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居正廣涉性侵女主播 宣布全面退出演藝圈!公司將結束營運

柯文哲昨戒護探視…柯爸被開3日內病危通知 知情人士曝:插管搶救

中國漫記/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 跨時空回信「李華」

《「我是有錢人」迷思749》開戶容易解戶難?沒加入電子支付會員 他結清媽媽生前儲值金得倒貼

一名網友要幫他媽媽「結清」電子支付儲值帳戶裡的餘額卻發生了很荒謬的事。 示意圖/ingimage
一名網友要幫他媽媽「結清」電子支付儲值帳戶裡的餘額卻發生了很荒謬的事。 示意圖/ingimage

電子支付「儲值」會員

最近一位網友,跟筆者分享了一個有關電子支付上的故事。話說這位網友剛過世不久的媽媽,生前申請加入了多家電子支付業者,所推出的關於「儲值」帳戶會員。

這些業者,有不少是一般商家所發的儲值卡,但是,也包括了I開頭的、P開頭的,還有悠遊卡公司等大型業者。但問題來了,當這位網友,要幫他媽媽「結清」儲值帳戶裡的餘額時,卻發生了很荒謬的事。

因為這些業者要求這位網友,必須依照該公司的「儲值帳戶餘額繼承」規定,備妥「被繼承者死亡證明影本/含死亡記事之除戶證明影本擇一」,以及「申請人的身分證影本+指定領取款項銀行帳戶影本」,再列印「繼承人暨委託申請書」並親自填寫,以及簽名之後,郵寄(該公司建議最好採取「掛號」方式)回電子支付業者辦理。

根據他的計算,申請書2頁,列印費用是6元;影印除戶證明一張是3元;影印自己的身分證及銀行帳戶,應該1張可以搞定3元。以上光是影印成本,就要12元。再加上國內掛號費用是29元,光是郵寄相關文件回電子支付總公司的費用,總計是41元。

沒加入會員還要倒貼錢

等電子支付公司確定要退款時,由於網友並不是該公司的會員,還要負擔30元的匯費。41元加30元後就是71元。但是,他媽媽電子支付帳戶裡,就只剩下68元。等於這位想要結清他媽媽戶頭裡錢的網友,還要倒貼3元。

除非這位網友,也加入這家電子支付公司成為會員,才能夠省下這30元的匯費。然而,這位已經一肚子火氣的網友,哪裡還肯加入這種「開戶容易,解戶難」的公司,並成為其儲值帳戶的會員?因為,就算省下匯款的費用,他也只不過拿到媽媽27元的「遺產」而已。

當然,進一步分析以上的「解戶」成本。匯款費用也許不是電子支付業者收取的,這筆費用也許真的無法免除。只不過,業者選用這種最老掉牙的「傳遞證明文件」的方式(紙本+掛號),恐怕是非常值得商榷及改進之處。

業者流程落伍不便民

因為首先,僅管牽涉到金錢的事,必須在「安全」與「便利性」之間,取得一個平衡。但是,在現今可以線上開戶、線上投保、線上認證身份之際,居然最領先潮流、使用最新科技的電子支付業者,還是用這麼落伍與不便民的方式,要求民眾「只能選擇『紙本+掛號』的遞送證明文件」方式?

其次,這種老式的「紙本+掛號」的方式,也完全不符合現階段的「環保」與「節能」的新時代潮流。因為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理念來看,不採用紙本,可以「減少紙張」,而不採用郵寄方式,也能夠「減少碳足跡」。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是:僅管會員選擇「永遠不解除帳戶」,電子支付業者依法,也不能「私吞」這筆「小錢」,只能另外提存在專門的帳戶裡。但是別忘了,電子支付儲值功能的使用者,多半是小額使用者。簡單來說,就是社會中下層、資產不多,可能因為信用不佳,連信用卡都申請不到的市井小民。

也許對有錢人來說,電子支付儲值帳戶裡的錢,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蠅頭小錢」;但是對於很多沒有能力申請信用卡,幾乎是「無產階級」的市井小民來說,任何小錢都是錢,怎麼能夠因為金額小,就無視於這群人的權益?如此忽視客戶一分一毫金錢的電子支付業者,還能稱自己是「金融服務業」嗎?

儲值帳戶未訂統一準則

關於這位網友的問題,筆者也實際打電話,詢問了金管會銀行局裡,負責電子支付業務的官員。對方向筆者表示,目前各金融機構,對於低於3萬元的繼承存款,已採取「不須全體繼承人人均要全數到場會同處理」的便民方式。只是,金融機構有非常多實體分行,可以方便民眾親自前往辦理。至於這種新世代的虛擬帳戶,卻完全沒有任何便利的分行,得以解決以上所提到網友的困擾。

且據這位官員表示,由於電子支付儲值的帳戶,目前尚未訂有統一的規則。所以,各家業者目前,是有權利訂定自己的處理辦法。所以,如果業者遇到相關困難,也可透過金管會的申訴管道,以尋求進一步的協助。

然而,這位網友極其無奈地表示,自己平日工作已經非常繁忙了,為了幾個金額加總起來,不過數百元的儲值帳戶,要耗去非常多的時間、精力與一定成本,「我才沒有那個美國時間,去跟這些大財團周旋」,他說。

這位網友更無奈且打趣地說:國內電子支付業者的這種做法,就只是逼使他把錢,永遠掛在電子支付帳上,並且讓他買一個,用電子支付來「遙祭老媽」的「懷念」。

開戶難解戶更難

所以,他說他最近遇到朋友,都會跟他們分享他老媽的故事,並且極力建議他們,千萬不要把錢,輕易儲值到電支帳戶裡去。因為,他就是一個活脫脫的「開戶容易,解戶難」的案例。

值得讀者特別留意的是:這種電子支付儲值,與一般的電子支付業務並不相同。電子支付總共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綁定信用卡;另一種則是綁定銀行帳戶。

其中的前者(綁定信用卡)時,使用者只有在真正消費時,才開始刷卡消費,就跟刷實體信用卡的意思,是一樣的。但其優點是:可以避免持卡人用實體信用卡付帳,而信用卡遭到盜刷及側錄。

至於後者(綁定銀行帳戶)時,錢會先由使用者的銀行帳戶,撥一筆金額到電子支付帳戶中進行「儲值」,日後實際消費時,再由電子支付的儲值帳戶中進行扣款。

電子支付使用方式分兩種

其實這部分,也還可區為兩種:一種是電支業者,直接由客戶的帳戶裡,扣除當下的消費金額;另外一種,則是將客戶銀行帳戶裡的錢,儲值到電支業者的帳戶(可以帳戶直接儲值、透過相關機構例如便利商店現金儲值,或是接受業者轉帳到客戶的電支帳戶等等。現在的統一發票中獎後,民眾也可以預先設定,將獎金直接入電支帳戶中)。

其中,由帳戶直接扣款,是很方便的方式。只是消費者在對帳時,需要自行多花點心思進行查核。因為,其銀行帳戶裡,只會出現某某電支業者扣款訊息,並沒有真實的消費明細。有需要的民眾,必須自行向電支業者複查。此外,對於習慣使用紙本存摺的民眾來說,還有一個不方便,那就是存摺可能沒多久,就要更換了。

至於使用電子支付的儲值帳戶好處(將客戶銀行帳戶裡的錢,儲值到電支業者的帳戶,也就是本文所提到的案例),就是能做好適切的財務管理。舉例來說,可以建立一個每月固定金額的生活費專戶。且使用的會員,也能享有電子支付業者的更多回饋。

正因為電子支付業者,希望民眾多多使用此一儲值功能。所以,多半推出許多「加入會員,每筆消費滿一定金額,就多送福利點數」的促銷活動,以吸引了不少貪圖小便宜的婆婆媽媽們申請。然而,可能讓她們萬萬沒想到的事:自己的一時方便,卻成為後代子孫「處理起來不划算,不處理也不甘心」的難辦之事。

不用的帳戶盡快結清

不過,由此網友的案例,也讓筆者陷入深深的思索。由於金融帳戶,要由他人解除的過程非常複雜與麻煩,所以,筆者真的建議民眾,就算自己年紀不大,很少用的帳戶,真的早早自己結清的好。

因為首先,不要以為自己的錢存在銀行,銀行就會定期計算利息給存戶。除了少數網路銀行的計息金額,是以「一元」開始外,非常多銀行的起息點,已經提高到「百元」。

其次,當銀行帳戶久久不用時,就有可能被列為「非活躍或休眠帳戶」,存戶將無法進行任何交易,包括存款、提款及轉帳;甚至,還會被收取額外的管理費用。所以,就算目前市場利率不高,真的也非常不建議民眾把錢,擺在完全沒有用的任何不常用的帳戶之中。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http://swlee0630.blogspot.tw/

信用卡 儲值卡 數位帳戶 李雪雯 財務管理 遺產 電子支付

相關新聞

「通膨跟人口高齡化」2個社會結構重大變遷! 達人:不投資只靠工作將一路做到老死

最近幾年的台灣,出現兩個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遷,分別是通膨加劇以及超高齡社會,先分別簡單說明一下近況。

三個「窮人特徵」…沒時間觀念、過於關心他人、精緻窮! 阿格力:趕緊改掉

時間就是金錢,假設...花時間去排隊為了省錢,但省下來的錢可能都省不到基本薪資;尤其有些人還去代排,假設領個一兩千,可能跟基本薪資算換起來也沒有比較賺。

出社會14年…32歲存款900多萬!資產「3部分組合」曝光:工作儲蓄約288萬

目前淨資產九百多帳上獲利150+150萬這幾年領的股利,14年總投入本金約六百多,當累積到一定的本金跟張數,現金流會更有感!每一步的努力都是在對未來奠定基礎。

朋友想買房直言「蛋白區」壓力還好! 板橋平民女驚:竟然是大直或內湖?

信義區俏千金的世界,果然不是我這個板橋平民女所能窺探的。

吵架要如何贏? 達人教戰別急於自證:開口心法以「你」取代「我」

吵架要怎麼贏,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千萬不要拚命「自證」,尤其是被他人誣陷時。

父母真正的愛…不是幫小孩贊助留學、付買房頭期款!小車:是顧好身體跟存養老金

父母真正的愛,不是將錢花在讓孩子比拚物質、大秀才藝、贊助留學、幫他付買房頭期款,把錢留給自己,存有餘裕的養老金,並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就是對子女最大的恩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