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學生半數都決定將主修改為經濟學 進入職場後薪資全下降

某一年,大二學生中有半數都決定將主修改為經濟學。幾年後,他們進入職場時會出現什麼情況? 示意圖/ingimage
某一年,大二學生中有半數都決定將主修改為經濟學。幾年後,他們進入職場時會出現什麼情況? 示意圖/ingimage

伴隨規模化而生的外溢效應

外溢效應屬於一個更大的類別,也就是所謂的非意圖後果定律(law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s)。這個道理不言自明:有時,我們已經計畫好會有什麼結果才採取行動,結果卻讓人始料未及。

正如奈德的汽車安全改革和監管運動,就算這樣的行動立意良善,你期待達成某種結果,並不代表不會產生其他結果。這種現象在規模化之後通常會變得格外明顯。

(本文出自《規模化效應:從A到A+,讓好創意擴大影響力》)
(本文出自《規模化效應:從A到A+,讓好創意擴大影響力》)
外溢效應可能會為規模化帶來危險,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說的一般均衡效應(general equilibrium effect)。所謂的一般均衡效應是指整個市場或系統的變化,而這樣的變化在規模小的時候不會顯現出來。

供需的自我調節

在經濟學,一般均衡效應指的是供需關係的自我調節。這種關係是隨著市場發展形成的。廣泛來說,這意味某個領域的系統平衡遭到破壞,系統會在其他領域自我調節,直到恢復平衡。也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這種例子在就業市場很常見。比方說,某一年,大二學生中有半數都決定將主修改為經濟學。幾年後,他們進入職場時會出現什麼情況?假設雇主對經濟學主修者的需求沒有突然激增,大量的經濟系畢業生湧入市場(供給增加)將導致薪資下降,這就是電壓遽降。

然而,如果我進行實驗,隨機選擇100名大二學生,強迫其中一半的人把主修改為經濟學,再來看看他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收入。這些新增的經濟系畢業生收入應該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區區50個學生並不會破壞整體就業市場的平衡。

創新也可能帶來負面

這就是問題所在:我們從實驗得到的答案是源於小規模的實驗,不是大型活動,因此不必然適用於每一個人,甚至是半數大二學生。然而,從現實來看,這正是我們在規模化之前想要知道的事,特別是在政策領域:在每個人都在改變、任何事情和每一件事都可能改變的世界裡,我的構想會帶來什麼樣的整體影響?你不能把構想放在培養皿中。即使是創新,也可能帶來與目的相悖的負面結果,然而這樣的結果,只有在規模化之後才會顯現。

大規模的就業培訓計畫也有類似的結果。這樣的計畫目的是在提供更多機會給求職者。理論上似乎很好,但在現實中,愈多人成為專業技術人士,高薪工作的競爭就愈激烈。這種競爭有可能會拉低所有專業技術人士的薪資,使就業計畫出現問題,減少吸引力,至少在規模化之後變得有利也有弊。一般均衡效應再次顛覆人們的預期。

(本文出自《規模化效應:從A到A+,讓好創意擴大影響力》作者:約翰.李斯特 譯者:廖月娟)

相關新聞

遺產不想給「嘴賤」配偶繼承能怎麼辦? 律師提這招:對方表現好還可反悔

自書遺囑不必告訴任何人,自己拿張紙跟一支筆,親手寫下遺囑的內容並簽名、寫年月日之後就合法成立。

五億高中生命案的遺憾其實可避免發生? 律師:遺產能用「這2種」信託

新聞報導,台中一名18歲的賴姓高中生繼承價值5億的不動產,卻在與夏姓男子登記結婚2小時後,離奇墜樓身亡,引起多方面關於繼承問題的討論。而高中生法律上的祖父,其實是他的生父,更讓這個事件,增添許多的討論熱度。

先買車或趁早理財?她舉「80萬車價」為例:5年後差距超過百萬

用「先買車或先理財」,讓你們更清楚「資源配置」對未來的影響。

遺產大部分都給孝順的兒子…其他繼承人提訴訟一樣敗訴! 律師:還好有遺囑

日本有一地主去世後留下了價值2億多日圓的遺產,生前立下遺囑,將大部分的錢財給孝順的次子夫婦,而不常回家的長子、三子只能獲得少量現金。長子和三子不服,以爸爸晚年老年癡呆為由,提出遺囑無效的訴訟,最終法院以爸爸的遺囑和立遺囑時的錄影判定長子、三子敗訴...

勞保選「月領」一定比較好? 專家提四件事必知:用悲觀情況存預備金

勞保月領金額幾乎不可能超越原薪資,甚至多數情況不到退休前月薪的一半...

儲蓄險有6%報酬率且只需存六年? 他1圖看懂:是銀行理專的話術

前幾天去處理事情,發現某位專員已經不在位置上,想起了,三年前她帶來的一段故事。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