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買房給小姑」卻要丈夫幫忙出錢付房貸? 律師:法律來說首要先扶養子女

示意圖。 記者許正宏/攝影
示意圖。 記者許正宏/攝影

公婆買房子,登記小姑名,丈夫出錢?記得溝通3件事

有位太太分享了她的煩惱,原因是婆家買新房付了頭期款,後續貸款原本小姑答應承擔,所以公婆也決定將房子登記在小姑名下,隨後小姑又提出希望能和哥哥一起分攤房貸,表示父母是大家的。

公婆認為這樣很孝順,很贊同,但太太考量到目前沒有和公婆住,而且將來也有換房計畫及日常生活、育兒等開銷,如今突如其來又新增一筆支出會成為負擔,此外丈夫也認同小姑的話,想要盡孝,讓太太很苦惱…

一、這位太太痛苦,關鍵在於公婆、小姑、先生以及自己,有3件事沒有講清楚:

1. 房子究竟是誰的?

爸爸媽媽買的房子,感情上是「這個家的」,法律上依照登記,卻是小姑的。除非爸媽跟小姑有簽「借名登記契約書」,否則,日後很難認定是父母的房子。

如果不是父母的房子,那麼先生所付的貸款,是盡孝?

2. 丈夫賺的錢該照顧誰?

丈夫賺的錢當然是丈夫的,有權自由處分,送給父母也應當。

然而,從法律來說丈夫賺的錢首先要扶養子女、妻子,父母本身有錢的話,丈夫所給的錢是錦上添花,並不是雪中送炭,要量力而為。

3. 丈夫出錢付房貸,未來拿得回來嗎?

希望父母看到自己的兒子有孝心!

這位丈夫為了盡孝付貸款,在法律上很有可能認定為贈與父母的錢,既然贈與,那就拿不回來。

父母也要了解這關鍵狀況,替兒子與孫子想一想。

二、如果要付房貸,記得保護自己的出資:

如果和太太溝通後,決定要和妹妹一起承擔房貸,又擔心日後衍生出問題,那很多事情都可以先提前做好。

例如:和妹妹提出將房子改成共同登記,因為自己也有出錢,應當也擁有房子的所有權。

每次繳費都要有相關的證據證明自己有出錢。也可以和妹妹一起開立專門還房貸的帳戶,盡量避免全由單一個人繳費或給現金等造成日後無法證明自己有出資,留下證據重點不在堤防他人,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不被受損

三、不付房貸,改其他孝養方式:

評估後如果發現付房貸,經濟上會有壓力或是擔心後續衍生問題,那也可以改成其他盡孝的方式,例如:每個月給父母可以負擔的孝親費,至於父母收到孝親費去怎麼運用那就是父母的事了

家人,需要多角度的溝通,彼此體諒,買房才會得到溫暖。

◎本文內容已獲 蘇家宏律師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房貸 頭期款 小姑 丈夫

延伸閱讀

改買00878和00713…並把近期損益翻紅的0056出清? 專家:沒必要換股

當初四檔金融股擇一來存…最終選第一金! 他卻因「這點」:考慮換標的

加入00878和00713優點!月配息ETF「00929」有何特別之處…能投資嗎?

「玉山金長線股價絕對不會只有這樣」但卻獲利了結? 他:短線滿足點已到

相關新聞

公婆把店面登記在先生名下…妻子想把租金拿來家用! 律師曝三點:媳婦沒權利管

媳婦感到不解,認為公婆花不完10萬又不願意補貼,並堅持10萬租金是老公的「權利」,老公也難以接受她的想法...

老公剛離世…大小姑竟要求外配交出存摺、印鑑、房屋所有權狀!律師:遺產合法繼承人是太太和兒子

有一位外籍太太,小孩已經成年,他的丈夫去世後,大姑、小姑來代替她處理丈夫後事,她們跟她說:「妳不是台灣人怕有危險…」,並讓太太將丈夫的存摺、印章、房屋所有權狀都拿出來交給她們...

爸爸去世遺產繼承的房子有貸款…無力負擔想出售! 專家「兩招」教有效降稅

繼承時,繼承時房屋評定現值及公告土地現值(下稱房地現值)是400萬,但房貸還剩700萬。黃先生因為無力還貸款,112年9月以900萬賣掉房子。

「32鎂蛙」崩潰賠上萬!網籲:解定存改買TQQQ、TM

新台幣匯率20日勁升1.98角,收31.658元,連六升並創逾三個半月新高,累計升幅高達6.94角。PTT網友表示,他最近才加碼美金定存,均價32.4元,如今新台幣一路升值,害他虧損好幾萬元。許多網友吐槽,「歷年來11月台幣本來就很強,去年就演過一次,定存32元就該換回來。有人建議他「解定存改買TQQQ跟TM」。

升經理後陪下屬加班且凡事「事必躬親」…卻狂收辭呈? 他曝光原因:主管太努力就是錯誤

總經理搖搖頭:「問題在於你太過努力了。努力過了頭的結果是讓下屬沒有成長,而且看不到未來。」

婚後不跟父母住…被脅迫會分不到遺產? 律師直言確實可行:籲別用法律傷害家人

父母在法律上確實可以因為兒女大不孝,就讓他們喪失繼承權,如果只是不聽話,父母可以寫遺囑,讓子女只拿到特留分,或是生前移轉部分財產給孝順的子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