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一次性的價值! NFT認證 佳士得拍賣藝術品交易創6935萬美元天價

之前曾聽過一句話,「賣得掉的數位藝術才是NFT,賣不掉的是JPG」。NFT成為近幾年出現在各大科技論壇的趨勢之一,許多企業家與品牌也紛紛抓緊這次的機會跟著進場,不管是一段音樂、一張圖片、一幅畫、甚至是一則推特留言,都能成為NFT。在這個章節中,筆者將會帶大家一起認識NFT,以及一起來聊聊NFT到底在夯什麼!
NFT是什麼?
NFT是Non-Fungible Token的縮寫,中文翻譯為「非同質化代幣」。NFT的特點包含了: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獨一無二,因此賣點就是它的稀缺性。
同質化vs.非同質化的差別在哪呢?
以太幣(ETH)、比特幣(BTC)都是同質化代幣,就是你擁有的比特幣本質與價值上都是相同的。就像今天我借你10元投飲料機,你明天再從家裡帶10元還我,這兩個雖然是不同個硬幣,但他們的價值是一樣的。
NFT對於藝術家來說是一件非常突破性的技術,以往許多人都會有藝術家這個職業不能當飯吃的印象,因為許多藝術品在過去都是一次性的交易價值。
但現在有NFT就不一樣了,藝術家可以在自己的藝術品被一次又一次的轉賣過程中,從中獲取一些分潤。如此一來藝術品的價值對於藝術家來說,就不是一次性的價值,而是會隨著市場一直帶來價值。
圖9-1的這幅畫,在2021年時以6935萬美元的天價交易成功了,雖然這件作品隨時都可以在網路免費下載或複製。但實際上,它是一個NFT形式的數位作品,有著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價值。此外NFT有認證的機制, 這項機制會記錄交易的所有記錄,因此可以清楚看見有誰曾經持有過這項藝術,NFT 有區塊鏈記錄不可竄改的特性,除了你的交易記錄會被保存下來,將作品以NFT形式保存,也能避免你的作品被複製以及竄改。
NFT起源
NFT的起源是來自於一款虛擬遊戲加密貓(CryptoKitties),在這款遊戲裡,每一隻貓咪都是獨一無二的,而玩家可以自由地在遊戲中收集、繁殖加密貓,而NFT的概念就這樣被發展至今。
NFT現今發展
在現代的數位時代,網路上的文字、圖片、音訊都有可能被無限制地複製與轉傳,而NFT在這個時候就能幫助我們來分辨誰才是一開始的原創。現今的局勢發展,是許多知名品牌與名人紛紛進駐,打造屬於自己的NFT,但是名氣對於NFT的影響甚高,在現實世界有名的人或品牌很容易就有很好的價錢,但是在現實世界沒有什麼名聲的人,很難將自己的NFT提升價值。而且現在NFT的投資者大多數的目的都是為了賺錢,而非真的想要好好收藏藝術品。
目前NFT現在也還只是剛起步,等未來整個體系、法律與科技更加成熟與普及化時,仍然很有未來性。因為疫情加速了科技,有些博物館與美術館正在籌備虛實整合的線上看展功能,不用出門也能在家欣賞各個國家的博物館與美術館,我認為這很有機會在未來搭上NFT的趨勢,畢竟喜歡欣賞、收藏美術品的大有人在,也有人喜歡收集偶像專輯⋯⋯等等,或許未來能夠讓NFT變成收藏藝術的新管道!
什麼是盲盒?
如果有在關注NFT,可能有時候會聽到「盲盒」這個名詞。在這個小節中,筆者會介紹什麼是盲盒。
盲盒就是一個裝著隨機NFT的盒子,這個隨機的NFT會有不同的稀有度,全靠你的運氣,如果能花相同價錢買到非常稀有的NFT,那就真的會有賺到的感覺!這就像玩扭蛋機一樣,你扭出來的商品都不太一樣,但你在扭之前是不會知道你會得到什麼樣的禮物。
NFT盲盒會這麼受歡迎,甚至為NFT帶來價格波動,是因為很多時候會有幾間公司一起推出聯名盲盒,有可能被許多人看好,因此會特別具有價值。
為何大家對NFT有所期待?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NFT已被許多具有科技趨勢公信力的企業與名人看好,而且NFT也能和元宇宙結合。或許在元宇宙裡,你穿的衣服、頭髮的髮型、房子、車子甚至是家裡的一幅畫都會以NFT的方式儲存與進行,這將會是很大的商機。
此外他們也相信在未來NFT也不會只停留在虛擬世界,像是被譽為NFT之王的「無聊猿」也從NFT開始變成像一個品牌,甚至和不同的企業聯名,帶動商機。例如:無聊猿在2022年6月宣布要和流行音樂雜誌《滾石》推出聯名NFT。知名的運動品牌Nike也在2021年12月宣布收購了虛擬球鞋設計公司 RTFKT Studios,而RTFKT Studios也曾經和許多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合作,一起推出不一樣的NFT,製作的虛擬球鞋也在被名人穿過後身價翻倍(當然不是真的「穿」在腳上,是「P 圖」到自己腳上)。
(本文出自《前進元宇宙!區塊鏈輕旅行》,作者:柯詠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