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都在做卻沒有說的秘密! 快戒掉這些「理財壞習慣」

YouTube頻道《極簡姐姐 巧玉》中分享,投資的商品有很多,市面上的房地產、股票、期貨選擇權、最近幾年有區塊鏈、NFT、元宇宙...等;賺錢的方式很多,但「理財」的重要性一點都不低於投資。
以下為影音內容:
在投資之前就要學好理財,學好理財可以幫助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當自己開始理財重視金錢,對於錢的敏感度就會提高,在消費的時候就會多加思考,從而替自己存下更多的投資本金。
理財就像蓋房子之前,要先向下打好的地基,而投資就像蓋高樓,只有地基穩固,大樓才不會容易倒塌或是傾斜。
理財故事
有些人非常幸運,中了樂透或是得到大筆的財富,但是當靠運氣獲得的錢,最後往往會靠實力虧掉;根據統計,大部分的中獎者會在7年之後回到原本的生活,甚至有可能過得比中獎之前還要更慘。
以下分享一個故事:
小明的月薪是4萬
小白的月薪是12萬
照理來看小白應該會是比較有錢的那一個,不過因為收入高,開銷也大,每個月要繳交房貸、車貸、信用卡費,到了月底都是月光族,銀行的存款不到30萬元。
反觀小明月薪雖然只有4萬,但是他有存了一些股票,每一年都有配息,銀行裡面的存款則有100萬。
上述的故事是要表達,一個人有沒有錢其實跟賺多少錢不是絕對的關係,而是要看有沒有學會好好理財。
學理財也跟年齡無關,小朋友開始領爸媽的零用錢就可以開始學理財;大人即使出了社會不論多少年,都可以從現在開始學好理財,理財這件事情越早開始越好。
理財段捨離
一、斷絕想要卻非必要的開銷
有朋友問說買iPad會不會太衝動?為了要看劇跟寫筆記。
「幻想」用iPad畫線做筆記會很方便,但其實幻想是不切實際的,除非一直都有寫筆記的習慣或是使用的需求,那如果只是買來要追劇就更加浪費,因為時間是比金錢更稀缺的資源,時間過了就再也不會回來。
斷絕過去會讓自己流失財富的習慣。
二、捨棄重複購買或是不經意的被動支出
「重複購買」就像是每天早上之前都要來一杯咖啡,或是每次壓力大都會跑去衝動消費,有可能是家庭成員只有4位,但家中卻出現大量的雨傘或雨衣,有時候東西沒有擺放固定的位置,要用的時候找不到就需要重複購買。
「不經意的被動支出」就像是自己的上網需求其實沒有很大,不管在家裡還是公司都有Wi-Fi可以使用,但是卻選擇資費過高的電信費率;或是一些沒有使用的app,每個月都從信用卡自動扣款。
生活當中有很多因為習慣而產生出的消費行為,要去捨去那些非必要的花費。
三、遠離負債和離開舒適圈
有負債的人生都不好受,所以請用最快的速度還清負債,替自己贖回自由。
假設現在自己的收入不夠多,那就去學習新的專業跟技能,增加收入來源,只有做出改變,生活才會變好。
有錢人的金錢整理
其實大部分的有錢人都不是看薪資收入,而是看資產淨值。
很會賺錢是優勢,但如果領到錢,卻買了一大堆沒有在使用的東西或是負債,需要不斷從口袋中掏出錢來,那未來就只能一直工作。
財富自由有5個關鍵,那就是工作收入、儲蓄、投資、被動收入,最後一個是生活簡化,其中生活簡化就是不要亂花錢並且控制自己的消費慾望。
總結
檢視自己有哪些不必要的花費,整頓好財務規劃!
理財跟整理一樣,會改變過去的觀念和習慣,學會別急著吃掉棉花糖,當達成自己設定的財務目標之後,一定會覺得一切都非常值得。
◎本文內容已獲 極簡姐姐 巧玉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