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她全薪5萬勞退自提6%後實領4萬 網揭「一理由」不建議自提

有關退休理財,許多人會選擇勞退自提。有名網友選擇自提6%,但領薪時發現,全薪近5萬,實領僅4萬初,因此詢問網友「是否要把自提的錢拿去存股」,大部分人建議,若沒有稅務需求,可以不用自提。
有網友在Dcard上表示,薪水全薪快五萬,入職時有勾選「自提6%」,後來領薪水被扣留所得稅、勞健保,還有自提的錢,一個月實領剩下四萬出頭,因此詢問網友「是否建議把這三千多元的退休金拿來每月定期定額存股?」
有網友個人認為,勞退不太能打敗市值型ETF,並強調「退休要靠自己,不要靠政府」,指出「需要自提的理由應該只有避稅,若沒有稅務需求,就不用」,也有人指出年收入低不要自提,自提僅節稅,高所得級距自提較划算。
有自提的網友說明考量原因,他報稅時的所得稅級距在12%,由於自提不列入薪資,因此直接就有12%的利潤,自己投0050(元大台灣50)也要有12%的利潤,至少也要2年,此外勞退基金年化報酬率101年~110年落在5.34%,也不會比較差。
許多人持不同意見表示,「所得稅率30%,6%提好提滿」、「可以去網上計算一下所得稅差距多少,自提之後減稅比較划算就自提」、「以單身來說12%要年薪160萬以上」、「如果不會理財,提撥是最好選擇,才不會亂花錢」、「不管薪水多少都別自提,通貨膨脹會把錢吃光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