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抓到了!鹹粥店槍殺案嫌犯躲新北宮廟內 凌晨狼狽落網

Uber踩到雷! 36個城市費率提高導致司機收入崩盤、乘車優惠券也沒輒

提高Uber搭乘的基本費率,讓司機增加收入。費率愈高,就可收到更多的車資,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這個商業模式卻讓人意外。 示意圖/ingimage
提高Uber搭乘的基本費率,讓司機增加收入。費率愈高,就可收到更多的車資,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這個商業模式卻讓人意外。 示意圖/ingimage

共享汽車是另一個顯現一般均衡效應的完美實驗室。例如,我還在Uber工作時,卡拉尼克同意試著提高基本費率,讓司機增加收入。費率愈高,就可收到更多的車資,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不是嗎?然而,光從表面來看,可能會上當。

費率提高,司機收入增加?

我們公司的3位經濟學家強納森.霍爾(Jonathan Hall)、約翰.霍頓(John Horton) 和丹尼爾.克聶佛(Daniel Knoepfle)在實施費率提高的36 個城市調查研究105週。他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模式:在前幾週,費率提高使司機收入大幅增加,但是到了第6週,收入就開始下降了,變成比費率提高前再多一點點而已,到了第15週,收入反而不如費率提高之前。

(本文出自《規模化效應:從A到A+,讓好創意擴大影響力》)
(本文出自《規模化效應:從A到A+,讓好創意擴大影響力》)
為什麼?由於漲價,想當Uber司機的人變多了,而原來的司機又更努力載客。因此,市場的供給面變得更競爭,這意味每位司機的總載客趟次減少了,消除費率提高帶來的預期效益。Uber提高費率的用意是好的,然而大規模實施卻產生始料未及的外溢效應。

5美元的乘車優惠券

我後來觀察到西雅圖的Uber乘客也出現類似的外溢效應。這件事其實很簡單。我們給一群Uber用戶5美元的優惠券,讓他們在某個星期五下午搭乘,然後和那個下午沒拿到優惠券的用戶比較。果然,拿到優惠券的那群人叫車的趟次增加了,而司機收入增加的部分足以抵消優惠券提供的折扣。表面上來看,我們似乎中獎了:只要一個小改變就有可能賺大錢。

在這種早期成功的鼓舞下,我們決定在西雅圖讓更多乘客可以利用5美元的優惠。沒想到擴大實施之後電壓下降,我們像吃了一記悶棍。儘管5美元的優惠立即帶來乘車趟次的增加,就如同我們最初測試那樣。但接著出現市場失衡的狀況,在整個城市乘車趟次突然減少。似乎一開始令人心動的優惠在一夜之間遭到嫌棄,就像一盤原本美味的食物因為乏人問津,最後餿掉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乘客變多,司機變少了

我們研究數據之後,就豁然開朗了。原因並非第一次的小規模成功是偽陽性,也不是參加先導計畫乘客的代表性不足,無法精準代表所有西雅圖的乘客。擴大實施後,5美元的優惠一開始的確造成需求增加,叫車的乘客多了,但可載客的司機變少了。

司機短缺導致費率增加,乘客等車的時間也變長,於是整體需求又減少了。市場是活的,隨時都在變動,此時只是進入一個新的平衡點。雖然使用者人數不多時,這個策略看來似乎萬無一失,一旦規模化,卻轉勝為敗。套用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術語,好點子到了引爆點就會成了壞主意。

發電廠也有外溢效應

即使在最總體的層面上,外溢效應也以同樣的方式發揮作用。例如,流行病學家通常會說,很多空氣和水的汙染物質是無害的,因而濃度很低,身體的自然防禦機制能修補任何損傷,因此人體不會受到影響。然而,如果排放這些汙染物質的發電廠擴大經營,或是又設立新的發電廠,就有可能超過臨界點。不妨看看汽車和航空的歷史。

交通運輸的科技創新對人類生活帶來革命性的轉變。若是19世紀的人看我們能夠這樣輕鬆快速的在世界各地遊走,拜訪各個地方的人,必會嘆為觀止。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規模化之後,交通運輸科技進展也成為氣候變遷的元凶,可能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存,徹底改變我們在這個星球上的生活。

雖然我們往往把焦點放在因外溢效應而生的不可預見的問題,但就規模化而言,始料未及的影響並非全部是負面的。在國際發展方面,很多人都很關心外國援助組織對當地社群最後產生的影響。特別是就發展經濟學而言,提供現金給貧困地區居民的做法是個值得研究的領域。

例如,一個非政府組織為了刺激貧困地區經濟,積極提供現金或小額貸款給很多居民,就得小心可能發生的外溢效應。這種規模化的現金挹注是否會引發通貨膨脹,或者社會階層化的問題是否會加劇?

(本文出自《規模化效應:從A到A+,讓好創意擴大影響力》作者:約翰.李斯特 譯者:廖月娟)

相關新聞

遺產不想給「嘴賤」配偶繼承能怎麼辦? 律師提這招:對方表現好還可反悔

自書遺囑不必告訴任何人,自己拿張紙跟一支筆,親手寫下遺囑的內容並簽名、寫年月日之後就合法成立。

五億高中生命案的遺憾其實可避免發生? 律師:遺產能用「這2種」信託

新聞報導,台中一名18歲的賴姓高中生繼承價值5億的不動產,卻在與夏姓男子登記結婚2小時後,離奇墜樓身亡,引起多方面關於繼承問題的討論。而高中生法律上的祖父,其實是他的生父,更讓這個事件,增添許多的討論熱度。

先買車或趁早理財?她舉「80萬車價」為例:5年後差距超過百萬

用「先買車或先理財」,讓你們更清楚「資源配置」對未來的影響。

遺產大部分都給孝順的兒子…其他繼承人提訴訟一樣敗訴! 律師:還好有遺囑

日本有一地主去世後留下了價值2億多日圓的遺產,生前立下遺囑,將大部分的錢財給孝順的次子夫婦,而不常回家的長子、三子只能獲得少量現金。長子和三子不服,以爸爸晚年老年癡呆為由,提出遺囑無效的訴訟,最終法院以爸爸的遺囑和立遺囑時的錄影判定長子、三子敗訴...

勞保選「月領」一定比較好? 專家提四件事必知:用悲觀情況存預備金

勞保月領金額幾乎不可能超越原薪資,甚至多數情況不到退休前月薪的一半...

儲蓄險有6%報酬率且只需存六年? 他1圖看懂:是銀行理專的話術

前幾天去處理事情,發現某位專員已經不在位置上,想起了,三年前她帶來的一段故事。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