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有錢人」迷思744》醫療險政策改革掀停賣潮,民眾只能坐以待斃?!
多張保單即將停售
端午節前、後有媒體報導,為配合金管會改革醫療險的政策方向,包括富邦、台新、安聯、安達等多家壽險公司紛紛宣佈,架上的醫療、意外、失能險等20張保單,都將在6月底前停售。
且在這一波停賣潮中,除了住院醫療險、意外險之外,還包括了失能險。據業者的說法,為了因應金管會對「人身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項」第87-2條的新規定,金管會認為疾病失能,與意外失能所導致的情況不同。假設都依照傷害險的失能等級表理賠,恐有失公平,因此保險公司的失能險必須先下架。業者表示,未來是否會改版上市,目前仍不知道。
不過,因此而衍生出幾個問題及趨勢,值得所有已買、未買相關保單的民眾注意、了解,以及即早因應。
首先,視個人情況決定「是否搶買」。至於在停賣前,民眾是否值得搶買僅存的幾張實支型保單?對此問題,原則上從「性價比」來看,筆者認為是值得「搶買」,但是民眾得要有「核保時間超長」的心理準備,而且,在核保更趨嚴格之下,很可能等了大半年,最終還是「沒能買到保單」。
其次,找尋其他替代保單,或是自存醫療基金,學會「拒絕過度(自費)醫療」。在一波波保險公司因為「損率過高」,而持續不斷「停賣舊保單」之下,也代表民眾日後要買到「俗又大碗」的醫療、失能險,只會越來越困難。那麼,民眾就完全沒有任何醫療保障可言嗎?其實也未必。
三大配套措施可用副本理賠
因為對保戶來說,解決方法有二,其一是:找其他可替代保單。因為據金管會所言,為了因應新版實支實付醫療險,產壽險公會已向金管會提出三大配套措施,一、住院醫療、傷害醫療、團險、旅平險等均分別適用正本限額,也就是跨不同險種都可申請理賠,二、團險、旅平險、海外突發疾病等未要求正本者,仍可用副本理賠,三、續保件也可續用副本理賠。也就是說,真的需要副本理賠的民眾,可以試試以上這幾種保單。
又例如停賣新聞曝光之後,有部分癌友便認為,副本理賠取消後,實際領取的保險金額度只能支付醫療費用,無法支應生活、暫停工作所產生的經濟負擔。
事實上,保險市場中本來就有一次給付型癌症險,具有以上的功用,但對不幸罹患癌症民眾來說,最常見的殘酷問題反而是:平日身體健康時,什麼保險都不想買;等到健康真正出問題了,才想到手中沒有一張保單,是可以「幫忙其支付昂貴醫療帳單」的。
終身醫療險當主約比較貴
且值得保戶注意的是:這裡所謂的「可替代保單」,主要是「一次給付型」的重大疾病、癌症險,以及定期給付型的實支實付型醫療險。而完全不包括「日額給付型的終身醫療險」。
最好不要以終身醫療險當主約,因為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特別是被保險人年紀輕時),同一性別、年齡所要繳交的年繳保費,會比用終身壽險當主約,要貴上非常多。
然而,筆者最最不建議優先投保日額給付住院醫療險的原因,主要還是「真正住院天數並不多,最大花費,還是在自費醫療項目上」。因為這些金額,動輒是數十萬元或上百萬元。
不論是住院或門診手術,每次就只有幾千元(以日額倍數為準)而已。且在此同時,筆者特別又不建議選終身醫療,理由是「理賠仍有上限」。而這個「上限倍數」,不論是兩、三千倍,都不符民眾實際需要。
因為民眾單純每年要住上大半年的假設,實在很難達到,而住院或門診手術等費用,每次實際理賠金額又不高。簡單來說,上數理賠倍數雖然看起來高,但其實是看的到、吃不到,畢竟,保險公司都不是吃素的,除非是極少數特例,否則,那所謂的「兩、三千倍」的醫療帳戶,基本上都是「看的到,卻吃不到」的幻影而已。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提早買、買錯保單,不但用最貴的錢,買不到什麼保障,最終還有可能「買了,卻完全無用武(支付帳單)之力」!因為保戶最好要有這樣的正確投保觀念:不要以為未來保障,都是保險公司付錢,那也是妳繳的保費!
民眾得多存現金或穩健收益投資
解決二、自存醫療基金。筆者之所以大力推廣這樣的概念,主要原因為二,其一是「未來推出的保單,鐵定是「保費A貴,且保障項目少且更加限縮」;其二是「這世界,只有現金是『沒有支付限制』的」。
所以,與其民眾花了大錢,買到的保單可能「效益不大」、「無法理賠」,或是「看的到,卻吃不到」,那還不如多存一些現金,並且選擇可以穩健收益的投資標的「定期定額」,替自己累積出一筆「高齡後自費醫療基金」,民眾還更不用擔心任何「拒賠」的問題發生。
解決三、確實詢問第二或第三醫師意見,讓自己避免產生過度醫療下的過度醫療支出。筆者認為,正因為保險公司「賠怕了」,未來的健康險(特別是住院醫療險)的趨勢,將是「高額投入保費,只能換得少少的保障」。
所以,與其民眾買一堆不實用、「事倍功半」的保單,反倒不如努力自籌醫療基金,以及多方詢問醫療意見,以便向昂貴的自費醫療說「No」!關於這部分,筆者還是推薦讀者,再次閱讀這篇之前的專欄。
最後,若有保險業務員「鼓勵」勸保戶先向別家申請理賠,或鼓勵業務員拒絕保戶先向自家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一定要記得向金管會申訴。例如有媒體就表示:外界關注,若未來實支實付醫療險採差額理賠模式,各保險公司未進一步按比例攤賠,在業界競爭心理下,業務員是否會鼓勵保戶先向別家申請理賠、避免搶當首家理賠的保險公司,長遠甚至影響理賠服務品質」。
對此,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便在11日的記者會上重申:「能為保戶處理理賠,是保險公司爭取服務保戶最好的機會,金管會也將禁止保險公司以獎金鼓勵業務員勸保戶先向別家申請理賠,或鼓勵業務員拒絕保戶先向自家保險公司申請理賠;若有業務員拒絕替保戶處理理賠服務,金管會收到申訴即會作處理」。
所以,筆者也要在此提醒保戶在理賠時,若遇到以上「勸保戶先向別家申請理賠」的情形,請保戶千萬不要姑息養奸,一定要去金管會申訴,以確實維護自身權,並且一定要將這位業務員,列為「永遠拒絕往來戶」!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http://swlee0630.blogspot.tw/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