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北台灣濕冷 吳德榮:下周一鋒面到、降雨明顯

美眾院歷史性表決 將共和黨「騙子」議員桑托斯趕出國會

地牛翻身!台東6時27分規模4.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洋蔥式投保 強化醫療照護

補足醫療風險缺口,要準備多少才夠?內政部公布2022年國人平均餘命79.84歲,高於全球水準,再比對衛福部釋出國人2019年不健康餘命達8.74年,創歷史新高,顯示部分長壽者不一定代表生活品質好。

台灣人壽通路營運總處資深副總經理廖俊禎表示,透過保險轉嫁長照的高費用風險,已經是退休必備的規畫。

根據經濟日報與台灣人壽合作的「2023國民健康醫療暨保險需求調查」發現,高達23.8%國人認為「重大傷病」對自己以及家人帶來的風險最高,有逾半國人最擔憂自己退休後得「癌症」或「失智」,擔心醫療所費不貲不僅帶來經濟壓力,更造成家人的照顧壓力及負擔,顯示走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愈來愈擔心老化風險。

調查顯示,國人退休後最擔心的疾病,以「癌症」(59.4%)「失智」(50.4%)比率較高,面對老年疾病的家庭支出風險,受訪者最擔心的以「自費醫療」(73.1%)最高。對於失智症患者可能帶來的照顧費用,逾55%擔憂醫療費用及看護費用,比例最高。雖有約四分之一受訪者認為退休後應該要準備200萬至400萬元醫療費用才足夠,但談到要透過商業保險來轉嫁可能失智帶來的風險,民眾願意投保的金額有多少?卻有高達44.3%受訪者僅選擇「5,000元以下」。

台灣人壽商品精算處副總經理賴玉菁分析,隨著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醫療需求愈來愈高,建議民眾可先以全民健保為醫療基底,採「洋蔥式投保」方式來規劃,先購買日額型醫療險主約,若預算允許,再搭配實支實付型附約,建議兩者一起選購,對填補自費醫療及支付病房升等費用較有保障,以獲得更好醫療品質。

以台灣人壽「珍好好醫療帳戶終身健康保險」為例,此保本型的保單提供16項保險項目,涵蓋住院、手術及癌症放射/化療,特別納入治療處置以及高科技放射線診療,且醫療給付總限額高達住院日額的3,800倍,若連二年以上未出險,還可享醫療給付增值20至50%。

賴玉菁更指出,好的投保策略是隨著各人生不同階段,調整自己的風險保障,如25至30歲社會新鮮人,先以意外險、終身醫療險、終身防癌險級實支實付醫療附約打造好基礎的防護網;31至55歲中流砥柱則是因應家庭責任增加,強化「一次給付性」的重大疾病/特定傷病險,循序漸進強化醫療保障、長照保障;55歲以上樂活屆退族,除檢視過去投保的準備是否足夠外,更該加強檢視重疾、特定傷病的保障是否足夠。

保險 失智症

延伸閱讀

比照托育 解決長照缺口

媽媽失智10多年 金鐘視后竟笑稱:讓我賺了不少錢!

健康醫療暨保險需求調查/規劃保單 先算失智衍生開銷

失智走失漸增 4年通報近7千人

相關新聞

郵務員工因2千萬房貸墜樓?能成功貸款都屬高難度…專家「標題亂象」:至少5方法能解決

看到了有些財經名人,大致上就是批評這人應該要先投資股票就不會這樣,利用股息去繳房貸,問題才能解決。

姑姑賭博欠債2千萬…阿嬤要賣屋救女! 律師提五解方:就是不能賣房子

只要姑姑願意努力,薪水再少也是可以讓姑姑以及受扶養親屬活下去。

「餐廳外場有6萬才願意做!」 他籲先證明自己值得:別東施程度還開西施等級的薪水

這種一開始就要求高薪水的,我連問都不會再幫忙問了,她應該用工作能力證明自己值6萬元...

用贈與免稅額將房給兒子…再轉售竟要放700萬房地合一稅! 專家點出「3原因」

一樣是贈與,但是贈與現金、股票還是不動產,未來的稅務效果大不同。你一定很好奇,一樣都是贈與244萬,到底差別在哪裡呢?

不辦信用卡、信封袋收支控制法…在現代已不實用! 存錢絕招很簡單:算出預算學會記帳

收入增加不代表可以投資的錢也會增加,如果你無法將這筆錢存下來,那麼提高的也只是你的生活品質而非投資本金。

公婆把店面登記在先生名下…妻子想把租金拿來家用! 律師曝三點:媳婦沒權利管

媳婦感到不解,認為公婆花不完10萬又不願意補貼,並堅持10萬租金是老公的「權利」,老公也難以接受她的想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