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談話內容曝!侯友宜南下密會1小時 周典論示警「1情況」非常嚴重

當選總統槍斃所有死刑犯? 柯文哲:神智清楚的不會這樣講話

田徑/生涯首次200公尺踩線判失格 楊俊瀚自認上了一課

他堅持「放定存能抗通膨」 眾人指2盲點狂嗆:活在平行時空?

近日一名網友提出,往年台灣的定存利率普遍高於通膨率,所以定存還是能扛住通膨獲利,此番言論一出,立即遭眾人抨擊「活在平行時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一名網友提出,往年台灣的定存利率普遍高於通膨率,所以定存還是能扛住通膨獲利,此番言論一出,立即遭眾人抨擊「活在平行時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全球通膨嚴重,許多民眾認為把錢放在定存只會愈存愈少,不過有一名網友對此反駁,他指出往年的通膨率其實並未高於定存利率。此言一出,立馬引來眾人抨擊他活在平行時空,只看到政府公佈的帳面數字,反而忽略了實際房價物價,也沒考慮到薪水漲幅。

近日一名PTT網友發文表示,他一直對通膨下「定存會越存越少」的說法感到困惑,於是就試算了一下,假設存入50萬元本金,以1.3%利率計算,從2002年存到2022年,10年下來,最後會取回超過64.7萬元,「難道2000年初50萬的東西大部分都漲到超過64萬了嗎?我是覺得沒有吧」。

他接著說,根據政府公佈的數據,台灣過去10年的整體通膨率平均約為0.96%,只有2021飆升至1.98%,所以多數情形通膨率會低於定存利率,而且定存還有複利效果,所以他不認為定存會因通膨愈存愈少。

然而多數網友持相反看法,指出通膨率絕對不只0.96%,「政府通膨率你相信?便當年年漲耶」、「你應該知道政府那個統計不含房價吧」、「20年來,有的地方房價x2,有的地方x3,你就知定存很沒用」、「你去看看2000年的汽車跟現在的價差差多少,你2000年能買50萬的,存到現在也是只能買漲幅後64萬的,這樣是有存到什麼東西?」、「把薪水扣掉說成本沒變貴,哇!經濟學體育老師教的嗎?」

另有網友認為,定存至少不會虧損,「不能抗通膨,但能抗斷頭」、「害怕通貨膨脹,因此投入股市,結果一無所有」。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東吳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台灣大學財金系教授劉憶如等學者均指出,中央銀行估算今、明年的台灣通膨率落在2.59%、1.88%,但實際上若扣除人為管制的油電價格,台灣真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應為4%~5%,直言官方通膨率已然失真。

定存 通膨 房價 物價

延伸閱讀

婆婆刁難「200元備5人晚餐」 有魚有肉還要飯後水果 網支招破解

網友拿信貸低利怨房貸利率高 內行一算驚訝他至少年收500萬

過個橋就到!他講完電話發現「司機偷上國道 」 還嘴硬:我走最近的

便利商店飯糰「沒料了」 網認同太貴:只剩1優點

相關新聞

朋友變胖自己體重增加的機率竟高出45%! 研究:收入也受到交友圈影響

你知道嗎?你的收入可能會受到交友圈收入的影響,這是根據一項科學研究所得的結果!該研究分析了肥胖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性質與程度:如果你有朋友變胖了,未來的2至4年內,你的體重增加的機率將高出45%;而且更令人震驚的是,如果你朋友的朋友變胖了,你的體重增加的機率同時會增加20%,意即不認識朋友的朋友也同理可證。

5億高中生墜樓…反思如何讓孩子繼承?專家:沈殿霞2.5億遺產女兒35歲才能動用

沈殿霞運用遺囑加上信託,來保護女兒的財產。她運用信託,規定女兒在35歲之前只能拿到每月的生活費,35歲之後才能自由支配全部遺產...

公婆「買房給小姑」卻要丈夫幫忙出錢付房貸? 律師:法律來說首要先扶養子女

從法律來說丈夫賺的錢首先要扶養子女、妻子,父母本身有錢的話,丈夫所給的錢是錦上添花,並不是雪中送炭,要量力而為。

「張榮發遺囑」預立也沒用? 律師:有效或無效對張國煒的差距會是100億

如果遺囑有效,張國煒可以拿到約140億元,其他大房的子女只能拿到約20億元。

有錢人採買日用品和外食消費一定較高? 統計:花費額都低於一般家庭

大多數美國百萬資產家庭的生活方式與一般人對他們的刻板印象不同。他們努力工作、並且有智慧地管理資金與有效率的管理時間,如果你能學習他們充滿紀律的生活習慣(包含精打細算與正確地投資),一般人也有機會成為百萬富翁。

繼承5億遺產…高中生結婚後2小時就墜樓! 律師:照規定配偶可取得一半

高中生的媽媽就質疑,兒子的配偶(同性配偶),運用目前男生與男生可以結婚的規定,辦理結婚登記,成為他兒子的配偶,未來就可以取得5億遺產的一半…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