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留下六百坪土地遺產 關係不睦三兄弟想分割利用…最長要等三十年

一名父親過世留下了六百坪土地遺產,三個兒子皆欲各自利用,但母親強烈拒絕。 示意圖/ingimage
一名父親過世留下了六百坪土地遺產,三個兒子皆欲各自利用,但母親強烈拒絕。 示意圖/ingimage

林彥廷律師

甲年邁的父親上個月過世,遺留有一筆六百坪土地,甲與其母親乙,以及另外兩個兄弟丙、丁對於如何利用該土地有不同的想法。

母親認為這塊土地是祖產,希望三兄弟可以一起利用這塊土地;但甲、丙、丁三人關係不睦,因而希望能各自分別利用這塊土地。試問,:甲、乙、丙、丁可運用法律上的什麼方式,達成自身的目的?

一、共有不動產何時可以請求分割?

按《民法》第823條規定:「I.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II.前項約定不分割之期限,不得逾五年;逾五年者,縮短為五年。

(本文出自《遺產與共有不動產分割法律實用手冊》)
(本文出自《遺產與共有不動產分割法律實用手冊》)
但共有之不動產,其契約訂有管理之約定時,約定不分割之期限,不得逾三十年;逾三十年者,縮短為三十年。III.前項情形,如有重大事由,共有人仍得隨時請求分割。」由此可知,原則上共有物得隨時請求分割,但有三個例外:「法令另有規定」、「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以及「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以下詳述之。

法令另有規定:

1.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公同關係存續中,各公同共有人,不得請求分割其公同共有物。」《民法》第1151條、同法第829條定有明文。

2.復按《土地登記規則》第120條第1項規定:「繼承人為二人以上,部分繼承人因故不能會同其他繼承人共同申請繼承登記時,得由其中一人或數人為全體繼承人之利益,就被繼承人之土地,申請為公同共有之登記。其經繼承人全體同意者,得申請為分別共有之登記。」

3.甲的父親過世後,甲、乙、丙、丁均為繼承人,如果甲、乙、丙、丁無法共同申請繼承登記時,甲、乙、丙、丁任一人均得就甲的父親所遺留的六百坪土地,申請登記為公同共有。此種情形,甲、乙、丙、丁均為公同共有人,依《民法》第829條,不得請求分割該六百坪土地。

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

1.按最高法院50年度台上字第970號民事判例謂:「……又民法第823條第1項,所謂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係指共有物繼續供他物之用而為其物之利用所不可缺,或為一權利之行使所不可缺者而言,僅因聚族而居之傳統關係,究難認有不能分割之情形存在。」

2.因此,母親乙以這塊土地是祖產為由,希望不要分割並由甲、丙、丁一起利用的想法,依前述最高法院見解,並不符合《民法》第823條所規定「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故不得作為拒絕分割的法律上理由。

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

《民法》相當重視不動產是否能夠發揮其效益,因此,雖然容許共有人間訂定不分割共有物的約定,但法律強制該期間不得超過五年,若有超過,應縮短為五年。但若共有人間就共有物已有管理的協議時,因為共有物的用益已能圓滑進行,而不會有共有制度無效率的問題,故此時《民法》放寬約定不分割的期限至三十年。

綜上,母親乙不希望分割甲的父親所遺留的土地,可以透過與甲、丙、丁訂定「分管契約」以及「不分割協議」的方式,將不得分割共有物的期間延長至三十年,如此一來,不但能發揮利用共有物的效率,同時也能兼顧共有人對於共有物的情感連結。至於甲、丙、丁希望分割共有物,則要避免《民法》第823條所列不得分割的事由,例如:辦理繼承登記時,應取得繼承人全體同意,申請登記為分別共有,避免公同共有人不得請求分割公同共有物的情況。

二、什麼人可以提起共有不動產分割訴訟?不動產分割訴訟當事人有哪些人?

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規定:「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因此,只要具有「共有人」的身分,均得提起共有物分割之訴。

按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905號民事判決謂:「次按分割共有物之訴,須共有人全體參與訴訟,其當事人之適格始無欠缺。如有當事人不適格之情形,法院即不得對之為實體上之裁判。又關於當事人適格與否,為法院應依職權調查之事項,無論訴訟進行至如何之程度,應隨時依職權調查之。」

依前揭最高法院見解可知,分割共有物之訴屬於「固有必要共同訴訟」,共有人全體均須一同為訴訟的當事人,當事人適格始無欠缺,且此為法院職權調查事項。因此,不論各共有人是否有意願成為訴訟當事人,均會當然成為分割共有物訴訟的當事人。

三、綜上可知,若無《民法》第823條所列不得分割的事由,而甲、乙、丙、丁對於「是否分割」、「如何分割」父親所遺留下來的六百坪土地無法達成協議,則任何一個共有人均得向法院提起分割共有物之訴,且因分割共有物之訴的性質,所有的共有人即甲、乙、丙、丁都會成為訴訟的當事人。

(本文出自《遺產與共有不動產分割法律實用手冊》作者為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台北所執業律師)

相關新聞

一堂5億高中生之死的「遺產規劃課」…身故保險金要課遺產稅?專家揭關鍵:計入所得或遺產

5億高中生之死,讓社會大眾上了一堂「遺產規劃課」,也凸顯出預先規劃的重要性。不過,關於遺產,許多人最疑惑的就是「保險理賠金是否算遺產、要課稅嗎?」

並非離婚後都能有贍養費!該怎麼拿到更多錢、讓金額最大化?

受到新聞媒體的影響,大家常常以為離婚後可以跟對方要求鉅額贍養費來確保下半生可以不工作又不愁吃穿。但其實那些錢極有可能是雙方簽字離婚時,在離婚協議書上自行約定而來的,或是請求「剩餘財產分配」而得到的數字,再不然就是外遇提告的求償金額。

遺產沒繼承財富反變「父債子還」! 律師提3關鍵:修法後提訴訟可免還

一位女老師, 21年前父親過世後,不知道父親欠債490多萬,繼承後遭銀行扣押薪水長達18年(銀行扣走約638萬多元,還沒清償完),女老師提出訴訟,被法院判決不用再還,可上訴。

「勞保級距」提高至天花板方式曝光! 專家:4種身份有不一樣的規劃

穩定提高勞保級距,甚至快速提高?本身收入不高,也能讓勞保領到天花板。

遺產私生子女贏了訴訟也可能拿不到! 律師曝:但「這件事情」無價

即便法院最後判決確定,陳子婷「可能」無法繼承吳火獅的遺產,因為吳火獅的遺產可能已經分配給其他繼承人,加上法律上規定,非婚生子女認領之效力,不影響第三人已得之權利。

遺產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姊妹怎麼分?「一圖看懂」順位與應繼分規定

在發生繼承事實的時候,作為「當然繼承人」的配偶是一定可以繼承的。而除了配偶之外,法定的繼承順序就決定了誰有資格分配遺產,民法上繼承人的四個順序分別是...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