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用錢的4個行為順序! 借錢花在「未來能帶來報酬」的東西上

會借錢的才是有錢人
關於錢的所有行為,不外乎就四個:借錢、花錢、存錢、賺錢。
這四個行為,你會怎麼排序呢?我猜會是:
賺錢 → 存錢 → 花錢(避免借錢)
然而,在有錢人的心裡,這四個順序是這樣的:
借錢 → 花錢 → 賺錢 → 存錢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避免借錢」的概念,量入為出,賺多少花多少,不要把錢浪費在自己負擔不起的奢侈品上。
所以,你一定也曾在逛街挑商品時,有過「這個太貴了,不值得」或是「我買不起」的想法吧。
有這樣的想法,代表你的潛意識認為,你不覺得自己有錢,或有能力成為有錢人,所以供不起高昂的消費。
有錢的人不這麼想,他們會借錢買目前負擔不起東西,日後再慢慢還款,因為他們從骨子裡相信自己是有錢人,或即將成為有錢人,也絕對還的起這筆債務。
因此,他們努力工作、提升實力,在生活中找出每個能精準的投資機會,當努力夠久、投資做的夠多,累積的財富自然比普通人多得多。
有錢人的錢不是放在口袋,而是放在腦袋裡的。
對有錢人來說,他們只會把錢花在「未來能帶來報酬」的東西上,也就是普遍對「資產」的定義。但是什麼樣的花費是資產?《錢意識》這本書就有談到:
如果一件昂貴的名牌衣服,能幫助他們談成下一筆更大的生意,那這件名牌衣就是資產;
如果一餐昂貴的有機餐點,能讓 40 年後的自己免於病痛,那今天昂貴的餐點就是資產。
在財務報表上,這些是花費,流出就沒有了,但對有錢人來說,這些是會回收的資產,借錢去買也值得。我想說的是這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