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同樣的錢為何心理感受卻不同? 專家曝這原因:要找到滿足點

【撰文・退休老杯杯】
你知道邊際效用遞減法則嗎?
這是在經濟學中的一個觀念,通常,增加一單位,在經濟學中稱之為邊際。(我學經濟這麼多年,我還是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翻譯…)
而每單位的增加,效用會逐漸遞減的一個法則,就稱之為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舉個有點爛的例子:
假設今天你中餐沒吃,我們到外面吃晚餐,點了一盤10個水餃給你,肚子餓的你,一定吃的很開心吧!
接下來...如果再點一盤再來10個,甚至再點下去時,你在吃第20、30個時的滿足感,會跟第一盤的第一個一樣開心嗎?
我想,那開心的感覺與飽足感應該都會跟第一顆不一樣吧;而隨著吃的餃子的數量增加,你能夠從「再一個」的餃子裡,所得到的快樂越來越少,就是,邊際效用遞減法則的水餃版本。
如何找到在效用遞減幅度增加前,以達成最大的效用滿足,並且避免花更多的成本,追求那越來越低甚至無法滿足的效用,是這個法則,給我的啟示。
金錢部分
我也以此,建立了一個類似的觀念,那就是在金錢上的「邊際快樂遞減法則」。
也就是,隨著所獲得金錢的增加,你所得到的快樂,其實會是遞減的。
回想看看,小時候拿到1000元與現在拿到1000元,在滿足程度上的差異。
再想想,人生第一個賺到的10萬,那花了一段時間達成後,所得到充實滿滿的快樂與成就感,與現在遠比剛出社會時可簡單賺得的10萬,但能從其中得到的快樂,則遠遠不比當時的實際感受。
這種隨著收入增加,但每單位金錢所帶來快樂卻會越少的經驗,我稱之為「金錢的邊際快樂遞減法則」。
重要的事情是「滿足點」
那麼,在這個法則之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
我認為,跟邊際效用遞減法則一樣,首先一定要先找到效用遞減幅度增加前的「滿足點」,其它的,都是在那之後的事。
在那個滿足點之前,所有為金錢而做的努力、甚至犧牲,我覺得,都是情有可原;因為在那時為金錢帶來效用與快樂所做的付出,大致來說,都是值得的。
但是,在過了那個滿足點後,當增加的錢,已無法帶來原本同樣的快樂時,為了這一點點的邊際快樂,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會開始變的好像沒那麼有價值。
如何選擇?
當知道這個「金錢的邊際快樂遞減法則」後;此時,會有兩條路可選。
一條是,努力的賺更多的錢,以換取能帶來原本程度的快樂。
很多人選擇這一條,但就跟老鼠迴圈一樣,你將會為了金錢,跑到最後一天;而且,所有的犧牲所換來的金錢,還不一定能夠帶來,真正的快樂。
另一條,停留在滿足點上,或在前一步就停住。
在金錢的數量,以及帶來的快樂夠用時,不再把人生,投入在往後邊際回報不大的金錢上,而是在其它地方,找到不會遞減的快樂,努力,投入其中。
結論
我認為,後面的那條路,比較接近我想要的人生,所以,當我確認了我的滿足點,並用被動收入達成了滿足點所需的數字後,我就準時離開職場,將人生,投注在真正重要的人事物上,在快樂不會遞減的領域上努力著。
常常問別人,也常被別人問到一個問題「到底賺到多少錢,才算是夠了呢?」前面提到的滿足點,就是我在金錢上,那「夠了」的數字。
而這個「金錢的邊際快樂遞減法則」,除了是為什麼,我現在並沒有什麼再更進一步去努力擴大部位的理由,也是我在金錢的領域上,之所以能夠沒有迷失,並保持快樂的原因。
在此,將這個觀念,分享給所有的朋友們,除了希望大家,都能夠早點找到屬於自己的滿足點之外,也希望所有朋友們能夠盡早找到,金錢之外那不會邊際遞減的快樂來源。
做個筆記:自勉、共勉。
作者:退休老杯杯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原文:投資隨記122_金錢的邊際快樂遞減法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