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保護孩子不周」新北某幼兒園學童遭餵藥 侯友宜晚間鞠躬道歉

遺產稅不按時處理會怎樣?律師「恐多花錢」:可能有三大損失

新台幣示意圖。圖/ingimage
新台幣示意圖。圖/ingimage

一對姐妹花在父親過世後,繼承了父親4263萬多的遺產,但因為沒有按時繳納,166萬的遺產稅加上滯納金變成183萬多元,而執行署在變賣父親股票時,剛好是股價低點,造成姐妹損失…。(新聞連結

第一大損失:需要額外多繳滯納金與利息

在收到核定納稅通知書後,能在期限的兩個月內繳清是最好的,否則超過每3天就會被加徵應納稅額1%的滯納金,如果超過30天仍沒繳納,就會被移至執行署強制執行,將錢財掌握在自己手中比由他人來處理會更符合自己的期待、想法,避免造成不符合自己期待的結果。

此外,滯納期限一滿就不止原本稅款和滯納金,還會按日加利息,越晚繳稅,要付的錢就越多。

第二大損失:遺產稅過於龐大,國家也不會自動幫你抵稅

若是遺產稅額若超過30萬元以上,身上沒那麼多現金不能一次繳納時,就可以在「繳納期限」內,向國稅局申請分18期以內繳納,或是申請實物抵繳,新聞中的姐妹就可以按時申請,用遺產中的股票來抵繳,但因為股價有變動性,要比較「申請抵繳當天的收盤價」與「父親死亡日的收盤價」之高低情形而定,抵繳也有它的學問及規則:

1.「申請抵繳當天的收盤價」大於「父親死亡日的收盤價」:等於賤賣股票

若繳稅時股價上漲,可以全額用股票抵繳,但姐妹也可以選擇設法籌措現金繳稅,保留價值較高的股票。

2.「申請抵繳當天的收盤價」小於「父親死亡日的收盤價」:還要另外找錢

若父親死亡日收盤價較高,雖然等到抵繳時股票下跌了,仍然可以依照較高的價格抵繳,但是會計算股票占全部遺產的比例,以這個比例乘以應納稅額得出的金額才可以抵繳遺產稅。

第三大損失:當被強制執行時,還要支出強制執行的必要費用

新聞中的姐妹,因為一直沒去繳納遺產稅,於是被執行署強制執行,此時就連「實物抵繳」的機會都沒有了,強制執行是看拍賣的金額,正好在股價下跌時賣出,則變價就更少,損失就會比實物抵繳更大。

不按時處理遺產稅,損失:

1.滯納金

2.利息

3.強制執行必要費用

繳納遺產稅還是要儘早處理,不然被移送行政強制執行,就難免在執行中因為財產的市價無法預期的變化,造成變賣或拍賣的價格不符預期而損失。

◎本文內容已獲 蘇家宏律師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遺產稅 利息 財產 滯納金 股票

延伸閱讀

瑞士信貸會是下一個矽谷銀行嗎? 他:利空出盡…別隨意進場放空

無痛月領5萬退休金? 她曝光「三方法」:自提6%+存股00878

遺產外國人可繼承嗎?越南媳婦消失6年卻來分房的啟示:辦繼承是拖不得的

遺產配偶可先拿50%後…才分其他繼承人? 律師提「四迷思」:非婚後財產

相關新聞

先買車或趁早理財?她舉「80萬車價」為例:5年後差距超過百萬

用「先買車或先理財」,讓你們更清楚「資源配置」對未來的影響。

遺產大部分都給孝順的兒子…其他繼承人提訴訟一樣敗訴! 律師:還好有遺囑

日本有一地主去世後留下了價值2億多日圓的遺產,生前立下遺囑,將大部分的錢財給孝順的次子夫婦,而不常回家的長子、三子只能獲得少量現金。長子和三子不服,以爸爸晚年老年癡呆為由,提出遺囑無效的訴訟,最終法院以爸爸的遺囑和立遺囑時的錄影判定長子、三子敗訴...

勞保選「月領」一定比較好? 專家提四件事必知:用悲觀情況存預備金

勞保月領金額幾乎不可能超越原薪資,甚至多數情況不到退休前月薪的一半...

儲蓄險有6%報酬率且只需存六年? 他1圖看懂:是銀行理專的話術

前幾天去處理事情,發現某位專員已經不在位置上,想起了,三年前她帶來的一段故事。

遺產就是不想留給配偶!律師曝光如何「對抗特留分」:方法多但風險也高

遺產可以不給配偶嗎?很多人因為受到配偶的不尊重、甚至是虐待,所以往後自己的遺產不想給對方。 也有些人是小孩要結婚,對於結婚對象有疑慮,想保護自己一生打拼下來的家產,那麼遺產可以不給配偶嗎?法律上還能怎麼做呢?

勞退少領2百多萬…因「舊制一規則」!專家:他晚半年退休還以為爽領50萬

一位勞工原本預計跟隨公司政策,放半年帶薪長假加年終獎金總計「不工作可爽領50萬元」,且放完假之後就申請退休。看似一切完美,但卻會讓他少領了200多萬的勞退金?問題原來是出在舊制的計算方式...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