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退自提6%需要嗎…退休能多領兩倍? 專家提供「3點評估方法」

勞工退休金自提6%退休領兩倍,這是真的嗎?每個人都能領兩倍嗎?
2022年結算的勞退收益率-6.6732%,標榜不虧錢的保證收益率啟動了嗎?很多人問道該不該自提勞退,畢竟這是關乎未來退休生活的問題;而且,自提是要拿自己的收入來提繳,選擇繳多少錢,都會排擠你的生活費。
YouTube頻道《艾倫的理財研究室》分享勞工該知道的3個評估點,讓你快速學會評估,進而決定該不該自提勞退。
以下為影音內容:
自提6%
在台灣,新制的勞工退休金制度,是強制雇主要幫員工提繳勞工退休金,提繳金額至少是員工投保薪資的6%,而員工本身是不強制繳6%薪資勞退。
但員工可選擇申請自提1~6%薪資,將這部分薪資作為退休金費用的儲蓄,而目前政府為了鼓勵勞工自提勞退,在自提勞退的金額也可以減免所得稅。
但企業主跟自營商和無一定雇主勞工,由於這些人並不是屬於企業員工身份,因為沒有雇主,就沒有6%強制提繳,想要有勞工退休金,就只能申請自提。
而不管是雇主提撥還是勞工自提的錢,這些錢都會先進入勞工個人的勞退專戶,就算勞工離職,退休金也能帶走,一直到60歲起,就能選擇提領方式,分成一次提領跟按月領提方式,另外新制勞退提領是「領完為止」。
然而,領兩倍的說法,講白話一點,自提多繳了一倍,當然會多領一倍。
到底要不要自提勞退呢?以下評估點決定
1.現金流
也就是現在一直到退休前的收支狀況,如果現在的收入比日常支出還要高,那麼自提勞退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因為自提勞退就像拿一部分的薪資,交給政府監督管理,讓退休金能增值。
反之如果現在的生活費比較高,收入不穩定,或是資金排擠其他預算,像是要買房、買車、撫養子女或父母,自提勞費可能會讓你的財務更加緊繃;此時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增加工作收入,讓自己的收入大於支出在考慮退休金。
畢竟收支不平衡,再多的方法都多餘。
2.風險承擔
用薪資自提勞退作為額外退休金準備,代表願意把錢交給政府規劃退休金,但政府的退休金波動小、報酬不高。
個人都建議把勞退績效預估在3%就好,而有些勞工看到這樣的績效認為真的太低,更傾向拿自提的預算自己做投資,這也代表必須自己負擔投資風險。
如果投資的股票或基金表現不如預期,或是快到退休的經濟狀況不如預期,可能還需要承擔更多不同情況的風險,因此,如果不願意承擔太多的風險,或是對於投資市場沒有足夠的了解。
那麼選擇自提讓政府代為管理退休金,可能是在準備退休金比較穩定的選擇。
但選擇自提也有兩個需要考慮的缺點:
1.勞退和歷史大盤市場年畫報酬率相比,勞退的收益比大概只有一半甚至更低。
2.不管是雇主提撥還是自提勞退的錢,就是綁定到60歲或失能、死亡才能領,完全依靠勞保勞退規劃財務,往往無法抗衡人生會遇到的各種風險。
3.退休金收入
如果計算自提後預估的退休金收入,發現根本無法滿足退休生活需求,只靠提撥勞退來準備退休金,可能就不會是一個適合的準備方式。
另外,勞退專戶本身有保證收益機制,很多人誤以為只要虧損就有保證收益,事實上保證收益是在請領時才結算。
簡單說,請領時結算勞退專戶的金額少於本金從頭到尾都配置定存的效益,保證收益才會啟動它的保護機制功能,讓這筆錢至少等於放到定存的效益。
◎本文內容已獲 艾倫的理財研究室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