與自己比較。一名女網友發文感嘆,她身邊的同事都在研究金融投資書籍,甚至在大學時爸媽都會給「200萬」投資股票,讓她不禁感嘆:「總覺得好挫敗」。

一名女網友在Dcard發文,表示她今年22歲,身邊的同事無論同齡還是年紀更大,下班後都會研究「金融投資」相關的書籍,也會去買股票做投資練習,她只有大二時買過金融跟股票投資類的書籍來看,但完全看不懂後就放棄了。

原PO表示,工作時都會聽到同事們討論股票投資,她卻完全融入不了話題,感到很「挫敗」,尤其是聽到一位同齡的同事跟她說:「不是每個人上大學爸媽都會給200萬去做投資嗎?妳沒有嗎?」讓她感到更加難受,她從高中就開始打工賺學費,大學則是全額貸款,根本不可能有多餘的金錢去投資。

原PO透露,和同事們聊天後發現,她們大學時父母都會至少給200萬和一間套房,教她們股票投資,與她們比較時,就會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會」。

此文一出,不少網友勸原PO起點不同,不要跟其他人比,「父母那輩已經輸了,不用檢討自己」、「不用跟別人比,比不完」、「幹嘛在意同事講什麼,每個人每個家庭不是都一樣」、「妳不要輕易就否定自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只是對金融比較了解或是家裡比較有錢而已」、「妳可以跟條件好的人當同事,換個角度來看妳也是跟他們一樣優秀的人」。

也有網友分享自身金融投資的經驗,勉勵原PO,「我也是大學打工和背學貸,早早就想研究股市投資理財,結果發現自己這點本金投了也沒用。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加油」、「股票投資不用太厲害,什麼都不懂的人,買0050完全不用管漲跌,5年、10年後再來看報酬是很可觀的」。

學貸 理財 職場

延伸閱讀

1行業沒底薪可月領8萬 過來人點頭:有技術肯吃苦10萬不難

她擔憂邁入年底工作難找 網安慰:撐過「這時間點」就好

通勤半小時被嫌久!他面試20分鐘都自己發問 怒批「浪費時間」

他曝「沒房貸的員工很可怕」掀熱議 網揭真強者:隨時可不幹

相關新聞

出社會14年…32歲存款900多萬!資產「3部分組合」曝光:工作儲蓄約288萬

目前淨資產九百多帳上獲利150+150萬這幾年領的股利,14年總投入本金約六百多,當累積到一定的本金跟張數,現金流會更有感!每一步的努力都是在對未來奠定基礎。

朋友想買房直言「蛋白區」壓力還好! 板橋平民女驚:竟然是大直或內湖?

信義區俏千金的世界,果然不是我這個板橋平民女所能窺探的。

吵架要如何贏? 達人教戰別急於自證:開口心法以「你」取代「我」

吵架要怎麼贏,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千萬不要拚命「自證」,尤其是被他人誣陷時。

父母真正的愛…不是幫小孩贊助留學、付買房頭期款!小車:是顧好身體跟存養老金

父母真正的愛,不是將錢花在讓孩子比拚物質、大秀才藝、贊助留學、幫他付買房頭期款,把錢留給自己,存有餘裕的養老金,並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就是對子女最大的恩賜。

0風險…每月爽領4111塊利息、每人皆適用有1770元! 2025年無腦存款懶人包

投資有賺有賠,股利是左手換右手,錢錢放銀行這「利息」可是多生出來的。

職場智慧「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關鍵! 老鳥:方向錯了連累整個團隊

在職場上,大家都渴望能夠取得成績,但有時候,我們必須明白: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關鍵。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